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30 17:5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达标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下(R版)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鲲鹏(kūn) 濠梁(háo)  兑命(yuè)  食马者(sì)
B.布衾(qīn) 两鬓(bìn) 大庇(pì) 沉塘坳(ào)
C.修睦(mù) 尽粟(lì) 突兀(wù) 学学半(xiào)
D.骈死(pián) 槽枥(lì) 相马(xiāng) 辗冰辙(niǎ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都)
C.亦若是则已矣(这样)
D.虽有至道(道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名为鹏 其此之谓乎
B.其翼若垂天之云 子之不知鱼之乐
C.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不必藏于己
D.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外户而不闭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2分)
A.渔人甚异之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故人不独亲其亲 D.策之不以其道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盗窃乱贼而不作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亦若是则已矣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庄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C.《马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D.《卖炭翁》选自《白居易集》。这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
7.默写练习。(8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北冥有鱼》)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马说》)
(3)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卜算子·咏梅》中词人借写梅花凋谢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司马文章元亮酒,右军书法少陵诗”,这副对联中隐含着几位名家。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其他几位中选择你熟悉的一位,写出他的姓名、一部(篇)作品及该作品中的一个名句。(2分)
示例:司马:司马迁,《史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再填空。(2分)
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在膝盖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意义而充实。”(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删改)
选段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__,他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艰难处境下,内心经历了严峻的考验。选段表现了他由绝望、动摇到______________的心理历程。
9.“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而我们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却比比皆是。为此学校要求班级组织开展以“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各项任务。(6分)
(1)班委请你为这个主题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请使用对比的手法来写,不超过15个字。(2分)
(2)为扩大宣传,请你围绕这个主题设计两个活动,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2分)
(3)一天,你在食堂就餐,身边一位同学觉得饭菜不可口,准备倒掉,你看到后会如何去做?要求:请用得体的语言表述出来。(2分)
二、阅读探究(32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习题。(4分)
潭上作
[唐]张乔
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释】①翠微:青山。
10.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2分)
11.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15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③而马价十倍。
(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接连,连续。②还:同“环”,环绕。③一旦:一天。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C.臣有骏马,欲卖之
D.臣请献一朝之贾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15.理解填空。(3分)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16.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潮流。请结合【甲】【乙】两文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13分)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尝为司职吏③而畜蕃息。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④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职务。④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⑤折中:调和取证。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尝为季氏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人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山仰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生以时习礼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2)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20.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在哪些方面。
(3分)
三、写作(40分)
21.请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A B项“庇”应读bì;C项“粟”应读sù;D项“相”应读xiàng。
2.B B项“全”的意思是“完全,完备”。
3.D A项“其”分别是“代词,它的”和“副词,表推测,大概,或许”;B项“之”分别是“结构助词,的”和“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C项“于”分别是“介词,到”和“介词,在”;D项“故”都是“连词,所以”。
4.B A项加点词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B项加点词属于古今异义词,不是词类活用;C项加点词属于名词作动词,以……为亲;D项加点词属于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5.C A项“怒”,古义: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B项“贼”,古义: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D项“是”,古义:这样;今义:对,正确。C项“辱”古今意义相同。
6.A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7.(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落日故人情
(4)拣尽寒枝不肯栖
(5)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6)示例一:少陵: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示例二:元亮: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示例三:右军: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8.保尔(或:保尔·柯察金) 战胜自我(或:战胜怯懦、摆脱困境、坚定信念)
9.(1)示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2)活动一:做宣传卡片,办手抄报;活动二:开展知识讲座,举办征文活动。
(3)示例一:我会跟他(她)说:“同学,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更何况节约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下去,请你为节约粮食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好吗?”
示例二:我会上前劝阻他(她),并告诉他(她)要珍惜粮食,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一)10.描绘了一幅绿水青山中野鸟飞翔的优美闲逸的画面,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11.后两句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简述,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
(二)12.(1)同“现”,表现
(2)面对 (3)你
(4)回头看
13.C 例句和C项中的“之”都是代词,代马。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助词,的。
14.(1)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2)连续三天(牵着马)站在马市上,没有一个识好马的人。
1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盲目相信权威
16.利:如同千里马有了伯乐才能被人们所重视一样,好的产品通过名人的宣传,才能被人所知。
弊:名人宣传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千里马”,容易误导消费者。
【乙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牵着马)站在马市上,没有一个识好马的人。他去拜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我)连续三天(牵着马)站在马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能环绕着我的马看一看,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它一眼,请允许我奉送给你一天做买卖所得的钱。”伯乐于是就环绕着那匹马看了看,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天之内马价涨了十倍。
(三)17.(1)曾经 (2)称道,称赞
(3)仰望 (4)按照
18.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19.(1)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过昭子结识景公。
(2)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学识和高尚品德)流传了十几代,学者们都以孔子为宗师。
20.①做事认真、尽忠职守;②学习专注而深入;③处变不惊有定力;④思想学说影响深远。
三、21.思路: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中的中心词即“舞台”,就是写作的重点。“舞台”本义指供演员表演的台子,而题目中的“舞台”可以是多样的,我们可以写晚会的舞台、参赛的舞台,也可以将舞台引申到生活、人生、世界的各个方面。题目中的“也”具有“非寻常所指”的转折意味,写作时应侧重“我终于站上舞台”的意味。而题目中的“我”,告诉我们写作时要明确“舞台”表演的主角是“我”,不能虚构,必须记录自身真实的成长故事,最宜写成记叙文。由此,可明确题目叙写的重点是“我”在“舞台”上“表演”的具体过程以及“舞台”对“我”成长的重要意义,写作时要有细节支撑,还需要适度的议论抒情来点明主旨。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