21《古诗三首》课件(3课时 共81张PPT)+教案+课时作业+课文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1《古诗三首》课件(3课时 共81张PPT)+教案+课时作业+课文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30 20:40:08

文档简介

(共81张PPT)
21《古诗三首》PPT
统编版 四年级 上
新知导入
第一课时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简,意境深远,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说到古诗,你会想到那些古代的诗人呢?你对他们了解多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
揭示课题
古诗三首
21
新知讲解
出 塞
[唐] 王昌龄
这里的“塞”应该怎么读?“出塞”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边关战乱频繁,戍边的将士们常年征战在外,不得回乡。面对这样的境况,你会说点什么?看看诗人王昌龄写的一首诗吧!
“出塞”是出征到塞外的意思。古乐府曲名,声调雄壮,内容大多表现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
边界上的险要地方。
sài
新知讲解
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内容写成的诗。诗中主要意象有: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羌笛、胡雁、夕阳、大漠、长河、胡天、明月等。
《出塞》是一首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后世称他们为“边塞诗人”。边塞诗的题材很丰富,有的描写边关自然风光,有的倾诉别离的思念,还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
新知讲解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
新知讲解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创作背景
新知讲解
初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新知讲解
我会读
塞   秦   征   将  
sài
qín
zhēnɡ
jiànɡ
新知讲解

jiànɡ
jiānɡ
______将士,将领
_____ _将要,将来
①军衔名,在校级之上;将领和士兵的统称。
②统帅指挥。
①副词,将要,快要。
jiànɡ
jiānɡ
多音字
新知讲解
我会写



sài
zhēng
qín
拼音开关
新知讲解

qín

下面是变形的“水”字。
下面是“禾”且最后一笔捺变成点。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tài
新知讲解
再次朗读诗歌,要求读准节奏。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新知讲解
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结合注释,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不懂的地方用问号标出来。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是秦朝的明月照着汉朝的边关吗?
这里并非实指秦、汉两朝
新知讲解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释义: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


万里
关塞,在边境险要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

诗词解读
新知讲解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释义: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但使
龙城飞将
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令、使。
胡马
新知讲解
互文,应理解为“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前两句写了边塞长期征战的艰辛,表现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和对战争的痛恨之情,语调下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任人唯贤,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新知讲解
想象画面,体悟诗情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结合图片和相关知识,说说诗歌中描绘了月光照射下的边关是一个怎样的边关。
冷清
孤独
寂寞
意境悠远,充满历史沧桑感。
新知讲解
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哪些其他描写明月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笔下的明月常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新知讲解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
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
——岑参

明月在古诗词中反复被诗人吟咏,都是为了表达什么主题?
边患历史悠久
新知讲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人未还
人为什么没有回来?
战死沙场,终老边关。
戍守边关的将士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与亲人团聚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新知讲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再读诗句,思考:透过“秦时”“汉时”,你又想到了什么?
从秦到汉,再到诗人生活的唐朝,边关遭受外族侵扰长达九百多年!时光穿越近千年,不变的是什么?
战争
再朗读这一句诗,读出你心中的感受。
新知讲解
1.可歌可泣的,仅仅只有守卫边关的将士们吗?
2.皎洁的月光下,都有谁在盼望着远方的将士归来呢?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人未还
想一想:面对着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的亲人在做什么呢?
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________________
万里长征儿未还。
万里长征夫未还。
万里长征父未还。
新知讲解
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回,都是因为这战争啊!此时,他们心中的痛苦、无奈只有一个“悲”字可以概括。同学们,读到这儿,你的心情如何?
悲哀
痛恨
……
新知讲解
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塞还是秦汉时的关塞,自秦汉以来,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未能回还。此时此刻,诗人想到的是谁?
汉代能征善战的飞将军——李广。
李广(?—公元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西汉名将。曾任右北平太守,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司马迁评价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新知讲解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
令,使
你读懂了什么?请用“如果飞将军李广在,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来交流。
只要有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关,就可以抵挡入侵的敌人,不叫他们越过阴山半步。
新知讲解
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这就是边塞诗的特点,悲凉之中流露出壮美,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
诗人借助对骁勇善战的将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朝廷任用得力将领,巩固边关,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的愿望。
新知讲解
李广将军英勇善战、勇猛无比,让匈奴闻风丧胆,不敢南下阴山入侵汉朝的边疆,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新知讲解
出 塞
[唐]王昌龄
( )时明月( )时关,
万里长( )人未( )。
( )使龙城飞( )在,
不( )胡马( )阴山。
练习补充背诵
新知讲解
主旨概括
这是一首描写( ) 生活的诗。这首诗反映出对( )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 )之情, 表达了希望( )起任良将,早日平息( )战争,使( )得到安宁,人民过上( )生活的美好心愿。
军 旅
驻守边疆
无比哀叹
朝 廷
边 塞
国 家
幸 福
新知讲解
歌曲
《 出塞 》
诗歌还可以作为歌曲来演唱,一起听听吧!
听一听,唱一唱
拓展积累
从军行 (其一)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拓展诗歌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人未还”虽说是悲痛,但也见证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壮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这首诗吧!
板书设计
出 塞
明月
边关
思良将
建功业


思乡爱国
新知导入
西域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咏唱。现在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
第二课时
揭示课题
凉州词
[唐] 王翰
王翰(687-726),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诗人。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有十四首。其中以《凉州词》最负盛名。
新知讲解
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pú tɑo
pí pɑ
“葡萄”和“琵琶”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
新知讲解
cuī
zuì




我会写
拼音开关
新知讲解
cuī
单人旁的竖在竖中线上。右下四个横画长短不一,第四横最长。
zuì
笔画较多,写紧凑。“酉”瘦长,不要漏写里面的横;
“卒”的下部竖要出头。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新知讲解
再读诗歌,回忆以前学习的七言诗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读出节奏美、音韵美。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借助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小组间交流。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大意。
诗意: 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美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促人出发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诗词解读
新知讲解
品读想象,感悟诗情
自由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葡萄/美酒/夜光杯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这情景使人异常兴奋。
新知讲解
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
急促的琵琶声。
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1.快尽兴畅饮;2.快奔赴战场;
欲饮琵琶马上催。
新知讲解
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这里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也形象地揭示了出征人与饯行人的心情状态。
欲饮琵琶马上催。
新知讲解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指导朗读:
读出场面的盛大和气氛的欢乐。
新知讲解
这样的盛宴,这样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
战场
诗意:如果醉倒在沙扬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打仗的又有几人能返回家乡?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新知讲解
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举起酒杯,对故乡的亲人说:
举起酒杯,对同行的战友说:
举起酒杯,将领对士兵们说: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来征战几人回?
新知讲解
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但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边关戍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
为国戍边,死得其所!
新知讲解
齐读全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新知讲解
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在记忆中,融在血液里,试着背一背这首诗。
背诵全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新知讲解
唱一唱,背一背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新知讲解
主旨概括
拓展积累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拓展诗歌
课堂总结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仿佛闻到了醉人的美酒香味,看到了将士们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感受到了戍边将士准备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这首诗。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饮酒作乐
凉州词
杀敌豪情
琵琶
美酒
几人回
醉卧
为国而战视死如归
结构梳理
新知导入
同学们,古时战事不断,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世界上战争从未停止。但历史却留下了《出塞》和《凉州词》这样渴望和平,关爱生命的诗篇。面对战争,南宋诗人李清照也写下了一首诗。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第三课时
揭示课题
[宋]李清照
新知讲解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擅长诗、文、词,兼书法、绘画,且通音律。南宋杰出文学家,婉约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词则继承婉约派风格,南渡前以造语新丽见称,南渡后以情调悲凉为主。代表作有《声声慢》
《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夏日绝句》》《点绛唇》等,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
等。
新知讲解
李清照
李清照这样一位柔弱的女子,在国破家亡、风雨飘摇时,目睹了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收复中原,此时她发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绝唱。
新知讲解
朗读《夏日绝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jié
杰出
jié
新知讲解




xióng
xiàng

jié
我会写
右边四横距离均匀。
拼音开关
新知讲解
边读边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反复诵读,感知诗意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jié
新知讲解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人杰
人中的豪杰。

也。
鬼雄

鬼中的英雄。
怀念。
诗词解读
新知讲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意: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诗词解读
新知讲解
借助注释,思考:“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说说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
新知讲解
项羽不肯过江东
小资料
项羽(公元前232—公元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市西南)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后,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新知讲解
朗读指导:表现出项羽不愿苟且偷生,有骨气,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jié
新知讲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议论句
这两句诗是对人生意义的探求,从生作“人杰”,死为“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即不论是生是死,都应有浩然正气、铮铮铁骨的精神。
这两句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人生价值取向?
新知讲解
项羽活着的时候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决不苟且偷生。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林升《题临安邸》
新知讲解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金兵南下,宋军节节败退,人民生活困苦,而南宋君臣却不思进取,苟且偷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她大声地呼喊——
新知讲解
站在英雄曾经顽强抵抗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李清照不禁高喊——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新知讲解
《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人通过表达对生与死的态度,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 、 的无耻行径。
不思进取
苟且偷生
主题概括
新知讲解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唐]杜牧
拓展延伸
新知讲解
结合画面,背诵相关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背诵指导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课堂练习
赛( ) 秦( ) 征( )
塞( ) 泰( ) 证( )
一、形近字组词
赛跑
边塞
秦朝
泰山
征战
证明
课堂演练
( )病 ( )手 ( )床 把( )
( )士 ( )争 ( )立 ( )台
握 卧
站 战








二、选词填空
课堂练习
三、填空
《夏日绝句》中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的诗句是“ , ”。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课堂演练
  1.王翰和王昌龄都是唐代诗人。( )
  2.《凉州词》最后一句是反问句,是千古名句,令人深思。( )
  3.《凉州词》描写了战士们出征后的场面。( )
四、判断对错


X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死都无愧为英雄的气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誓死保家卫国所向无惧的慷慨激昂,是民族的传承,历史的传承。帝王将相,平民书生,这个民族的每一个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匹夫之责。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强大!
板书设计
夏日绝句

人杰

鬼雄
借古讽今
壮怀激烈
夏日绝句
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把三首古诗背诵给父母听。
2.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课外搜集古代爱国诗篇,并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课后作业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出塞》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凉州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作品,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忠勇报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
《夏日绝句》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将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描写塞外戍边将士艰辛的诗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2.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2.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重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想象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出塞》,背诵并默写《出塞》。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 “塞”解题,营造意境
1.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简,意境深远,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说到古诗,你会想到那些古代的诗人呢?你对他们了解多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
2.揭示课题
3.了解解边塞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内容写成的诗。诗中主要意象有: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羌笛、胡雁、夕阳、大漠、长河、胡天、明月等。
4.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
5.补写题目,读题明义。
(1)在“塞”字前补写一个“出”字,学生齐读,启发思考:这里的“塞”应该怎么读?“出塞”是什么意思?
(2)课件出示“将”的两种种读音及意思。
①将士、士兵的统称
(3)明确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将”字是生字,开课伊始,直击重点,从“将”字的认读和组词游戏,再通过学习明确题意,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二、初读识字,疏通诗意
1.初读诗歌,正音识字。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把生字和多音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2)请两位学生分别朗读诗歌,在评价中相机指导读音。
如:“秦”是前鼻音,“征”是后鼻音。
(3)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将”在这首诗中为什么读“jiàng”,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关注注释。用“将”的另一种读音组词。
(4)重点指导“教”字的读音。
当这个字的意思是“使、令、让”的时候读“jiào”,根据注释,在这里读“jiào”。
(5)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塞、秦、征、将
(6)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指导书写。
塞   秦   征   词   催
醉   杰   亦   雄   项
归类指导:“塞”和“秦”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开口较大。“雄”左右同宽,要写均匀。
2.再读诗歌,读准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感受朗读停顿、节奏,教师指导七言诗的停顿方法。
(2)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再调换。
(3)同桌互相读。
3.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结合注释,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不懂的地方用问号标出来。
(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重点指导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
质疑:是秦朝的明月照着汉朝的边关吗?
明确:这里并非实指秦、汉两朝。
(3)疏通诗意: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设计意图从读准字音,到读出诗歌朗读节奏,再到读懂诗意,每一次的朗读都有要求,每一次的朗读都有反馈。此处的设计,体现了诗歌教学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特点。)
三、想象画面,体悟诗情
1.学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学生自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交流。
(2)师启发思考:结合图片和相关知识,说说月光照射下的边关是一个怎样的边关。(意境悠远,充满历史沧桑感)
(3)聚焦“明月”,感受“沧桑”之情。
①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明月千古不变,变的是几百年来的防边筑城的措施!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
银山碛(qì)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岑参
②思考:明月在古诗词中反复被诗人吟咏,都是为了表达什么主题?(边患历史悠久)
③指导赏析: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边塞战役中可歌可泣的战士。
(4)聚焦“秦”“汉”,感受战争时间之长。
①请学生再读诗句,思考:透过“秦时”“汉时”,你又想到了什么?
②师介绍:是的,从秦到汉,再到诗人生活的唐朝,边关遭受外族侵扰长达九百多年!时光穿越近千年,不变的是什么?(战争)你感受到了什么?再朗读这一句诗。
(5)品读“人未还”,感受战争之痛。
①千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将士征战万里,守边御敌,有多少人能返回家乡?
②一个“人未还”,包含了多少无奈和心酸。人未还,人为什么没有回来?(预设:战死沙场,终老边关)
③守卫边关的将士面对古老的明月,面对千百年的边关,面对着长年残酷的战争和恶劣的环境,他们怎能不让人敬佩?(学生齐读)
④质疑:可歌可泣的,仅仅只有守卫边关的将士们吗?
⑤想象:皎洁的月光下,都有谁在盼望着远方的将士归来呢?
⑥小结:天伦之乐不能享,明明有家不能回,都是因为这战争啊!此时,他们心中的痛苦、无奈只有一个“悲”字可以概括。此时此刻,诗人想到的是汉代能征善战的飞将军——李广。
2.学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课件出示李广的资料。
李广(?—公元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西汉名将。曾任右北平太守,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司马迁评价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这样的将军怎能不让我们怀念呢?齐读后两句诗。你读懂了什么?
请用“如果飞将军李广在,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来交流。
(3)感受将士之壮心。
守卫边关的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生活艰苦,九死一生;他们远赴万里守卫边关,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壮烈之歌。这时的诗人仍然希望像李广那样的将军能够到来,带领他们英勇奋战,守卫边关,也让侵略者不敢度过阴山侵犯唐朝边境,早日结束边关的战争。(学生再次齐读这两句诗)
(4)小结:这就是边塞诗的特点,悲凉之中流露出壮美,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气概。
3.配乐朗读,诗句填空。
(1)希望边关巩固、保家卫国的壮志,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王昌龄的《出塞》,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诵读。
(2)出示诗句填空题,先补充默写,再默写整首诗。
出 塞
[唐]王昌龄
(  )时明月(  )时关,万里长(  )人未(  )。
(  )使龙城飞(  )在,不(  )胡马(  )阴山。
(设计意图:本诗情感深沉、丰富,加之年代久远,不易理解,所以主要设计了两个策略来帮助学生领悟诗情。一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二是多次引入资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月”这一意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以及“飞将军李广”这一典故中寄托的思盼良将的深沉情感。)
四、课堂总结
“人未还”虽说是悲痛,但也见证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壮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这首诗吧!
五、 板书设计
出 塞
明月   边关   悲 思乡
思良将  建功业  壮 爱国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凉州词》,结合注释弄懂诗歌的大意,背诵诗歌。
2.品读诗歌,想象画面,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导入
西域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咏唱。现在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
2.作者简介
王翰(687-726),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诗人。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有十四首。其中以《凉州词》最负盛名。
3.课件出示图片,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沙漠图片你们看,边关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并咏唱。(教师板书:《凉州词》))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边塞诗,将《出塞》和本节课要学的《凉州词》前后勾连起来,使学生对边塞诗的题材和风格形成初步的感知,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调。)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葡萄”和“琵琶”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
重点指导“催”“醉”的书写。
2.再读诗歌,回忆以前学习的七言诗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读出节奏美、音韵美。
3.个别朗读,学生评价。
4.借助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小组间交流。
三、品读想象,感悟诗情
1.读“葡萄美酒夜光杯”。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醇香的美酒。
(2)课件分别出示夜光杯和葡萄酒的图片,丰富想象。
①介绍:同学们,这就是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而成,因“光明夜照”得名。凉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可是盛产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
②引导想象:欣赏了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图片,一定让你脑海中的画面更丰富了!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你仿佛听到什么?又想到什么?
预设: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酒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众多将士在举杯欢庆,真是豪华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场面的盛大和气氛的欢乐。
2.读“欲饮琵琶马上催”。
(1)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
预设:急促的琵琶声。
(2)教师介绍: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助兴的习俗。(课件播放激越的琵琶曲)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预设:快尽兴畅饮;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3)指导朗读:你们听,琵琶声在催,此刻,军旗猎猎,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试着读一读,把这种气氛读出来。(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3.读“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引读:这样的盛宴,这样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角色体验,入情入境:假如你就是这些将士中的一员,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指导朗读,读出潇洒从容。
诸君莫笑我醉卧沙场,从古至今,有几个人能在战场上活着回来?——指导朗读,读出心酸悲壮。
(3)前后勾连,再悟悲壮。课件出示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引读: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疆场!(女生读上句)
引读:多少父母亲失去自己的儿子,多少将士到了边塞就再也没回来!(男生读下句)
(4)反问,感受其“壮”。
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但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边关戍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
为国戍边,死得其所!(全班齐读全诗)
四、回归整体,背诵全诗
1.总结全诗,回归整体。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仿佛闻到了醉人的美酒香味,看到了将士们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感受到了戍边将士准备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这首诗。
2.指导背诵: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在记忆中,融在血液里,试着背一背这首诗。
3.学生试背,指名背,小组背,全班齐背。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诗歌,借助图片和音乐,激发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把短短的诗读成一幅幅立体、鲜活的画,入情入境,感诗人之所感。同时,多次与本课学习的前一首古诗《出塞》相勾连,以情激情,以诗导诗,打通了诗歌学习的脉络。)
五、课堂总结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仿佛闻到了醉人的美酒香味,看到了将士们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感受到了戍边将士准备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这首诗。
六、板书设计
INCLUDEPICTURE "../SJA3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SJA3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SJA3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SJA3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SJA38.TIF" \* MERGEFORMAT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夏日绝句》,结合注释,读懂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借助资料,体会诗歌借用典故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古时战事不断,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世界上战争从未停止。但历史却留下了《出塞》和《凉州词》这样渴望和平,关爱生命的诗篇。面对战争,南宋诗人李清照也写下了一首诗。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2.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擅长诗、文、词,兼书法、绘画,且通音律。南宋杰出文学家,婉约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词则继承婉约派风格,南渡前以造语新丽见称,南渡后以情调悲凉为主。代表作有《声声慢》《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夏日绝句》》《点绛唇》等,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
二、反复诵读,感知诗意
1.呈现诗歌,配乐范读。(课件出示: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教师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2.个别朗读,学生评价。
(1)同学们听出老师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首诗的吗?(预设:悲愤、激昂)
(2)谁来试着读一读?(个别试读,其他学生评价)
3.小组轮读,理解诗句。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人读一小句,边读边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小组成员认真倾听,补充、纠正。
三、引入资料,感悟诗情
1.借助注释,理解“思项羽”。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
可以让学生读注释,也可以请学生对注释内容进行补充。
(2)资料补充
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公元前232—公元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市西南)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后,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3)听了这个故事,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预设:不愿苟且偷生,有骨气,有气节)
(4)再读诗句,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引导想象:此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5)指导朗读:同学们,请用你们的朗读表现出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
(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人生价值取向?
预设:这两句诗是对人生意义的探求,从生作“人杰”,死为“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即不论是生是死,都应有浩然正气、铮铮铁骨的精神。
2.补充资料,理解诗人的愤慨之情。
(1)补充资料,深化理解。
是啊!项羽活着的时候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决不苟且偷生。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题临安邸》
(2)引读:金兵南下,宋军节节败退,人民生活困苦,而南宋君臣却不思进取,苟且偷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她大声地呼喊——(生大声朗读全诗)
站在英雄曾经顽强抵抗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李清照不禁高喊——(学生再次朗读全诗)
3.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同学们,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爱国诗,诗的前两句是对那些贪生怕死,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说的,后两句借历史典故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4.默写诗歌,同桌互相检查,订正错别字。
(设计意图: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理解起来并不难,难的是体味浅显的语言背后那一颗悲愤、滚烫的心。因此,在学生停滞于浅层次的所得时,通过学生搜集或老师提供的方式,把资料和背景恰到好处地引入课堂,从而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死都无愧为英雄的气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誓死保家卫国所向无惧的慷慨激昂,是民族的传承,历史的传承。帝王将相,平民书生,这个民族的每一个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匹夫之责。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强大!
五、板书设计
INCLUDEPICTURE "../SJA3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SJA3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SJA3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SJA3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SJA39.TIF" \* MERGEFORMAT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1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一、用“√”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人未还(hái huán) 飞将(jiāng jiàng)在 生当(dāng dàng)作人杰
死亦为(wéi wèi)鬼雄 不教(jiāo jiào) 胡马度(dù duó)阴山
二、看拼音,写词语。
chū sài hú zi jié chū guǐ xióng cuī rén luò xià
( ) ( ) ( ) ( ) ( )
qín cuī xiàng zhēng zuì
( )朝 ( )促 ( ) 羽 长( ) 喝( )
三、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的意思。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沙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答案)
一、huán jiàng dāng wéi jiào dù
二、出塞 胡子 杰出 鬼雄 催人泪下 秦 催 项 征 醉
三、1.只要 令;使。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2.战场
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21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一、选择填空。
1.《夏日绝句》和《出塞》的作者分别是( )和( )。
A.李清照 王翰 B.李清照 王昌龄 C.王翰 王昌龄
2.“欲饮琵琶马上催”中的“欲”意思是( )。
A.想要 B.将要 C.还要 D.只要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赞颂的是哪位英雄?
A.刘邦 B.项羽 C.李广 D.曹操
二、背写《凉州词》,回答问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 )。
2.这首诗属于( )诗。
A.送别诗 B.边塞诗 C.写景诗
3.诗中“莫”的意思是: 。
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 )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 )的情怀。
21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答案)
一、1.B 2.B 3.B
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唐 王翰 2.B 3.不要 4.战士们在出征前痛快饮酒 豪情壮志
第三课时 (答案)
一、辨字组词。
秦( ) 词( )
奏( ) 司( )
催( ) 杰( )
推( ) 杏( )
二、词语拓展
与战争有关的词语:
金戈铁马 枕戈待旦 兵荒马乱
烽火连天  浴血奋战  枪林弹雨
兵连祸结  大动干戈  兵戎相见
三、把诗句补充完整。
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来征战几人回?
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
四、课外搜集古代爱国诗篇,并互相交流
第三课时 (答案)
一、
秦朝 词语 催促 杰出
演奏 司令 推开 杏子
二、(略)
三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死亦为鬼雄。
四、(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