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分子的______和______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分子之间有______;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
2._______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__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质量
体积
间隔
原子
分子
原子
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没有质量,原子有质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
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5.下列叙述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改变了。(
)
(2)同种分子的物理性质是相同的。(
)
D
×
×
解析:同种分子保持的是化学性质。
分子的基本性质
【知识精讲】
1.分子的定义
(1)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2)理解: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
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
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化学性质
2.分子的构成
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
3.分子的基本性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且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
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原子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分子之间有间隔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100 mL 酒精和 100 mL 水混合在
一起,体积小于 200 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运动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是(
)。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与宏观现象的联系。
宏观现象或操作可以反映分子的某些性质,同时分子的某些性
质又可以解释宏观现象,二者是相互对应的。
B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知识精讲】
1.原子的定义
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可构成分子,也是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
2.原子的性质(和分子的性质相似)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原子在不断运动
原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分子(原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体积和质量都
非常小,彼此之间都有间隔;均可以______
构成物质
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
___________ 化学变化中,原子
________
联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
成原子;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直接
可分成原子
不能再分
4.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②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①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
子。
②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典例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C.分子大,原子小
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原子则不能再分
点拨: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硅等,对于
这些物质,原子也能保持其化学性质。
D
考点1 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
1.(2011四川成都)如下图: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可用于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C
考点2 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
2.(2011四川雅安)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
说明(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间空隙增大
点拨: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与现象时,主要扣
住分子的三个基本性质去分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
子之间的间隙也增大,但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
D
3.(2011山东烟台)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
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
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
运动
A
4.(2010广东揭阳)“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地震中广东
的消防官兵为搜索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还用了许多搜救犬。
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
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
B.分子的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隙
B
5.(2011广东湛江)夏夜,我们在公园或在校园的小道上散
)。
步时,每走到茉莉花的附近就能闻到花香,说明(
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
C(共9张PPT)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1.__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
的带____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____电的________构成的。原子
核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粒子构成。原子不显电性,不同
种类的原子,核内的__________不同,核外的________也不同。
原子
正
负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子数
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 12 原子质量的__________为
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________。如: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约为________。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A.分子 B.原子
C.质子
D.中子
1/12
A r
1
B
4.有一种原子,它的原子核内有 12 个中子,核外有 11 个
电子,则它的原子核内一定有____个质子,并带有____个单位
的正电荷。
)。
5.我们已学过的构成物质的粒子(
A.只有分子 B.有电子、中子和质子
C.有分子和原子 D.只有原子
11
11
解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数=核电荷数。
C
解析:在课题1中我们已学过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和原子。
原子的结构
【知识精讲】
1.构成原子的粒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2.原子中各粒子的关系
(1)核电荷数=________=核外电子数。
(2)在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无直接关系。原子核内的中
子数________(“一定”或“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不带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数
不一定
原子核内质子和核外电子所带
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带电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质子数
D.中子数
点拨: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知识精讲】
1.定义
以碳 12 原子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
的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_____。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_________。
2.表达式
Ar=
其他原子的质量
碳 12 原子的质量×1/12
比值
1
实际质量
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性质 原子的实际质量,数值很
小,使用不方便 相对质量,是个比值,
一般整数取用
单位 “g”或“kg” 单位为“1”,省略不写
联系 原子的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质
量越小,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3.近似计算式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上,相对原子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辨析】
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的比较
原子核
质子数
中子数
[典例2]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跟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D.相对原子质量在一般化学计算中可采用它的近似值
点拨:原子质量指的是原子实际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
比值,单位为1。
D(共18张PPT)
第2课时
离子
1.科学家把核外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称为________。核外
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_________。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 1 层,最多的有______层。最外
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______个(只有 1 层的不超过______个)。
2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 _________ 。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
________,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________。世界上千千万万种
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
电子层
分层排布
7
8
2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分子
原子
离子
)。
3.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中子数
B.电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核外电子层数
4.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
)。
A.不易得失电子
C.易失电子
B.易得电子
D.易导电
C
C
5.原子、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判定规律。
(1) 原子:核电荷数( 或质子数)________ 核外电子数;呈
________性。
(2)阴离子:核电荷数(或质子数)________核外电子数;显
________性。
(3)阳离子:核电荷数(或质子数)________核外电子数;显
________性。
=
电中
<
负电
>
正电
核外电子排布
【知识精讲】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1)电子层: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这
些区域称为________。
(2)核外电子是_________排布的,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
________(填“远”或“近”,下同)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
子在离核较________的区域运动。
电子层
分层
远
近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
(1)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 个(n为电子层数):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________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________个电子;依此类推……
(2)最外层最多容纳________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
最多容纳 2 个电子)。
(3)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里,等到排满之
后,才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的电子层里(能量最低原理)。
2
8
8
3.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含义
(1)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表示________;圆圈内的数字
表示_____________;“+”号表示_______________ ;弧线表示
________;弧线上的数字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镁原子结构示意图(见右图)中,质子数为______,有
______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易
________个电子。
原子核
质子数
核内质子带正电
电子层
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目
12
3
2
失去2
[典例1]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具有相
似化学性质的一组是(
A.
C.
)。
B.
D.
点拨: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但要特别注
意稀有气体元素。
A
离子的形成及表示方法
【知识精讲】
1.离子的概念
带电荷的原子或________叫做离子。
2.离子的分类
原子团
失去
得到
3.离子的形成
(1)阴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或多
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 _____________电子而带负电荷,形成
________离子,所带电荷数=8—最外层电子数。特点:电子层
数不变。
(2)阳离子: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 个,
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___最外层电子而带正电荷,形成
________离子,所带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特点:电子层数
少了一层。
得到
阴
失去
阳
4.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1)写法。
子所带的电性和电荷数(质子数与电子数之差就是离子所带的电
荷数);________在前,__________在后。当电荷数为 1 时,省
略不写。
右上角
数值
正负符号
(2)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
如:Mg2+:表示镁离子(或一个镁离子)
子
注意:(1)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
数。
(2)金属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离子带负电荷。
5.常见的原子团离子
[典例2]某粒子由12个质子、12个中子和10个电子构成,该
名称 硫酸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铵根离子
符号
粒子是(
)。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点拨:解此题的关键在于要明确判断粒子种类(分子、原子、
阴离子、阳离子),依据是粒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大小比较。
D
考点1 原子的构成及原子内部粒子的数目关系
1.(2011四川雅安)2011年3月,日本强烈地震后,海啸引
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外泄,有关131I(碘 131)的相关
报道成为热门话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131I 原子中含有 53 个质子,78 个中子。
①131I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②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另一种稳定的碘原子 127I,它和 131I 同
属于碘元素。127I 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
53
53
(2)专家指出,服用碘片(有效成分为 KI)可以治疗 131I 造成
的辐射,但服用碘酒(有效成分为 I2)却会引起碘中毒。KI 和 I2
的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点拨: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分子构成不同
2.(2011江苏徐州)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发福岛第一核
电站的放射性物质碘 131 外泄。人体的甲状腺会吸收放射性碘
131,并对甲状腺造成损伤。碘片可减少甲状腺对碘131的吸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 131 原子的原子核带 53 个单位的正电荷,则该原子
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2)我国在一些极少数地区也检测到极少量的碘 131,这说
明粒子是____________。
53
不断运动的
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
3.(2010广东广州)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某
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 m,则该
硫原子质量为(
)。
A.32m
B.2m
C.m
D.不能确定
4.(2011北京)已知一种碳原子可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该
原子的原子核内含有 6 个质子和 8 个中子,则该碳原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为(
)。
A.2
B.6
C.8
D.14
B
D
考点3 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
5.(2011广东湛江)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金
属元素原子的是(
)。
点拨: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是原子、阴离子还是阳离子,
关键是看质子数是否等于电子数。
A
6.(2011广东广州改编)右图是元素 X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2
B.该原子最外电子层达到了稳定结构
C.X 属于非金属元素
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A
解析:从图中可知,质子数为12,那么该原子的核外电
子数为12,是镁元素。(共22张PPT)
课题3
元素
1.水是由_____、______两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就是具有
相同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地壳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元素的含量相对较多。
2.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元
素,如氢的元素符号______。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第一个
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如氮和钠的元素符
号分别为______、______。
氢
氧
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氧
硅
铝
铁
H
N
Na
3.元素周期表共有______个横行,______个纵行。每个横
行叫做一个______,每个纵行叫做一个______。
4.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元素有________种,而组成的物
质有___________种。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5.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 20 亿人患有缺
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
A.铁单质
C.四氧化三铁
B.铁元素
D.三氧化二铁
7
18
周期
族
100多
3 000多万
铝
B
元素及元素符号
【知识精讲】
1.元素
(1)概念:是指具有相同________(即________)的一类原子
的总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③质子数相同的单核离子。如Cl、Cl-都属于________元素。
“一类原子”包括三个方面:
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如碳 12 原子、碳 13
和碳 14 原子,它们质子数相同,都是______元素;
②质子数相同的不同价态的原子。如 N2、NO、NO2 中 N
化合价分别是 0、+2 价、+4 价(化合价将在第四单元课题 4
学习),但它们都是________元素;
(2)元素的种类由________(即________)决定。同种元素质
子数相同,但中子数和电子数不一定相同。
(3)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如“H 表示一个氢元素”这
种说法是错误的。
碳
氮
氯
核电荷数
质子数
2.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一大二小”,第一个字母要
________,第二个字母要________。如 C、Ca、Cu、Cl 等等。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表示_________;
②微观意义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表示____________。
如 K 既表示____________,又表示______________,还表
示____________。
注意:当元素符号前面有系数时,只能表示微观含义
____________,如3K只表示________________。
大写
小写
一种元素
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这种物质
钾元素
一个钾原子
金属钾
原子个数
3个钾原子
3.元素的分类
(1)元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稀有气体元素
三大类。
(2)元素的中文名称与元素分类的关系:
①金属元素:都有“______”字旁(其中______除外),如(举
三例)___________;
②非金属元素:固体非金属元素有“______”字头,如(举三
例)________________;气态非金属元素有“______”字头,如(举
三例)______________;液态非金属元素有“______”字旁,如溴。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钅
汞
铜、铁、铝
石
碳、硫、磷
气
氧、氢、氯
氵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是否稳定
金属元素 一般______4 较易______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
元素 一般______4 较易______电子 不稳定
稀有气体元素 8(氦为 2) 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4.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的种类由________________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
_____________决定。
小于
失去
大于
得到
核电荷数(质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
总称,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
个数 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
示个数
适用
范围 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常用来表
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常用来
表示物质的分子由哪几种原子
构成
联系 只要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原子是元素的最
小单位,而元素是一类原子的集合体
【概念辨析】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典例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别为
(
)。
A.Ca、O
B.Al、O
C.Si、O
D.Fe、O
点拨:要求同学们熟悉地壳中前四位元素的名称和分类。
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的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
B
元素周期表
【知识精讲】
1.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将已知的
100 多种元素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小到大的顺序排
列起来所得到的表,叫做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
____________,即原子序数=质子数=____________=核外电
子数。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__________个周
期。每个周期的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中间过渡到
____________,最后结尾的是____________元素,这正是“周
期性”的具体表现。
(2)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________个族(8、9、
10 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3)指出含义:
7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16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1)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2)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3)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
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
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典例2]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局部。据此判断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11 Na
23.00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A.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B.1 个铝原子的质量是 26.98 g
C.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4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
点拨: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信息:左上角为原子序数,在
数值上等于核电荷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为元素名称(中
文);下面数值的含义是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C
考点1 元素与元素符号
1.(2011湖北宜昌)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之后,世界卫
生组织提示谨慎服用碘片,这里的“碘”指的是(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点拨:碘片中的“碘”,钙片中的“钙”指的都是元素,是一类
原子的总称。
C
2.(2011 内蒙古呼和浩特)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
奶”、“加铁酱油”、“加碘盐”等食品中,“钙”、“铁”、
“碘”指的是(
)。
A.原子 B 离子
C.元素 D.分子
C
考点2 元素周期表
3.(2011 广西桂林)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
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下图所示:
图1
图2
图3
(1)锶属于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__。
(3)图 2 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
金属
38
87.62
Sr2+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原子结构,包括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元
素周期表中符号的意义。锶元素不是我们学过的常见元素,但
解题方法是相同的。
4.(2011江西南昌)右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
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 197
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18
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 276
D
解析: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质子数+电子数+中子
数=276。
5.(2011山东烟台)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
增多
D.在化学变化中镁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 2 个电子形成镁
C
解析: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A错误;
B中钠离子失去了最外层电子,核外只有2个电子层;镁离子符
号是Mg2+,D错误。
错. . 的是(
6.(2011四川成都)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叙述
误
)。
A.钙的核电荷数是 20
B.镁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失去电子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D.每个周期最右边元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C
解析: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
化学性质
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隙
化学变化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2
8
原子核
质子数目
电子层
该层的电子数目
质子数
中子数
核电荷数
一种元素
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