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1.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下册
绝句
杜甫
第一课时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主要作品:《春望》《江畔独步寻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作者简介
迟日 泥融 燕子 沙暖 鸳鸯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我会读
绝 句
【唐】杜甫
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
fǔ
燕
yān( )
燕山
yàn( )
燕子
/
/
/
/
/
/
yuān
yānɡ
初读古诗
朗读《绝句》,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句诗、哪个词看出来的?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
细读感悟
春天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迟日
迟日:春天的太阳。
在春天阳光的照耀下,山河多么美丽。春风送来花草的香气。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
写出了春天泥沙湿润柔暖的特点。
“飞”和“睡”描摹燕子与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一忙一闲,相映成趣。
泥土湿软,归来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河滩上的沙子被阳光晒得暖暖的,鸳鸯卧在上面静静地睡着。
这首诗的前两句勾画出了由迟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春光无限的春景图。
课堂小结
绝句,是一种古诗体,每首四句。如果每句诗都有五个字就是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果每句诗都有七个字就是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指导书写
观察生字,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融
燕
鸳
鸯
上中下结构,上面部分是“廿”。
燕
鸳
鸯
“鸳、鸯”是上下结构,“鸳”的左上部分是“夕”。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第二课时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杰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主要作品:《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惠崇(965-1017),北宋僧人,擅诗、画。作为诗人,他专精五律,多写自然小景,忌用典、尚白描,力求精工莹洁;苏轼为惠崇画作《春江晚景》的题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名传千古。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我会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 轼
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芦 芽
河 豚
正
zhènɡ( )
zhēnɡ( )
正好
正月
lóu
hāo
huì
chónɡ
芦苇的嫩芽。
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tún
欲 上 时
指河豚将要逆流而上产卵的时候。
再读诗歌,划出节奏。
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
/
/
/
/
/
/
/
朗读《惠崇春江晚景》,说说你是从诗中哪一句知道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
春江水暖鸭先知
细读感悟
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景
诗中都写了哪些春景呢?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青翠欲滴的竹林外,开放着三两枝红艳艳的桃花,鸭子在春天的江水中嬉戏,感受到江水已经变暖。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初春时节蒌蒿生出满地,芦苇也长出嫩芽,正是河豚将要沿江而上的时候。
满
短
蒌蒿多。
芦笋刚刚发出嫩芽。
指导书写
观察生字,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惠
崇
芦
芽
短
惠
崇
芦
书写要点:“日”扁宽,横画等距,横上一点不要忘记。
书写要点:上面是山字头,上窄下宽。
书写要点:下部是“户”,不是“卢”。
山衢道中
曾几
第三课时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州(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
主要作品:《赠空上人》《南山除夜》等。
作者简介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我会读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 子 黄 时 日 日 晴,
小 溪 泛 尽 却 山 行。
绿 阴 不 减 来 时 路,
添 得 黄 鹂 四 五 声。
qú
三衢
地名,在今浙江衢州一带。
小 溪 泛 尽
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却
再,又。
阴
树荫。
/
/
/
/
zēnɡ
再再读古诗,思考:
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他沿途看到了什么?在课本上用“ ”画出来。
画出诗人游玩的路线
诗人游三衢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细读感悟
梅 子 黄 时 日 日 晴,
小 溪 泛 尽 却 山 行。
绿 阴 不 减 来 时 路,
添 得 黄 鹂 四 五 声。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山路上苍翠的树木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叫,比来时更增添了些许意趣。
边读古诗边看课本插图,说一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品味诗情
(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
(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
如果你是诗人,欣赏了这样的美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喜悦
指导书写
观察生字,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梅
溪
泛
减
注意“梅”的右下部分“母”的笔顺。
“溪”的右下部分是“大”。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