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腊八粥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腊八粥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1 09:3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腊八粥
一、看拼音,写词语。
妈妈用勺子jiǎo huo(   )了一下锅里fèi téng(   )的腊八粥,那颜色好像rǎn gāng(   )里的脏水。八儿在边上看着往上一冲的烟气,心里cāi xiǎng(  )着:锅里的饭豆煮得zhǒng zhàng(   )了,栗子此时已fěn suì(    )了吧,nónɡ chóu(   )的腊八粥的味道一定好极了。
二、查字典填空并选择。
“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再查_____画。“腻”在字典中的解释如下图,请给下列句子中的“腻”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 腊八粥给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 (  )
2.《中国诗词大会》总能给人新鲜感,让人百看不腻。(  )
3. 满月的小弟弟皮肤很白腻。 (  )
三、改写句子,要求不改变原意。
1. 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整体解读
1. 课文通过对_______等着吃妈妈熬煮的_________时的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既让我们了解了腊八节的民俗,又展现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生活图景。
2. 梳理课文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五、人物描写知心理
1. 文中多处描写了八儿和母亲的对话,充分表现出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2. 读句子,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过程。(选择)
A. 迫不及待     B. 苦苦等待
C. 美妙的猜想 D. 亲见时的惊讶
(1)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  )
(2)“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  )
(3)“怎么,黑的!” (  )
(4)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  )
六、人物描写显形象
1. 选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填字母)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1)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  )
(2)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  )
(3)“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  )
2. 上面的三个句子,让我们知道了作者写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的。其中第三句话既写出了八儿________的特点,又刻画出了八儿____________的形象。
七、拟人手法有妙处
作者写腊八粥不断地“叹气”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延伸阅读
二月二,料豆喷喷香(节选)
在童年的记忆里,二月二这一天,左邻右舍,都是依照旧俗竞相张罗忙活的。母亲在这方面更是积极和虔诚。一到正月底,母亲便让我和弟弟到河堤上,去提一篮子黄沙土,仔仔细细地晒干,又用细箩仔仔细细地筛过。等不到二月二,我和弟弟就闹着嚷着:“娘,快炒!快炒!”我们甚至熬到半夜也守在锅台边,只为能吃上那又香又酥的料豆。再勤俭、再难过的农家,每每此时,也总是或多或少地炒上一些,即使大人一点儿不吃,也免得孩子瞪大了眼睛,看人家的孩子吃而干咽唾沫。二月二,是属于孩子们的。
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巧手。母亲炒的料豆不糊不嫩,外香里脆,亮晶晶、黄灿灿、脆生生、甜津津。每年正月底,父亲都在院里支起一口大铁锅,我就成了义不容辞的火头军师,母亲则梳洗打扮得干干净净,手持一把似铁非铁的铲子,开始了她的拿手好戏。左邻右舍的孩子们挽着兜子,提着篮子,挎着箢子,不约而同地聚到我家来。那样的日子,是我和弟弟每年难得一次的幸福时刻。炊烟缭绕了农家小院,香气弥漫了整个村庄,孩子们积攒了一个冬天的精气神,都留给了那样一个平平常常的夜晚。那一夜,大人们发自内心的疼爱与宽容甚至超过了过年。
1. 照样子,写词语。
(1)亮晶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邻右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理解短文内容。
(1)短文围绕“料豆”写了筛沙子和________两件事,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略写的是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就成了义不容辞的火头军师”中的“火头军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把文中能反映母亲炒料豆积极和虔诚的句子画上横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百字练笔
作者在课文开头通过视觉、嗅觉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把腊八粥写得让人垂涎欲滴。请你也运用这样的方法,从不同方面来写一种你喜欢的食物的制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腊八粥 答案
一、掺和 沸腾 染缸 猜想 肿胀 粉碎 浓稠
二、N nì 月 9 ① ③ ④
三、1. 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
2. 提到腊八粥,人人都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
四、1. 八儿 腊八粥 甜蜜温馨
2. 详写 喝粥 盼粥 看粥
五、1. 急于吃到腊八粥
2. C A D B
六、1. C B A
2.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天真、聪慧
七、拟人手法有妙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方面写出了腊八粥逐渐黏稠、咕嘟咕嘟冒泡的样子;另一方面写出了八儿的好奇心总得不到满足的失望。
八、1. (1)亮晶晶:绿油油 白茫茫
(2)左邻右舍:前思后想 东张西望
2. (1)炒料豆 炒料豆 筛沙子 略得当,突出了家乡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负责烧火的人
3. 一到正月底,母亲便让我和弟弟到河堤上,去提一篮子黄沙土,仔仔细细地晒干,又用细箩仔仔细细地筛过。
每年正月底,父亲都在院里支起一口大铁锅,我就成了义不容辞的火头军师,母亲则梳洗打扮得干干净净,手持一把似铁非铁的铲子,开始了她的拿手好戏。
九、示例:调成糊状的鸡蛋液“哧溜”一下,从碗里滑落到锅里,猛然遇到热油的烤烫,鸡蛋液发出了“哧啦”的喊叫声,并迅速鼓起。西红柿块的加入降低了锅底的温度,鸡蛋渐渐塌下身,和西红柿块一起组成了一幅红黄相间的图画。不一会儿的工夫,锅里便飘出一阵浓香,美味家常菜“西红柿炒鸡蛋”就可以摆上饭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