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30 12:4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杜 甫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已结束几年
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
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
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等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
诵读感知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分别用那些词描写的?给人什么感觉?
 
“意象”简释

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赏析意象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共写了几个意象?
风、天、猿、渚、沙、鸟
2、重点意象是什么?为什么?
  “鸟飞回”和“猿啸哀”两个细节,简直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写登高所见所闻
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风急——凄寒
天高——辽远 / 内心很孤单渺小
猿啸哀——叫声凄哀,闻者欲哭,悲情顿生
鸟飞回——“飘飘何所似?大地一沙鸥。”暮年漂泊的悲苦境况的真实写照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云天高旷,西风越刮越紧;
猿哀啼啸,峡口一片悲来。
水里的小洲清清凌凌,
洲上的沙地雪白雪白;
一只孤独的鸥鸟,
在水上盘旋、低徊。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体会作者心情
    诗人站在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沙,耳听猿啸的叫声,内心万分孤独,仿佛就是一只孤鸟,凄楚、忧伤、悲哀、绝望。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有什么意思呢?
  明确:“不尽长江”指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永不停息。把颔联上下两句相对比,衬托出人的生命更加短暂  
无边无际的黄叶啊,纷纷落下,
浩浩荡荡的长江啊,滚滚而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木——由树及人。看到落叶飘零,想自己已到生命的晚秋,有生命短暂之感。
长江——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无边、不尽——透出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仰望/俯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前两联写景,共写了几种景物?
风 天 猿 渚 沙 鸟 落木 长江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
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萧萧
滚滚
萧瑟、凄凉、寥廓、清丽、辽阔、壮美、雄浑
扣题写登高之所见闻,一山一水,且实且虚,亦俯亦仰,由近而远,有声有色,勾画出空旷无边、悲壮苍凉的秋江秋山图
“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以上四句写景,为下文悲秋抒情作了铺垫——融情入景,景中已自有情
既具客观事物的具体特征,也饱含着诗人特殊的感彩,表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情——主观化了的客观景物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经常飘泊万里,作客他乡,更添悲秋情绪,晚年多灾多病,更何况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暮年之叹
疾病之痛
孤独之愁
羁旅之思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诗中反映的虽是诗人万里作客、衰年多病的个人遭遇,但读者却可从中窥见战乱时代广大人民的苦难。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借酒浇愁/因病戒酒,悲情更难以排遣
  但是此时老人却不能喝酒了,这愁闷可要怎么了却、怎么消解呢?
所有这些都无法消解,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老人的心头。


首联
仰望
云天秋风
俯视
江水渚洲
颔联
仰望
无边落叶
俯视
不尽江水
(扩大了视野)
抒情
颈联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尾联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悲壮而不悲哀,激动而不消沉,阔大而不狭小。
高浑一气,独步古今,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清·杨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