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乡土中国
费孝通
学习目标
综合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提高阅读整本书的效率,探索、积累阅读社科类学术著作的经验;
注意理解书中的关键概念,如“礼俗社会”、“差序格局”等,把握作者的学术观点和全书的逻辑思路,了解其学术价值;
深入研读作品,通过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等读写一体化的写作练习,在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作品,提升自己解读学术著作的能力。
中国人喜欢种菜
“中国人现在种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在世界各地只要有中国人,在他家里终会发现一些种植出来的绿色植物,如果有条件还会开垦出来一片土地,自己种菜吃。……我们中国人种菜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只要给一把锄头一包种子总能种出一片菜地出来。”
趣味乡土
趣味乡土
孙悟空遇到不熟悉的妖怪,会先去找谁?
土地公
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春运
走近费孝通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走近费孝通
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走近费孝通
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
少年早慧,青年成名,中年成器,盛年成鬼,晚年成仁,暮年得道,可谓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张冠生《费孝通传》
创作背景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开始更多地借助西方更系统的学科方法,来观察中国。费孝通抱着找到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执念,以“把中国人民送到工业社会的彼岸”为使命,多次进行乡村调查。
创作背景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所著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此书的写作,缘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作者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乡村社会学”课程的经历。最初费孝通参考美国的教材授课,上过几轮后,他利用自己的社会调查成果重起炉灶,以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为对象,边研究边授课,并撰写了14篇文章,之后整理汇成此书。
创作背景
《乡土中国》既是田野调查研究的结晶,也浓缩着饱经内忧外患的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全书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似断实连,各有侧重。本书来自作者的实地考察,但又不是调查报告,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试图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呈现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
全书结构
全书结构
礼治秩序
08
04
差序格局
05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06家族
07男女有别
乡土本色
01
12血缘和地缘
13名和实的分离
14从欲望到需要
02文字下乡
03再论文字下乡
09无讼
10无为统治
11长老统治
再思考
读法指导
阅读学术论著的基本要求:
方法 目的
浏览、跳读 了解论著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概括、提要 内化论著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分类、归纳 把握论著的主要思路、研究方法
比较、推理 学习学者的主要观点、论证方式
质疑、批判 审视学者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创新、创造 生成自我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读法指导
观点
概念
假设
预测
发现
归纳
演绎
阅读过程中,要注意随时做批注!
读法指导
绘制思维导图
读《乡土中国》的思考?
1.今天我们的社会还是乡土社会吗?
2.为什么每到春节就会出现“回乡潮”?
3.为什么《红楼梦》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可以长期住在大观园里?
4.《乡土中国》一书中的描述与你的生活经验是否相吻合?
5.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我们该摒弃什么,又该继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