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2
0
2
1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上册
23 月光曲
第一阶:课前预习
学习内容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了解贝多芬。
3.课文背景资料:《月光曲》的传说。
4.认写字词、理解词语。
朗读课文,想一想:故事中有哪些人物,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大意
本文主要写的是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演出,晚上散步的时候,他被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吸引,来到了一所茅屋前,他听到茅屋里兄妹的对话,情不自禁地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奏了一首自己的曲子,又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自幼随父亲学习音乐,晚年两耳失聪,只能通过文字与人交流。但他并未因此停止创作,他曾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音乐遗产,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简介
背景资料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贝多芬
背景资料
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一个传说。“传说”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根据研究,这首奏鸣曲的创作确实与月光无关,名称也非《月光曲》,而是贝多芬的《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勃用“瑞士卢塞恩湖上的明媚月光”来形容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于是有了《月光曲》这个名字。贝多芬一生创作了一大批美妙的音乐作品。人们喜爱这些乐曲,也热爱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因此,关于《月光曲》的谱写有了这样或那样的传说,也是很自然的。
背景资料
会写字
谱
莱
茵
盲
纯
键
缕
陶
易 错
莱
盲
下部是“来”,不要写成“采”。
上部不要写成“ ”。
词语听写
谱写 纯熟 琴键 陶醉 钢琴 幽静
茅屋 烛光 失明 清幽 景象 盲人
断断续续 莱茵河 缕缕
近义词
纯熟—熟练 美妙—美好
恬静—安静 陶醉—沉醉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
反义词
幽静—喧闹 微弱—强烈纯熟—生疏 美妙—丑陋断断续续—接连不断
[谱写]写作(乐曲等)。
[莱茵河]欧洲大河之一。源出瑞士东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经列
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荷兰,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
海。长1320千米。
[断断续续]状态词。时而中断,时而继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茅屋]屋顶用茅草、稻草等盖的房子,大多简陋矮小。
[入场券]进入某些活动场所的凭证,也借指参加某种赛事或活动的资格。
[清秀]美丽而不俗气。
词语解释
[纯熟]很熟练。
[清幽](风景)秀丽而幽静。
[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霎时间]极短时间。
[恬静]安静;宁静。
词语解释
学习内容
1.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通过他们的对话
你体会到了什么?
2.想象《月光曲》描绘的景象。
第二阶:阅读理解
朗读课文,课文能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了贝多芬,并点明他创作《月光曲》的故事是一个传说;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叙述了贝多芬走进房屋,为穷鞋匠兄妹俩演奏;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讲了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
第一次对话:从兄妹俩的对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妹妹渴望听到贝多芬弹乐曲的迫切心情。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哥哥因无法达成妹妹的愿望而感到不安与愧疚。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凄楚中饱含着对哥哥的体贴,既热爱音乐又善解人意。
第二次对话:从皮鞋匠和贝多芬的对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皮鞋匠质疑,询问贝多芬。
贝多芬被热爱音乐的贫穷姑娘所打动,进屋主动给她弹奏曲子。
第三次对话:从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赞叹弹奏技巧的高超
对话表现了盲姑热爱音乐的程度:不仅听出了弹奏纯熟和作品的情感,还猜出了弹奏者是谁,盲姑娘对贝多芬的音乐理解至深,贝多芬遇到了自己的知音。
赞叹情感表现得充分
知道是贝多芬
通过弹奏的声音
第三次对话:从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贝多芬为遇到知音而高兴,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自己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所打动,激发了自己的创作激情,想再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
读第9自然段,《月光曲》描绘了几幅画面?每幅画面的乐曲是怎样的?想象画面美丽的景象。
第一幅
音乐悠长、舒缓。
想象画面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读第9自然段,《月光曲》描绘了几幅画面?每幅画面的乐曲是怎样的?想象画面美丽的景象。
第二幅
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想象画面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读第9自然段,《月光曲》描绘了几幅画面?每幅画面的乐曲是怎样的?想象画面美丽的景象。
第三幅
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想象画面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怎样理解“她仿佛也看到了”?
“她仿佛也看到了……”是指皮鞋匠看着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边。实际上,盲姑娘是看不见这样的景象的。但她懂音乐,能感受到贝多芬弹奏的内容。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这正是他们所向往的情景。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美妙的琴声让兄妹俩深深“陶醉”,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现实的存在,体现了音乐艺术带给人的巨大感染力。
“飞奔”,能够体会到贝多芬想记录曲子的急切心情。
第9自然段借助皮鞋匠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月光曲》优美的意境,将文中描写的画面与乐曲的起伏变化连线。
微波粼粼 骤然响起,越来越快
刮风卷浪 气势逐渐增强
波涛汹涌 悠长、舒缓
月光曲
交代传说,引起下文
美好心情
美妙乐曲
结构图示
走进茅屋,
弹奏乐曲
听见琴声,断断续续
听见对话,家境贫寒
弹奏一曲,遇到知音
即兴演奏,引发想象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越升越高,穿过微云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奔回客店,记录曲谱
悠扬舒缓
气势增强
高昂激越
学习内容
联想的方法。
第三阶:方法学用
联想方法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指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那么,怎样展开联想呢?
1.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也就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有相近或相关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如,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就会想到“落叶”。
2.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性质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事物的联想。如,由飞舞的柳絮想到飘落的雪花。
3.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也就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与它在性质或特点上有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联想。如,许地山的《落花生》,由埋在地下的花生联想到同它相对的事物——挂在枝头的桃子、石榴、苹果。
联想方法
联想方法
相近联想
秋风
落叶
草原
羊群
相似联想
音乐舒缓
微波粼粼
丁香结
心结
对比联想
花生
苹果
夏天
冬天
因果联想
蜜蜂
蜂蜜
太阳
温暖
学习内容
1.课后习题。
2.随堂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2)选择正确读音。
(3)根据解释选出词语。
第四阶:课后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习题1
本文意境优美,景美情深。全文的朗读基调是徐缓、抒情的,要注意个别地方的语调变化。如,读描写风起浪涌的大海的语句时,语调是激昂的。同时要通过朗读,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表现出来。比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急切心情;皮鞋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贝多芬说明来意时的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都应该读得入情入境,恰如其分。如,“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第一个“您”是猜想,语调要稍微延长一些;后来她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有,因此,第二个“您”要读得很肯定。
说说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课后习题1
贝多芬在琴声的吸引下走近茅屋,听到兄妹俩的对话,感受到了妹妹对音乐的热爱和兄妹间互相关爱的手足情,特别是被这位热爱音乐的姑娘打动,所以主动为她弹琴。一曲结束后,从盲姑娘的赞美中,贝多芬了解到盲姑娘不仅爱音乐,更懂音乐,认为自己找到了知音,十分激动。望着清幽的月光,贝多芬创作的灵感被激发出来,因此又即兴弹奏了一曲。
反复朗读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
课后习题2
第9自然段内容生动、丰富,语言优美,描绘的意境也优美,具有鲜明的音乐艺术特点。可以首先默读课文,找出体现《月光曲》旋律变化的句子;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读,体会《月光曲》的旋律变化;接着再次展开想象,欣赏乐曲的三幅画面,验证自己的理解;接下来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最后可以按照乐曲旋律的三次变化“悠扬舒缓——气势增强——高昂激越”进行背诵,也可以想象着乐曲意境的三幅画面来背诵。
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做选题
我最喜爱的音乐是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每当听到那优美的旋律时,我的脑海里仿佛出现这样的情景:蓝天上,白云飘飘,艳阳高照。蓝天下,湖面如镜,倒映着四周的绿树红墙,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清澈的湖水,湖面上跳跃着点点金光。一条条小船随波荡漾,少先队员们坐在小船里,轻快地划着船桨。凉爽的清风吹动着他们胸前的红领巾,快乐的歌声随风飘荡。
随堂检测
1.读拼音,写词语。
谱写
幽静
纯熟
皮鞋
陶醉
照耀
盲目
琴键
pǔ xiě yōu jìng chún shú pí xié
qín jiàn máng mù zhào yào táo zuì
随堂检测
二、读句子,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他沿着弯弯曲(qū qǔ )曲的小路向前走,忽然从茅屋里传
来断断续续的琴声,弹得正是他写的曲(qū qǔ)子。
2.盲姑娘从美妙的音乐(yuè lè )声中感受到了快乐(yuè lè)。
√
√
√
√
随堂检测
三、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很熟练。( )
2.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
3.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
4.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
5.状态词。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
断断续续
纯熟
陶醉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学习内容
1.贝多芬的名言。
2.贝多芬的故事。
第五阶:课外拓展
1.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向命运低头。
2.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
之而担当患难。
3.智慧、勤劳和天才,高于显贵和富有。
贝多芬的名言
课外拓展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时候,多次得到李希诺夫斯基公爵的关照,但这位公爵是一个缺乏民族气节的人。有一天,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个入侵维也纳的军官,公爵为了逢迎这些侵略者,竟强迫贝多芬演奏。贝多芬十分愤怒。他一脚踢开大门,回到住处,把公爵送给他的胸像摔得粉碎,然后寄给公爵一封信:“公爵,你之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己。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贝多芬只有一个
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