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单元练习 (word版含解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单元练习 (word版含解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30 11:3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学期《第1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2021年最热同步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朵朵葵花向太阳”“雨后,蘑菇纷纷从土壤里钻出来”“龙生龙,凤生凤”“孔雀开屏”中描述的现象不能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都有遗传的特性
2.在“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探究实验中,得出每小组第10次数据,记录的是这几个数据中的(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平均值 D.任意一个
3.如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北极狐,大耳利于保温
B.乙是沙漠狐,小耳利于散热
C.甲是沙漠狐,大耳利于保水
D.乙是北极狐,小耳利于保温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都说明了(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改变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5.下列条件不是所有细菌和真菌生存所必需的是(  )
A.适宜的温度 B.水分 C.有机物 D.氧气
6.农民在农作物田里除草的目的是解决(  )
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合作关系
7.小刚同学对一些自然景观进行了描述,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灵山脚下所有的油菜花 B.上饶市信江河
C.鄱阳湖内所有的野鸭 D.森林公园内所有的植物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类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不大
B.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D.人类已经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相似,长久可供人类独立生存的生态系统
9.在一块稻田里,稻卷叶虫、蝗虫是危害水稻的害虫,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下列关于该稻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稻田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B.水稻是生产者,稻卷叶虫和青蛙属于消费者
C.阳光、水分等非生物因素对水稻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D.水稻、稻卷叶虫、蝗虫和青蛙共同组成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草
B.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
C.鹰和蛇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
11.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B.碳元素以无机物的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中流动
C.生物群落中的碳都是通过①②③过程进入无机环境中的
D.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大气中的CO2通过④过程进入生物群落的量是相对稳定的
12.20世纪50~60年代,麻雀因啄食农作物被列为害鸟,我国因而开展了“剿灭麻雀”的运动。可是在大量捕杀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损失。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弱
B.环境条件适宜,害虫大量繁殖
C.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被破坏
D.没有及时施用杀死害虫的农药
13.下列关于某草原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需要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
B.草是所有动物的最终食物来源
C.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
D.受到DDT污染后,草中的DDT含量最高
14.从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来看,“生物圈Ⅱ号”的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类的科学还不发达
B.科学实验总会有失败的
C.人类目前还无法建立适合人类长期生存的人造环境
15.下列做法对于保护生物圈不利的一项是(  )
A.植树造林 B.垃圾分类 C.果园养鸡 D.垃圾焚烧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6.“龙生龙,凤生凤”的生命现象,属于生物的   特征。
17.自然界中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生存环境的多种能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   方面,还表现在   和   等方面。
18.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我们要认识各种生物,必须了解它们生存的环境,了解环境对生物生存的   以及生物对环境的   和   。
19.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充当   者,动物充当   者,细菌、真菌充当   者。
20.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21.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   。
22.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   的状态,这种现象叫   。
2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   的底部、   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生态系统。
24.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   及一切能够适合生物生存的   的总称。它包括   圈下层、   圈、   上层,所以它是地球上最大的   。
25.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   、   、   、   以及得出结论。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花儿朵朵向太阳”说的是向日葵的生长现象,请回答。
(1)向日葵“花儿朵朵向太阳”是受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2)到了一定季节,向日葵会枯萎,叶子会脱落。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3)向日葵鲜花凋谢脱落后会结子。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4)成熟的向日葵是由一粒种子长成的。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5)向日葵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向日葵,这属于   现象;但是不同的向日葵之间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这属于   现象。
(6)要想使向日葵饱满多子,就要加强管理,及时浇水施肥。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27.资料分析题一:
2020年4月7日,在福建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内的鳝鱼滩沙洲,记者看到了“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福州市长乐区,是候鸟迁徙重要越冬地,拥有动植物1084种,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数量超过5万只,包括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和遗鸥等极危和濒危鸟类。湿地先后荣获“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中国中华凤头燕鸥之乡”等称号,成为“清新福建”的一张重要生态名片。
(1)随着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鸟类来到福州闽江河口湿地公园越冬,这体现了   。
A.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D.环境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2)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属于   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   ”之称。
(3)鸟类的迁徙会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这说明了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   。
(4)“清新福建”已成为福建的金字招牌。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在实际生活中应如何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呢?   。
28.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举行,植物馆是其四大核心主场馆之一。走进植物馆一层的温室,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透明水池,池内有树有鱼、有沙有虾,模拟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红树是其中重要的生物类群,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陆地与海洋交界带上。植物馆用蚝壳和特制海盐营造海洋环境,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让室温始终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上,湿度达到热带植物所需的湿度,才使红树得以在此安居。
由于海水环境条件特殊,红树植物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生态和生理特征。其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倒,同时也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因此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红树最奇妙的特征是“胎生现象”,其种子在离开母体前就已经开始萌发,待胚轴生长到20﹣40厘米才脱离母体,直接插入淤泥生根,避免幼体被海浪冲走。红树还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具有泌盐能力,某些种类红树植物的叶片内有泌盐细胞,能把叶内的盐分排出叶片。
除红树植物外,红树林生态系统中还有一些藻类和其他伴生植物。植物的凋落物为海洋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动物来此觅食栖息,如海洋中的浮游动物、贝类、螺类、寄居蟹和多种鱼类等。由于气候温暖潮湿,红树林也成为了候鸟的越冬场所和迁徙的中转站,更是多种海鸟生存、繁衍的场所。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
我国的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近些年,由于水环境污染、围海造地、挖塘养殖等原因,我国红树林面积逐渐减少。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势在必行。
(1)影响红树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根据文中第一段信息可知,影响红树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请举一例)。
(2)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的原因是    。这体现了它既能适应环境,又能    环境。
(3)如果你是决策者,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发展红树林生态系统:   。
29.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如表为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农田和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比较,请据表分析回答:
类型 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 呼伦贝尔大草原 某农田 科尔沁沼泽地区
分布特点 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干旱地区,降雨量很少 乡村 沼泽地海滩涂等及低于6米的浅海水域
(1)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降雨量比呼伦贝尔草原   ,这一事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动物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动物具有树栖和攀缘生活的特性,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3)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4)上述四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的一个生态系统是   。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结构的一个生态系统是   。
30.连线题:
(1)老虎吃野猪 A、合作关系
(2)许多蜜蜂在酿蜜 B、竞争关系
(3)田里的水稻与稗草 C、捕食关系
(4)虱子与小狗 D、寄生关系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学期《第1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2021年最热同步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朵朵葵花向太阳”“雨后,蘑菇纷纷从土壤里钻出来”“龙生龙,凤生凤”“孔雀开屏”中描述的现象不能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都有遗传的特性
【解答】解:“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雨后,蘑菇纷纷从土壤里钻出来”体现了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龙生龙,凤生凤”体现了生物都有遗传的特性;“孔雀开屏”体现了生物的繁殖行为。因此,不能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故选:A。
2.在“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探究实验中,得出每小组第10次数据,记录的是这几个数据中的(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平均值 D.任意一个
【解答】解:在探究实验中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排除偶然性,提高可信度。通常对每小组第10次数据每,但记录的是这10次数据中的平均值。
故选:C。
3.如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北极狐,大耳利于保温
B.乙是沙漠狐,小耳利于散热
C.甲是沙漠狐,大耳利于保水
D.乙是北极狐,小耳利于保温
【解答】解:图甲为沙漠狐,推测其毛色为土黄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同时大大的耳廓利于散热;图乙为北极狐,推测其毛色为白色,耳朵较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并且与遗传因素的影响有关。
故选:D。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都说明了(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改变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解答】解: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都说明了生物影响、改变环境。
故选:B。
5.下列条件不是所有细菌和真菌生存所必需的是(  )
A.适宜的温度 B.水分 C.有机物 D.氧气
【解答】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如霉菌,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如绿脓杆菌。因此不是所有细菌和真菌生存所必需的条件的是氧气。
故选:D。
6.农民在农作物田里除草的目的是解决(  )
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合作关系
【解答】解:农里的杂草和农作物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竞争关系。
故选:C。
7.小刚同学对一些自然景观进行了描述,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灵山脚下所有的油菜花 B.上饶市信江河
C.鄱阳湖内所有的野鸭 D.森林公园内所有的植物
【解答】解:A、灵山脚下所有的油菜花,只有部分生物成分,没有其他生物成分及非生物成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上饶市信江河,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
C、鄱阳湖内所有的野鸭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森林公园内所有的植物,只有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类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不大
B.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D.人类已经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相似,长久可供人类独立生存的生态系统
【解答】解: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自我调节能力弱。A错误;
B、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正确;
C、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C错误;
D、生物圈二号的失败,告诉我们地球是所有生物唯一的家园,人类不能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相似,长久可供人类独立生存的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B。
9.在一块稻田里,稻卷叶虫、蝗虫是危害水稻的害虫,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下列关于该稻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稻田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B.水稻是生产者,稻卷叶虫和青蛙属于消费者
C.阳光、水分等非生物因素对水稻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D.水稻、稻卷叶虫、蝗虫和青蛙共同组成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解答】解:A、稻田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离开人的作用,该系统将很快崩溃,A正确。
B、水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稻卷叶虫、蝗虫、青蛙等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属于消费者,B正确;
C、阳光、养料和水分为水稻的生长提供生存的物质和能量,属于非生物因素,对水稻的生长有重要影响,C正确。
D、水稻是生产者,稻卷叶虫、蝗虫和青蛙都是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才能共同组成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D错误。
故选:D。
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草
B.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
C.鹰和蛇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
【解答】解:A、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A错误;
B、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缺少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B错误;
C、鹰以蛇为食物,是捕食关系。鹰和蛇都以鼠为食。两者又是竞争关系。C错误;
D、图中食物链有:植物→鼠→鹰,植物→鼠→蛇→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蛇→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鹰,共7条,鹰为最高营养级。D正确。
故选:D。
11.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B.碳元素以无机物的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中流动
C.生物群落中的碳都是通过①②③过程进入无机环境中的
D.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大气中的CO2通过④过程进入生物群落的量是相对稳定的
【解答】解:A、据分析可知丙是生产者,一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A错误;
B、丙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通过乙取食进入乙体内,两者的代谢废弃物和遗骸通过甲的呼吸作用分解。可见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中流动。B错误;
C、生物群落中的碳是通过①②③过程以及燃料的燃烧等进入无机环境中的。C错误;
D、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大气中的CO2通过④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量是相对稳定的。D正确。
故选:D。
12.20世纪50~60年代,麻雀因啄食农作物被列为害鸟,我国因而开展了“剿灭麻雀”的运动。可是在大量捕杀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损失。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弱
B.环境条件适宜,害虫大量繁殖
C.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被破坏
D.没有及时施用杀死害虫的农药
【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例如:麻雀不只是吃农作物,它还是许多害虫的天敌,虽然麻雀平时多食谷类,对人类有害,但在生殖季节大量捕食农业害虫,间接地保护了庄稼,如果把麻雀都消灭了,那么农业害虫就会大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伤害。如果大量捕杀麻雀,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麻雀是动物的一员,同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麻雀还能捕食农业害虫。因此,大量捕杀麻雀,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也破坏了生态平衡,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损失。
故选:C。
13.下列关于某草原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需要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
B.草是所有动物的最终食物来源
C.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
D.受到DDT污染后,草中的DDT含量最高
【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能量最终都来自光能,A正确;
B、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生产者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少,D错误。
故选:D。
14.从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来看,“生物圈Ⅱ号”的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类的科学还不发达
B.科学实验总会有失败的
C.人类目前还无法建立适合人类长期生存的人造环境
【解答】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科学家将它称为生物圈Ⅰ号。生物圈Ⅱ号是科学家模拟生物圈Ⅰ号建造的一个实验基地,生物圈Ⅱ号(BiosphereⅡ)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生物圈Ⅱ号计划设计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是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人类是否适合生存的问题。虽然科学家利用先进的技术想办法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等条件,但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它用事实告诉我们,迄今为止,人类目前还无法建立适合人类长期生存的人造环境,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15.下列做法对于保护生物圈不利的一项是(  )
A.植树造林 B.垃圾分类 C.果园养鸡 D.垃圾焚烧
【解答】解:A、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改善环境,有利于保护生物圈,正确;
B、垃圾分类,改善环境,有利于保护生物圈,正确
C、果园养鸡,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正确;
D、垃圾焚烧,污染了大气,破坏了环境,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6.“龙生龙,凤生凤”的生命现象,属于生物的 遗传 特征。
【解答】解:“龙生龙,凤生凤”,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上的相似性,因此属于遗传现象
故答案为:遗传
17.自然界中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生存环境的多种能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 结构 方面,还表现在 生理 和 行为 等方面。
【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发生巨变时有些生物因不适应环境而死亡,因此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淘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方面.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故答案为:结构;生理;行为。
18.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我们要认识各种生物,必须了解它们生存的环境,了解环境对生物生存的 影响 以及生物对环境的 影响 和 适应 。
【解答】解: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我们要认识各种生物,必须了解它们生存的环境,了解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适应。
故答案为:影响,影响,适应
19.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充当 生产 者,动物充当 消费 者,细菌、真菌充当 分解 者。
【解答】解: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植物体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故答案为:生产;消费;分解。
20.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湿地 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森林 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物圈 。
【解答】解: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内容),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范围)。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故答案为:
湿地;森林;生物圈。
21.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吃与被吃 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 食物网 。
【解答】解: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故答案为:吃与被吃、食物网。
22.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 种类数量不是不变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 相对稳定 的状态,这种现象叫 生态平衡 。
【解答】解: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如草→兔,兔多了草就少,草少了兔就被饿死,兔因饿死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就会慢慢增多,草多了,兔因食物充足数量也慢慢增多,但最终草的数量远大于兔的,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并维持一定的比例.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种类数量不是不变;相对稳定;生态平衡。
2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 大气圈 的底部、 水圈 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湿地 生态系统。
【解答】解:(1)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内容),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范围)。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
(2)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故答案为:(1)大气圈;水圈
(2)湿地
24.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 生物 及一切能够适合生物生存的 环境 的总称。它包括 大气 圈下层、 水 圈、 岩石圈 上层,所以它是地球上最大的 生态系统 。
【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适合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其中水圈几乎到处都有生物.
故答案为:生物、环境、大气、水、岩石圈、生态系统
25.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 制定计划 、 实施计划 以及得出结论。
【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花儿朵朵向太阳”说的是向日葵的生长现象,请回答。
(1)向日葵“花儿朵朵向太阳”是受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2)到了一定季节,向日葵会枯萎,叶子会脱落。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
(3)向日葵鲜花凋谢脱落后会结子。说明生物具有 繁殖 的特征。
(4)成熟的向日葵是由一粒种子长成的。说明生物具有 生长 的特征。
(5)向日葵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向日葵,这属于 遗传 现象;但是不同的向日葵之间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这属于 变异 现象。
(6)要想使向日葵饱满多子,就要加强管理,及时浇水施肥。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生活需要营养 。
【解答】解:(1)向日葵“花儿朵朵向太阳”是受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到了一定季节,向日葵会枯萎,叶子会脱落。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3)向日葵鲜花凋谢脱落后会结子,说明生物具有繁殖的特征。
(4)成熟的向日葵是由一粒种子长成的,说明生物具有生长的特征。
(5)向日葵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向日葵,这是亲代和子代的相似性,属于遗传现象;但是不同的向日葵之间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这属于变异现象。
(6)要想使向日葵饱满多子,就要加强管理,及时浇水施肥,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故答案为:(1)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3)繁殖;
(4)生长;
(5)遗传;变异;
(6)生活需要营养。
27.资料分析题一:
2020年4月7日,在福建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内的鳝鱼滩沙洲,记者看到了“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福州市长乐区,是候鸟迁徙重要越冬地,拥有动植物1084种,在此迁徙停歇的水鸟数量超过5万只,包括黑嘴端凤头燕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勺嘴鹬和遗鸥等极危和濒危鸟类。湿地先后荣获“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中国中华凤头燕鸥之乡”等称号,成为“清新福建”的一张重要生态名片。
(1)随着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鸟类来到福州闽江河口湿地公园越冬,这体现了 A 。
A.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D.环境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2)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属于 人工 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 地球之肾 ”之称。
(3)鸟类的迁徙会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这说明了 生物圈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 家园 。
(4)“清新福建”已成为福建的金字招牌。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在实际生活中应如何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呢? 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为节约用纸,提倡两面使用草稿纸;分类放置、处理垃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等。 。
【解答】解:(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常直接作用于个体生存和繁殖、群体结构和功能等,亦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随着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鸟类来到福州闽江河口湿地公园越冬,这体现了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3)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它们彼此之间是开放的、动态变化的。所以,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4)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如: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为节约用纸,提倡两面使用草稿纸;分类放置、处理垃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等。
故答案为:(1)A
(2)人工;地球之肾
(3)生物圈;家园
(4)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为节约用纸,提倡两面使用草稿纸;分类放置、处理垃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等。
28.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举行,植物馆是其四大核心主场馆之一。走进植物馆一层的温室,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透明水池,池内有树有鱼、有沙有虾,模拟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红树是其中重要的生物类群,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陆地与海洋交界带上。植物馆用蚝壳和特制海盐营造海洋环境,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让室温始终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上,湿度达到热带植物所需的湿度,才使红树得以在此安居。
由于海水环境条件特殊,红树植物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生态和生理特征。其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倒,同时也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因此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红树最奇妙的特征是“胎生现象”,其种子在离开母体前就已经开始萌发,待胚轴生长到20﹣40厘米才脱离母体,直接插入淤泥生根,避免幼体被海浪冲走。红树还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具有泌盐能力,某些种类红树植物的叶片内有泌盐细胞,能把叶内的盐分排出叶片。
除红树植物外,红树林生态系统中还有一些藻类和其他伴生植物。植物的凋落物为海洋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动物来此觅食栖息,如海洋中的浮游动物、贝类、螺类、寄居蟹和多种鱼类等。由于气候温暖潮湿,红树林也成为了候鸟的越冬场所和迁徙的中转站,更是多种海鸟生存、繁衍的场所。调查研究表明,红树林是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
我国的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近些年,由于水环境污染、围海造地、挖塘养殖等原因,我国红树林面积逐渐减少。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势在必行。
(1)影响红树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生态因素 ,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根据文中第一段信息可知,影响红树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温度、湿度、水体含盐量等 (请举一例)。
(2)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的原因是  有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其在海量冲击下屹立不倒,同时也保护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 。这体现了它既能适应环境,又能  影响 环境。
(3)如果你是决策者,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发展红树林生态系统: 制定保护红树林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宣传等 。
【解答】解:(1)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水体含盐量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2)据资料可见:红树植物具有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倒,同时也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国此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这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除此之外:红树最奇妙的持征是“胎生现象”,其种子在离开母体前就已经开始萌发,待胚轴生长到20﹣40厘米才脱离母体,直接插入淤泥生根,避免幼体被海浪冲走。红树还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具有泌盐能力,某些种类红树植物的叶片内有泌盐细胞,能把叶内的盐分排出叶片。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不仅保护了濒危珍稀动物植物,还保护了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故答案为:
(1)生态因素;温度、湿度、水体含盐量等
(2)有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其在海量冲击下屹立不倒,同时也保护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影响
(3)制定保护红树林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宣传等合理即可
29.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如表为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农田和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比较,请据表分析回答:
类型 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 呼伦贝尔大草原 某农田 科尔沁沼泽地区
分布特点 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干旱地区,降雨量很少 乡村 沼泽地海滩涂等及低于6米的浅海水域
(1)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降雨量比呼伦贝尔草原 多 ,这一事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生物能影响环境 。
(2)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动物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动物具有树栖和攀缘生活的特性,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生物能适应环境 。
(3)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农作物 。
(4)上述四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的一个生态系统是 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 。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结构的一个生态系统是 科尔沁沼泽地区 。
【解答】解:(1)根据表分析可得出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降雨量比呼伦贝尔草原多;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生物种类、数量要比呼伦贝尔大草原多,因此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2)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动物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动物具有树栖和攀缘生活的特性,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
(3)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农作物。
(4)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生物种类多,数量多,结构复杂,不容易破坏,自动调节能力强。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科尔沁沼泽地区结构和功能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多;生物能影响环境
(2)生物能适应环境
(3)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农作物
(4)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科尔沁沼泽地区
30.连线题:
(1)老虎吃野猪 A、合作关系
(2)许多蜜蜂在酿蜜 B、竞争关系
(3)田里的水稻与稗草 C、捕食关系
(4)虱子与小狗 D、寄生关系
【解答】解:(1)老虎吃野猪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捕食关系;(2)许多蜜蜂在酿蜜需要许多工蜂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属于合作关系;(3)田里的水稻与杂草彼此相互争夺阳光、水、无机盐、生存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4)虱子寄生在小狗身上,以小狗的有机物为食。
故答案为: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