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1 08:2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十八课
东晋南朝时期
江南地区的开发




1
2
3
知道东晋、南朝兴亡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目标导学
1
政治篇-政权更替
2
经济篇-江南开发
目标导学一
政权更替
东晋兴亡
1
南朝更替
政治篇-政权更替
魏国
吴国
十六国
(前秦)
东晋
蜀国
灭 亡
灭 亡
统一 全国
东晋建立
西晋
取而代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317年
司马睿
建康(南京)
晉宣帝司馬懿
琅邪武王司馬伷
晉景帝司馬師
琅邪恭王司馬覲
趙王司馬倫
晉文帝司馬昭
晉武帝司馬炎
晉惠帝司馬衷
晉愍帝司馬業
晉懷帝司馬熾
晉元帝司馬睿
司马家族世袭表
门阀士族
琅玡王氏
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
东晋建立
王氏势力最大时候,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
东晋统治-祖逖北伐
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
北伐
闻鸡起舞
祖逖北伐中原
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
最终未能恢复中原、偏安东南
北伐缺少后援
交战双方:
特点:
结果:
谢安:东山再起
淝水之战
前秦-25万
东晋-8万
前秦、东晋
以少胜多
东晋大败前秦,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
前秦
东晋
西晋
再度分裂
转危为安
荆扬晏安
户口殷实
东晋统治-淝水之战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晋统治
门阀政治
朝代 宋 齐 梁 陈
开国 皇帝 宋武帝 刘裕 齐高帝 萧道成 梁武帝 萧衍 陈武帝
陈霸先
曾任 官职 平北 将军 骠骑大将军 大司马 车骑
将军
①政权更迭频繁。
②武将篡权。
③偏安南方,定都建康。
南朝
观察材料思考,南朝政权有何特点?
疆域最大
疆域最小
420-479
479-502
502-557
557-589
侯景之乱
宋武帝
宋文帝
南朝
民殷国富
社会安定
建康失守,千里绝烟
劣势
前秦
东晋
西晋
再度分裂
南朝




魏国
吴国
十六国
(前秦)
东魏
西魏
东晋
南朝
西晋
北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蜀国
灭 亡
灭 亡
统一 全国
北周灭北齐
杨坚取代北周改国号为隋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取而代之
六朝古都
建康(南京)
两晋南北朝更替
目标导学二
江南开发
原因
2
结果
表现
经济篇-江南开发
江南
“江南”泛指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古人又称江东或江左。
(汉代)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民)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南朝宋)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宋书》
秦汉时期
南宋时期
江南开发
华丽转身
社会环境
生产条件
自然条件
其他
这个地区古代森林、沼泽广泛分布, 正如《禹贡》所记古扬州之地: “厥草惟夭,厥木维乔,厥土惟涂泥。”(这里的草很茂盛,这里的树很高大。这里的土是潮湿的泥。) 具备了农业发展的良好条件。
——《六朝时期的江南农业经济》
江南开发-原因
①自然条件优越
社会环境
生产条件
自然条件
其他
江南开发-原因
②社会比较安定
自晋氏流迁(317年),迄于太元(376-396年)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安定)如也。
——[梁]沈约《宋书》
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而且自然条件优越,为什么在魏晋之前得不到开发?
社会环境
生产条件
自然条件
其他
江南开发-原因
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齐民要术》记载,当时中原农业生产工具不下30种,随着北方人民的大量南徙,可以断言,必然会把生产工具携带而来。适合南方的,可能有所推广;不适合的,则会不断地改进……火耕已非唯一的杀虫施肥的方法,粪肥被广泛使用,绿肥也日益普及……
——《六朝经济史》
(西晋灭亡后)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社会环境
生产条件
自然条件
其他
江南开发-原因
④统治者的重视
南朝宋文帝大力劝(勉励、鼓励)课(督促)农桑,一再下令“诸州郡,不得但(只是)奉行公文而已‥‥‥各尽其方”。
—《宋书·文帝纪》
⑤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社会环境
生产条件
自然条件
其他
江南开发-原因
④统治者的重视
⑤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主要原因
至于末年,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江南开发-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①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②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犁耕施肥;水稻育秧移栽、麦稻兼作、双季稻等
③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阅读教材P91-92页的内容,补充下列表格
三国时南方水稻最高产量达亩产5石(dàn),南朝时最高纪录已达亩产斛100石。
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
田间管理
农业
手工业
青瓷莲花尊
缫丝
灌钢法
大袖衫
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1000吨的大船
江南开发-影响
北方
南方
秦汉时期
南方
北方
南宋
北方
南方
魏晋南北朝
北方发达
南方发达
经济重心南移
南北趋于平衡
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
重视人才和科技的发展
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统治者的重视和政策的调整
启示
江南经济开发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启示
东晋




课堂小结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政权更替
江南开发
影响
表现
原因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④统治者的重视
⑤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农业;手工业;商业
中考演练
2.(2021·海南省·3)《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A.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南方经济发展迅速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1.(2021·青海省·3)对比归纳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小李同学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和辽宋夏金历史时归纳了这两个历史时期时代的共同特征。以下归纳的主题正确的是( )A.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A
B
中考演练
4.(2021·广东省·3)东晋初期,大量避乱南迁的北方贵族定居浙东,他们主要参与制造业、商业和运输业等经济活动,很少涉足大土地农业经营。这表明北方贵族( )A.缺乏生产工具和技术 B.可支配的劳动力不足C.难以获得广阔的田地 D.排斥南方的本地贵族
3.(2021·山东聊城·4)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这主要说明( )A.民族矛盾尖锐 B.民族交融加强C.民族杂居相处 D.中外交流频繁
B
C
5.(2021·山东菏泽·3)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迁的中原汉族人。下列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B.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C.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
C
中考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