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练习)
一、单选题
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改革总体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 )
A. 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社会发展
B. 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新经济政策
C. 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缓慢
D.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2.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了“柏林墙”;1989年11月,民主德国宣布开放柏林墙。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 冷战格局的演变. C. 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D. 欧洲联盟的建立
3.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的图片,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
A. 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 B. 剖析美苏争霸的形成原因
C. 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 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
4.从下表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苏联“七五”计划到“十一五”计划期间社会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表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年均增长速度
1961~1965 8.5 % 6.6% 8.6% 2.3% 6.4%
1981~1985 3.2% 3.2% 3.7% 1.1% 3.1%
A. 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B. 商品经济不够发达 C.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 民众生活得到提高
5.1991年底苏联解体,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
A. 建立健全计划经济体制 B. 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C. 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 D.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6.1991年底,促使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历史事件是( )
A.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成立欧盟 C. 东欧剧变 D. 苏联解体
7.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
A. 国家四分五裂 B. 国家名称变化 C. 社会制度变化 D. 消除了斯大林模式
8.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 )
A. 美苏国家实力的消长 B. 联合国影响的扩大 C. 发展中国家的壮大 D. 西欧国家的联合
9.以下是俄罗斯的演变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10.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印有锤子、镰刀的红旗降下,换上了俄罗斯白、黄、红三色旗,至此象征着社会主义的红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多久( )。
A. 79年 B. 69年 C. 74年 D. 55年
11.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又出现失误,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材料叙述了东欧剧变的( )
A. 原因 B. 过程 C. 目的 D. 影响
12.戈尔巴乔夫的助手切尔尼亚耶夫在日记中写道:“昨天(1991年12月21日)是阿拉木图屠杀日。这将是一个转折点,有着同样不确定的后果。”材料中的“转折点”直接导致了( )
A. 全面冷战的不断加剧 B.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 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 D. 美国“单极世界”的形成
13.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B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C 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苏共对国家的领导力加强
D 1991年苏联解体 霸权主义威胁得以解除
A. A B. B C. C D. D
二、材料分析题
14.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桥梁。从17世纪到20世纪末,俄国进行了系列改革。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17世纪的哪场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19世纪中期哪场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对俄国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
(2)20世纪20年代,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进行 探索是什么?由谁领导?
(3)20世纪80年代末,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这一结果导致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俄国一系列改革给我们什么启示?
15.信息一:
信息二: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签署了他的最后一道总统令,晚上19时,戈尔巴乔夫在总统办公室,面对着摄像机、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了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的讲话。19时20分,戈尔巴乔夫把“核按钮”通过“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交给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铁锤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
信息三:《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一书中说道,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寇法西斯,保卫了无产阶级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
(1)请你写出图A中两位沙皇对俄国历史至关重要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各写1点即可)
(2)图B这场起义也被称作什么革命?有何伟大历史意义(1点即可)
(3)请写出图 C战役名称?并回答扭转苏德战场形势,成为“二战”中转折点的战役名称?
(4)发生于30年前图 D与信息二所示这一历史大事件对当时世界格局带来怎样重大影响?结合信息一、二、三,纵观前苏联古今历史,其诸次改革,后人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2. B 3. D 4. A 5. B 6. D 7. C 8. A 9. B 10. B 11. A 12. C 13. B
二、材料分析题
14. (1)彼得大帝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取消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列宁。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从美苏两极格局变成美国一超独霸,多强并存的一超多强局面。
(4)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改革政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5. (1)①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②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③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答其一即可)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十月革命;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③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④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柏林战役(或攻克柏林);斯大林格勒战役(或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4)两极格局终结;改革要符合国情,改革要关注民生,改革要适度,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的改革就会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就会阻碍社会发展,甚至引起社会倒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统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 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建立概况,分析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欧洲联合的积极意义。
2. 掌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概况,了解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比较分析战后西欧和日本恢复、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共同措施。
3. 知道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能正确分析其影响。
4.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确立求实创新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
欧洲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
学习目标
新知讲解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视频: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社会主义阵营
东欧八国: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
亚洲六国:
拉美一国:
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
古巴
二战前后,世界各地纷纷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新知讲解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成立“经互会”
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新知讲解
赫鲁晓夫等人在为斯大林守灵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
当斯大林去世、我们失去他时,我们初对自己的状况感到悲痛,处于心理上的精神压抑之中。并非人人都知道我们该怎么办,在斯大林不在的情况下我们的一切将如何进行。
——摘自【苏】尼基塔·谢·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
新知讲解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斯大林的逝世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政治上高度集权,以党代政,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实质:是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新知讲解
加强对各国共产党的控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中苏互助
材料二: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核大国。……苏联的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1926年到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到斯大林逝世(1953)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集体农庄
材料一:我收到的集体农庄主席们的那些信件兼职令人伤心欲绝。例如:有一封信中的这样几句话就令我刻骨铭心:“您瞧,赫鲁晓夫同志,我们如数交完了粮食征购任务,统统都上交了,结果我们现在落得个一粒不剩。
——摘自【苏】尼基塔·谢·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
战后苏联的经济状况
新知讲解
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新知讲解
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赫鲁晓夫改革
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时间:
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
主要内容:
材料一:国家只下达农产品的收购任务,农业生产计划由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行编制,由农庄和农场自行规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以及各种牲畜的数量。……规定从1958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农民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今后,国家将通过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农民手中多余的农产品。
赫鲁晓夫兴奋地举起玉米
材料二:我之所以大力提倡玉米,是应为没有比它更好的作物。……那些还没有开始播种玉米,因某种原因收成不好的地区,必须对人们进行培训,就是干也要赶他们去学习。
实行农产品收购制
鼓励农民发展副业,并允许他们拥有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扩大谷物生产,大规模种植玉米
材料:我们离开了斯大林可怎么办?如今谁来替我们思考?谁来组织军队、国家、工业?显然,这些都是愚蠢的想法。人民过去是,现在也是主要的力量。当然,个人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是很大的,然而对任何人都不可神化。
斯大林干了许多危害党和人民的坏事,除掉了许多正直的人,甚至除掉了许多英勇的忠于党的事业、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人。
——摘自【苏】尼基塔·谢·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
政治
全苏开展了批评个人崇拜、批评斯大林的大规模运动;
平反冤假错案。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作了题为《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报告。
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新知讲解
1953年全苏的玉米播种面积只有350万公顷,赫鲁晓夫却要求1960年扩大为2800万公顷,八年中要增加七倍。由于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穗。
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计划遭到了集体农庄庄员的消极抵制,最终彻底破产。
新知讲解
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玉米运动的失败
结果:
失败
评价: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失败根本原因)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急于求成、没有从实际出发、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新知讲解
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勃列日涅夫改革
背景:
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
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措施:
结果:
失败
评价:
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里,苏联的经济取得了较快速度的增长,工业总产值年递增率为6%,比美英等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同期的速度都快,仅次于日本。到1980年,苏联的石油、钢、生铁、化肥等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均达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国民收入在1965年相当于美国的59%,十年后的1975年就达到了美国的67%。在这段时间里,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职工工资提高了80%,城市居民的平均住房面积从10平方米增加到了13平方米,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从32%上升到90%,拥有电冰箱的家庭从10%上升到99%,还有10%的家庭购买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
经济上推行“新政策”并获得了成效。
新知讲解
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大国。但它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美苏两国力量对比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现役武装部队 1968 350 340
1978 210 440
坦克 1968 8500 32400
1978 10500 50000
战术飞机 1968 5100 4000
1978 4500 4600
水面战舰 1968 360 320
1978 172 240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潜射导弹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战略轰炸机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核弹头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常规武装力量
战略核武器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军备上赶上美国
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新知讲解
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内容:
经济上:加速经济改革(推行私有化,从根本上改变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政治上: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思想上: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评价:
人们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
“庸才沙皇”
勃列日涅夫
“鲁莽狂人”
赫鲁晓夫
“媚西反共”
戈尔巴乔夫
汤药都不换式改革
换汤不换药式改革
换汤又换药式改革
苏联模式
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 。
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视频:东欧剧变概况
新知讲解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原因:
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②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③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表现:
①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②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改变
东欧剧变中的主要国家:
①波兰
②民主德国
③联邦德国
④罗马尼亚
⑤匈牙利
⑥捷克斯洛伐克
⑦保加利亚
⑧阿尔巴尼亚
⑨南斯拉夫
推倒柏林墙
德国签订统一条约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视频:南斯拉夫剧变和东欧剧变的影响
新知讲解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
①1991年8月19日发动政变, 试图挽救苏联失败。戈尔巴乔夫辞职,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八一九事件)
②1991年底,苏联解体。
表现:
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辞职。
原因:
(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新知讲解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
影响:
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和其他几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并通过电视台和电台向全国宣布苏联进入“紧急状态”,企图夺取苏联最高权力,但在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及其支持者和西方国家的反对下,政变不到三天即宣告失败,此次事变之后,叶利钦迅速掌握了俄罗斯境内所有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③加强民主法制的建设。
④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经济建设必须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自身的失败。
②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
启示:
认识: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和认识?
新知讲解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新知讲解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锤子镰刀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历史。
苏联解体仅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启示
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就一定会成功!
因为中国的改革做到了以下几点: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2.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
3.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4.对西方的“和平演变”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中国、苏联的改革导致了怎样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改革,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苏联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新知讲解
苏联的故事已经落幕
中国的奇迹还未完待续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
→直接导致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
苏联的发
展与改革
东欧剧变与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力
量的壮大
1949年,经互会成立
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东欧剧变
没有取得成效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改革总体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 ( )
A. 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社会发展
B. 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新经济政策
C. 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缓慢
D.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2. 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了“柏林墙”;1989年11月,民主德国宣布开放柏林墙。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 冷战格局的演变.
C. 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D. 欧洲联盟的建立
D
B
课堂练习
3. 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印有锤子、镰刀的红旗降下,换上了俄罗斯白、黄、红三色旗,至此象征着社会主义的红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多久( )
A. 79年 B. 69年 C. 74年 D. 55年
4. 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又出现失误,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材料叙述了东欧剧变的( )
A. 原因 B. 过程 C. 目的 D. 影响
A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