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与AAS)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和一条边的长度怎么画三角形;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ASA和AAS;
(3)熟练掌握证明的标准步骤;
(4)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探究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探究,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以及形成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1)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勇于探索的钻研精神及作交流的意识.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升用数学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应用角边角定理解决问题。
2、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自主探索” 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探究法、谈话法等,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的任务。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准备一些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三角板(3)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生回答--教师点评)
2.之前学了哪些判定?你能说一说吗?(生回答--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复习提问只为更好的巩固旧知识}
3.教师演示生活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生活,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地导入新课}
教师自己带一张模仿玻璃的纸,现场演示,假装不小心把它撕坏了,然后让学生思考:只拿一块去商店配制行吗?如果可行,那你会拿哪一块呢?
(二)操作探究
出示探究一:实验验证(探究5),探索新知(角边角)
(1)分组实验,前后桌4位同学为一组,共同完成实验。{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新知的能力}
实验步骤:①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
②前桌两位同学均各自再画△A′B′C′,使A′B′=AB,∠A′= ∠A,
∠B′= ∠B,后桌两位同学各自再画△A〞B〞C〞,使B〞C〞=BC,
∠B〞=∠B, ∠C〞=∠C (即:使三角形中的两组角及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
③把画好的△A′B′C′(或△A〞B〞C〞)剪下,放到△ABC上,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分享小组的作法----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所画的图形—学生分享他们的结论)
(2)得到实验结论:所画的三角形均能相互重合。
(3)师提出问题:你能根据作图要求具体说说所画的是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吗?(学生回答,并让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猜想,后有教师补充,从而形成判定)
(4)师生归纳: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者“ASA”)
(5) 符号语言:
在△ABC和△DEF中,
∠A=∠D
AB=DE
∠B=∠E
∴ △ABC≌△DEF (ASA)
学生活动:除了这已经写出来的符号语言,你还能尝试转换写一下别的符号语言表达吗?(学生自主举手上台板书)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会在全等证明的过程中条件不是固定的,激发学生的知识扩展,学了知识能举一反三的能力}
2、说理证明(探究6),探索新知(角角边)
探究:在△ABC和△DEF中,∠A=∠D,∠B=∠E,BC=EF,△ABC和△DEF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证明你的结论吗?
证明:在△ABC中,
∠A+∠B+∠C=180°
∴∠C=180-∠A-∠B
同理∠F=180°-∠D-∠E
又∠A=∠D ,∠B=∠E
∴∠C=∠F
在△ABC和△DEF 中
∠B=∠E
BC=EF
∠C=∠F
∴ △ABC≌△DEF (ASA)
(让学生交流从这道题中得到什么启发,然后代表起来分享启发,教师再做点评,从而形成判定)(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探究意识)
(3)归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者”AAS”)
(4)符号语言:
在△ABC和△DEF 中
∠A =∠D
∠B =∠E
BC=EF
∴ △ABC≌△DEF (AAS)
学生活动:除了这已经写出来的符号语言,你还能尝试转换写一下别的符号语言表达吗?(学生自主举手上台板书)
{设计说明:让学生体会在全等证明的过程中条件不是固定的,激发学生的知识扩展,学了知识能举一反三的能力}
3、思考举证(探究7),全等小结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入手,采取提问、猜测、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判定.)
(三)归纳总结
提出问题:从上面的操作中,你发现具备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总结规律:1.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角边角”或“ASA”)
2.角角边定理:有两角和它们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角角边”或“AAS”)
(在此处要留给学生较充分的独立思考、探究时间,在探究过程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在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规律得出后结合图形把该公理用几何符号语言表示,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四)尝试应用
(1):如图,D在AB上,E在AC上,AB=AC,∠B=∠C.求证 AD=AE.
证明:(学生上台展示,其余学生交流讨论)
(2)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 C,D,使BC=CD,再定出BF的垂线 DE,使A, 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为什么?
证明: (学生上台展示,其余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再做讲解)
(五)课后小结:这节课通过对三角形全等条件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1.你能总结出我们学过哪些判定三角全等的方法吗?(注意角角边、角边角中两角与边的区别)
2.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方法。
3.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就是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设计意图:整理本节课在知识与学习方法上的上的收获与感悟,为以后的学习在研究思路上做好准备。)
(六)课后作业
P44习题4、习题5
满足全等三角形的六组条件中的三组
(1)三边(SSS)
(2)两边一角 两边、一夹角(SAS)
两边、一对角(不一定)
(3)两角一边 两角一夹边(ASA)
两角一对边(AAS)
(4)三角(不一定)
(4)三角
(4)三角
A
B
C
D
E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