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2
0
2
1
人教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上册
23梅兰芳蓄须
学习内容
1.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2.了解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
3.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第一阶:课前预习
返 回
课文大意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经历: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他蓄须明志,在没有经济来源时,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戏。赞颂了梅兰芳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背景资料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生前曾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在梅兰芳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背景资料
贵妃醉酒
天女散花
会认字
蓄须 被迫 租界 纠缠 邀请 骚扰 拒绝 签订 宁可 要求 妄想
xù
pò
zū
jiū
chán
yāo
rǎo
jù
qiān
dìng
nìng
yāo
wàng
字歌:宁(nìng) 死不屈真英雄,捐躯为国保安宁(níng)。息事宁(níng)人境界高,宁(nìng)可受累不吭声。
例句:这份重要(yào)的文件要(yāo)求妥善保管。
多音字
宁
(nìng)
宁可
(níng)
安宁
要
(yāo)
要求
(yào)
重要
易读错
“迫”读pò ,不读pè;
“扰”读rǎo,不读yǎo;
“订”读dìng,不读dīng。
近义词
闻名—著名 沦陷—失陷
需要—需求 拒绝—谢绝
困顿—困苦 吟唱—吟诵
敬佩—佩服 躲避—躲藏
反义词
相信—怀疑 危险—安全
喜爱—讨厌 胜利—失败
敬佩—鄙视
斩钉截铁—优柔寡断
[纠缠]搅扰,找人的麻烦。
[深居简出]简:简省,少。原指野兽潜藏在深山隐僻处很少出来。后比喻人平时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虚度]白白地度过。
[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失陷。
[斩钉截铁]比喻说话、办事果断坚决,明快利落。也比喻雄健有力。
[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气节]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敬佩]敬重佩服。
理解语
理解词语
理解语
理解词语
[旦角]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妇女,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区别,有时特指青衣、花旦。
青 衣
花 旦
老 旦
武 旦
学习内容
第二阶:阅读理解
1.知道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
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2.运用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返 回
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什么作用?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
交代梅兰芳的身份。
暗示梅兰芳留胡须的这几年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此处为文章设下悬念。
铺 垫
表示转折
介绍梅兰芳先生的生平。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为躲避日本人的纠缠,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
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梅兰
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藏身租界
远避香港
办法
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常,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一个艺术大师就用这种方式坚持着对艺术的追求。
梅兰芳对登台演出的渴望和对艺术的热爱,衬托出他坚定的立场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梅兰芳先生仍坚持着对艺术的追求。
时间
隐蔽
地点
追求
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扰,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为躲避日本人的纠缠,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
旦角演员一旦蓄须,就意味着宣告不再登台演出。
表明了梅兰芳坚决不登台演出的决心,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蓄须明志
回到上海
办法
梅兰芳蓄须明志后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他又是怎样面对的?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生活窘迫
强烈对比
态度坚决
崇高的民族气节
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为了拒绝日本人的强令登台,梅兰芳想出了什么办法?他遇到了怎样的危险?
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出,连打三针,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副作用
打伤寒预防针
连日发高烧
办法
自伤身体
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冒着生命危险
也要拒绝演出
敢于献身的精神
浓烈的爱国情怀
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哪些困难和危险?
原 因 办 法 困难和危险
不断纠缠 藏身租界,远避香港 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虚度生命
多次逼迫,随时骚扰 蓄须明志 卖方度日
强令登台 打针装病 险丢性命
抗日战争胜利后,梅兰芳重新登台,从前后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
感受到了梅兰芳深深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结构图示
生平:闻名世界的艺术家——却有几年留着胡须
藏身租界远避香港
爱国情怀
民族气节
事迹:拒绝给日本人演出
评价:表演艺术让人喜爱 民族气节令人敬佩
蓄须明志卖房度日
打针装病险些丢命
梅兰芳蓄须
学习内容
第三阶:方法学用
如何抓住典型事例刻画人物
返 回
克服困难
办法事例
藏身租界
远避香港
借助典型事例,表现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蓄须明志
卖房度日
打针装病
险些丢命
借助事例表现气节
不能创作演出,虚度艺术生命
没有经济来源,缺钱养家
日本侵略军态度强硬,逼迫演出
民族气节
放弃热爱的事业
放弃优越生活
宁愿舍弃生命
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
随堂检测。
(1)拼音检测。
(2)词语检测。
第四阶:课后练习
学习内容
返 回
阅读链接
本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阅读链接
[严肃](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的。
[真挚]本文指师生的感情真诚恳切,发自内心。
[崇高]最高的;最高尚的。
[宽敞]宽阔;宽大。
[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随堂检测
逼迫( ) 宁可( )
骚扰( ) 要求( )
1.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nìng níng
yāo yào
.
.
.
.
pò pè
yǎo rǎo
√
√
√
√
随堂检测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深( )简出 虚( )生命
不堪其( ) 斩( )截铁
居
度
扰
钉
(1)他平时( ),很少有人能看到他。
(2)他( )地说:“保证完成任务!”
深居简出
斩钉截铁
返 回
原文片段
学习内容
第五阶:课外拓展
1.关于戏剧的词语
2.关于戏剧的谚语
3.梅兰芳的故事
返 回
课外拓展
梨园弟子 优孟衣冠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生旦净丑
拓展一
关于戏剧的词语
课外拓展
拓展二
关于戏剧的谚语
1.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2.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3.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4.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5.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6.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返 回
课外拓展
拓展三
梅兰芳的故事
梅兰芳毁画
在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因为长期不演戏,没了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
后来梅兰芳夫妇决定,效仿其他名人,靠出售画作来渡过这个难关。于是梅兰芳一口气画了二十多幅作品,在报纸上刊登之后,很快就销售一空。
返 回
课外拓展
梅兰芳卖画这件事在上海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反响,更有多位知名人士要为他举办画展,梅兰芳当然非常高兴。他又认真画了几十幅画,最后确定在重阳节举办画展。
这件事很快就被日本人知道了,接下来就上演了梅兰芳毁画事件。主要是因为日本人在梅兰芳的所有画上边都贴上了条幅,梅兰芳看了非常愤怒,直接毁了所有的画。
梅兰芳毁画事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许多名人对梅兰芳都表示支持和敬佩。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