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8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优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卷08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优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01 09:3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70分钟,满分7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S-32
第Ⅰ卷 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填在下表中。)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
A.天然气 B.氢气 C.酒精 D.乙醇汽油
2.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识是 ( )
3.2020年4月21日,烟台蓬莱市某地发生山林火情,本次火情未造成人员伤亡。经初步调查,起火原因是受大风影响,该地农用电线短路打火所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电线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电线短路产生的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引起火灾
C.山林火灾可通过开辟隔离带隔离可燃物以达到灭火目的
D.灭火弹覆盖火点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4.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天然气泄漏,要迅速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忌在室内打电话报警或开灯检查
B.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C.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煤炉上放一壶水
D.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
5.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
A.手拿点燃的蜡烛进入煤矿,检查矿井内瓦斯浓度是否超标
B.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携带汽油、柴油等物品
D.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6.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分析或解释错误的是 (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如图甲,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乙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温度降低了
7.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着火点越高,可燃物越容易燃烧 B.如图所示,先发生燃烧现象的是木炭
C.如图实验中,铜片的作用主要是导热 D.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丢在废纸篓里
8.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 D.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
9.“化学链燃烧”技术是目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氧化镍(N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所示,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 )
A.能量损耗少、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的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10.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的主要成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C.管道煤气有毒 D.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0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生活、生产应用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空,共16分。)
【关注生活现象】
1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请回答:
(1)按如图进行铁丝在O2中燃烧的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足,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会烧得更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的灭火毯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毯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毯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毯是由羊毛及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毯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打火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点火工具。其中一种打火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打火时,按一下打火机,带动齿轮摩擦火石,火石里的金属镧和铈就开始燃烧,迸射出火花;与此同时,保存在打火机内的液体(主要是丁烷)在室温下被汽化释放出来,遇到镧、铈产生的火花燃烧起来,从而完成点火。
(1)根据上边材料判断,金属镧和铈的着火点都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丁烷的沸点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室温。
(2)夏天,如果把塑料外壳的打火机放在太阳底下曝晒,常会发生爆炸导致危险。请你分析打火机爆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煤的使用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含硫煤不
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因此应大力提倡使用新能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太阳能 B.风能 C.石油
(2)乙醇汽油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关注生产实际】
15.我国具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取乙二醇的产业化发展已被列入我国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之中。煤制取乙二醇的流程如下:
(1)乙二醇与乙醇化学性质相似,推测乙二醇的一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合成气(CO和H2)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填字母)。
a.乙酸(CH3COOH) b.甲醇(CH3OH) c.尿素[CO(NH2)2]
(3)从煤直接作为燃料到用煤制取乙二醇,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5空,共6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超细干粉灭火剂单位容积灭火效率是哈龙灭火剂的2~3倍,是普通干粉灭火剂的6~10倍,是七氟丙烷灭火剂的10倍以上,是二氧化碳的15倍;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保护物无腐蚀,无毒无害;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室息死亡。同时,超细干粉灭火剂储存期限可达10年,不需频繁更换及维护。
“灭火弹”具有两种引爆方式供使用者选择,一种是拉发式(又称主动式),用力拉出拉索后延时7秒钟即爆炸;另一种是引燃式(又称被动式),使用时只需撕开封皮掏出超导热敏线用力投入火场即可。
在扑灭森林大火时,由于人员多,接受灭火弹使用方法培训的专业人员少,因而应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这种灭火弹只要投入火场,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能显著减少扑救人员的伤亡。而在应用于其他方面的灭火,则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比如一些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火灾场所会导致灭火弹滚动而不易被火苗点燃的情况,适宜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
(1)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超细干粉灭火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是灭火效能最高的一种灭火剂 B.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为零
C.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 D.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3)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NaHCO3,遇热时NaHCO3会分解生成Na2CO3并放出C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________(填“拉发式”或“引燃式”)灭火弹。
(5)“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请你对预防森林火灾提出一条建设性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6空,共7分。)
17.图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通常情况下,A、B、E是气体,其中E具有刺激性气味;C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E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1。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D________。
(2)E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B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燃该气体前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空,共15分。)
【基本实验】
18.认识反应规律,控制反应条件,让化学反应为人类服务。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1)通过对比铜片上红磷和白磷的不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对以上实验进行概括,得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甲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对图甲实验应该进行三组对比分析 D.若将图乙中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科学探究】
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卡片】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常用作防火材料。Na2SiO3的熔、沸点均在1000℃以上,远高于纸的着火点。
(1)实验甲,K在关闭时白磷不燃烧;打开K,并使A中液体进入B中,白磷燃烧,则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得出的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乙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烛熄灭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丙中观察到纸条始终不燃烧,由此推知燃烧的条件之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SiO3的化学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20.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氨气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1)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④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2)NH3燃烧生成了两种物质,一种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另一种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燃烧6.8g氨气需要多少克氧气?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1.B
[解析]对比四种燃料,天然气、酒精和乙醇汽油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而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没有污染,因此氢气是理想的燃料。
2.C
[解析]油属于易燃液体,应该张贴C标识。
3.A
[解析]电线着火不能用水浇灭,防止触电,故A错误。
4.C
[解析]天然气泄漏,不能在室内打电话报警或开灯检查,防止天然气遇明火发生爆炸,故A正确;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使燃烧更旺,故B正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错误;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是燃气没有充分燃烧的表现,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增大空气进入量,故D正确。
5.D
[解析]手拿点燃的蜡烛进入煤矿,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A不合理;油锅着火用水扑灭易使火势扩大,应用锅盖盖灭,故B不合理;在公共场合,禁止携带易燃易爆品,故C不合理;燃放烟花爆竹易引发爆炸,应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6.B
[解析]火柴头斜向下,提高了火柴梗的温度,保持其温度在着火点以上,因此更容易燃烧,而不是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B错误。
7.C
[解析]着火点越高,温度越不易达到,燃烧越难,故A错误;木炭的着火点高于白磷,同在铜片上的木炭和白磷,温度首先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先燃烧,故B错误;铜片的作用主要是导热,提高白磷和木炭的温度,故C正确;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上含有一定量的白磷,如果丢在废纸篓里,白磷由于缓慢氧化而温度升高,白磷的着火点是40℃,如果温度上升到40℃,白磷就会燃烧起来,造成火灾,故D错误。
8.D
[解析]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分两种情况:燃烧和缓慢氧化,故A错误;着火点不能随意改变,故B错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只有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才有可能爆炸,故错误;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这样燃烧更充分,故D正确。
9.C
[解析]氧化镍作为载氧体,使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甲烷燃烧迅速,能量损耗少、利用率高,故A正确;氧气没有和甲烷直接接触,没有形成混合气体,不会发生爆炸,故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消耗等质量的甲烷,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也不变,故C错误;反应生成的气体冷却后,水变成液体,剩下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故D正确。
10.D
[解析]丁烷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10)=24∶5,4∶10是丁烷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故D错误。
11.(1)3Fe+2O2Fe3O4 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预留少量的水
(2)打开门窗,给可燃物的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解析]
(1)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热量,产生大量高温熔化物,如果直接溅落在集气瓶底,会使集气瓶底炸裂。为保护集气瓶,常常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预留少量的水。
(2)对比铁丝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情况,可以得出结论: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会增加氧气,加剧火灾。
12.(1)使燃烧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2)温度没有达到灭火毯的着火点
(3)用水灭火(合理即可)
[解析]
(1)灭火毯覆盖在燃烧物上,使燃烧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以达到灭火目的。
(2)灭火毯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其没有燃烧的原因只能是温度没有达到灭火毯的着火点。
(3)灭火毯灭火的原理是使燃烧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另两种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
13.(1)较低 低于
(2)丁烷受热汽化,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大,体积膨胀而爆炸
[解析]
(1)“打火时,按一下打火机,带动齿轮摩擦火石,火石里的金属镧和铈就开始燃烧,迸射出火花”,说明金属镧和铈的着火点都较低;“保存在打火机内的液体(主要是丁烷)在室温下被汽化释放出来”,说明丁烷的沸点低于室温。
(2)夏天,温度较高,丁烷受热汽化,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大,体积膨胀而爆炸。
14.(1)CO、SO2 C
(2)乙醇能减少燃烧的尾气,对环境污染小;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以节约石油资源等(任答一点)
[解析]
(1)硫燃烧会产生SO2,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煤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2CO有毒。石油是化石燃料,不是新能源。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15.(1)具有可燃性
(2)c
(3)化学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合理即可)
[解析]
(1)乙醇具有可燃性,乙二醇与乙醇化学性质相似,所以乙二醇可能具有可燃性。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c不可能得到。
16.(1)干粉灭火弹
(2)ABC
(3)2NaHCO3Na2CO3+H2O+CO2↑
(4)拉发式
(5)在森林里不玩火,不吸烟(合理即可)
[解析]
(1)由短文第一句可知,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
(2)由“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可知,选项A正确;由“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保护物无腐蚀,无毒无害;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可知,选项B、C正确,D错误。
(3)根据题干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还有水,配平即可。
(4)一些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火灾场所会导致灭火弹滚动而不易被火苗点燃的情况,适宜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
17.(1)O2 H2O2
(2)形成酸雨、
(3)Zn+H2SO4=ZnSO4+H2↑ 验纯 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解析]C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且C和A可以相互转化,A为气体,则D为H2O2,C为H2O,A为O2;E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E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1,则E是SO2;B是一种气体,且能和C(H2O)相互转化,则B是H2。
18.(1)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剧烈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4P+50点燃2POs
(3)AC
[解析]
(1)同样位于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均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但是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白磷燃烧会产生白烟(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放出热量。
(3)热水不但可以提高温度,还可以隔绝水中白磷使其不与氧气接触,故A错误;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仅仅是缺少了氧气,故B正确;图甲可以对比两组物质:铜片上白磷和水中白磷、铜片上白磷和红磷,故C错误;红磷的着火点比较高,热水不能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不能燃烧,故D正确。
19.(1)2H2O22H2O+O2↑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小烧杯中的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隔绝氧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 CaCO3+2HCl=CaCl2+CO2↑+H2O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1)K关闭时白磷缺少氧气而不燃烧,K打开时氧气与白磷接触,白磷燃烧,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因此蜡烛才会由下到上逐渐熄灭。
(3)浸泡过水玻璃的湿纸条在酒精灯上加热,始终不燃烧,由题意知水玻璃的熔沸点远高于纸张,故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未达到着火点,所以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0.(1)② (1分)
(2)4NH3+3O26H2O+2N2 (2分)
(3)解:设燃烧6.8g氨气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4NH3 + 3O26H2O+2N2
68 96
6.8g x (1分)
= (1分)
x=9.6g (1分)
答:燃烧6.8g氨气需要9.6g氧气。
[解析]
(1)火力发电需要燃烧煤,煤燃烧会产生CO、CO2,不符合“低碳”理念,故②错误。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2。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配平即可。
(3)根据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列出氨气和氧气相关量的比例式,求解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