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百合花
基础过关练
(2021河南郑州重点高中高二阶段性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电影《八佰》终于面世, 的观众在点映中可以 。《八佰》撕裂的整体场景,冲击力强,反差大,仅一桥之隔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一边,租界的 ,歌舞繁华;一边,却是战场的断壁残垣,军人浴血奋战。撕裂战争片的传统技法,《八佰》描述了一场“奇特”的战斗,( );于庞杂群像中,从逃兵、小人物的视角去推演故事;最触动人的场景是战士们身绑炸弹与日军同归于尽,排队跳出窗口时,都高喊出自己的名字和籍贯,以身体当人弹的壮举、壮烈殉国的慨然,深深地震撼了观众。整部电影靠两条线索交织“缝合”,一条线索是壮士的英勇抗击,另一条线索是民众的自然觉醒。两条线索 ,壮士的勇敢和牺牲,激励着民众的士气。战斗时,以死相搏,充分展现“血性”的一面;备战时,留恋人生,思念亲人,温情刻画“人性”的一面。两相对比,张弛有度,悲情悲壮,更有力量,更打动人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刻不容缓 近水楼台 灯红酒绿 并驾齐驱
B.迫不及待 先睹为快 灯红酒绿 齐头并进
C.迫不及待 近水楼台 灯火阑珊 齐头并进
D.刻不容缓 先睹为快 灯火阑珊 并驾齐驱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孤军坚守的壮士们,象征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是打给国际社会看的
B.壮士们孤军坚守,象征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是打给国际社会看的
C.壮士们孤军坚守,军事意义远大于象征意义,是打给国际社会看的
D.孤军坚守的壮士们,是打给国际社会看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奇特”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像这样奉行本本主义、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家”越少越好。
B.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C.战斗时,以死相搏,充分展现“血性”的一面。
D.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
4.(2021湖南长沙一中高一上阶段性检测)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生活垃圾不仅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而且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②随着国家大力提倡生活垃圾分类,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观。③当然,生活垃圾要得到妥善处理,④离不开系统化的生活垃圾管理工作,⑤还取决于居民、企业、政府等多个主体是否积极参与。⑥同时,我们应该在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置等各个环节中加强管理,⑦避免不要形成二次污染。⑧为了维持人类的健康,⑨生活垃圾管理应关注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5.(2021福建三明三地三校高一上期中联考)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在后面续写一个句子。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泥土里长出的百合,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只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
6.微写作。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请根据《百合花》的结尾,续写一段描写新媳妇心理的文字。
要求:描写细腻,能够表现人物品质,不少于150字。
三年模拟练
(2021湖北新高考联考协作高一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雪莲花儿开
乔正芳
①当军区文工团慰问演出队即将出发的时候,杨灿灿背着背包气喘吁吁追上来。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
②新任队长蒋小妮看了看她,说,老队长,这次演出你就别去了,你这几天就要转业回川了。
③杨灿灿咬了咬牙,说,正是因为我马上要转业回川了,机会难得,所以这次演出我一定要去!
④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
⑤她们这次慰问演出的边防哨所,大多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雪山之上,山势陡峭,道路险峻,特别是最后一站月牙巅,常年积雪覆盖,平均气温在零下二十几度,是一座据说连鸟儿也无法飞跃的“孤岛”。
⑥杨灿灿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登上这个哨所时的情景:由于海拔高,山风特别大,几间平房四角都用钢丝绳缀着硕大的石头。战士们每天巡逻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处处怪石嶙峋、险情暗伏。如果赶上天气不好,那就更加艰险。由于严寒干燥、环境恶劣,大雪封山时蔬菜不能及时补给,战士们个个皮肤粗糙,嘴唇干裂。看见她们前来慰问演出,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
⑦这些可爱的大男孩,他们争相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苹果大枣以及各种宝贝,招待这些勇敢的女客人。有个看上去十八九岁的小战士,还特意用烧开的雪水泡了老家寄来的绿茶。那场面,让已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她紧紧握着小战士皴裂的双手,流下了热泪。小战士很不好意思,反倒不停地安慰她,没事的,真的!我们都已习惯了。再说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也是我们每个男儿义不容辞的责任!
⑧今天,她们这群被称为“高原上的百灵鸟”的文艺女兵们再一次登上了这个海拔四千米的雪山哨所。看到她们,战士们激动得欢呼雀跃,纷纷跑进屋,捧出平时舍不得吃的各种果子;他们用高压锅煮了米饭并开了几个香喷喷的肉罐头。
⑨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说笑着,新队长蒋小妮问,战友们,你们最喜欢看我们表演什么节目呢
⑩一个战士说,我喜欢听《烛光里的妈妈》;另一个说,我喜欢听《我的祖国》,那高亢雄壮的旋律,每次听都让人热血沸腾。
一个戴眼镜的战士说,我喜欢看古典舞,那衣袂飘飘的女子,柔美曼妙,有着无法言传的美!
别胡说,老班长急忙打断他的话,你忘了这是在海拔四千米的雪山上 气温零下二十度呢!
这个战士自觉失言,不禁红了脸。
吃完饭,战士们集体站到了外面,腾出宿舍给女兵们作化妆间。
演出开始了。哨所前的冰地上,霎时暖意洋洋,战士们围成一圈,凝神观看着。
首先上场的是蒋小妮,她唱的是《我的祖国》: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清澈嘹亮的歌声,飘荡在雪山之巅,飘荡在战士们的心里。接着是吴丽红、袁圆……
轮到她们的老队长杨灿灿上场了!战士们齐齐回过头,满怀期待的目光望过来——忽见眼前一亮,一团白光闪耀,天地澄明,万物安静。一位素衣女子,衣袂翩跹,如月华初上,光彩盈盈;她旋转腰肢,裙裾飞扬,清风细细,枝叶扶摇,俨然一株乍开似开的雪莲,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慢慢打开……
所有的人全都睁大了眼睛:天哪,这个杨灿灿,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雪山上,在包裹着棉衣棉裤还嫌冷的哨所前,她竟然光着脚丫,身上只穿了一件绸纱!
战士们愣了愣,继而掌声雷动。
杨灿灿面色恬静,随着音乐,挥舞水袖,旋转,拧倾,屈伸,俯仰,将一株雪莲花的生长画面徐徐打开——新芽初萌,喜逢甘霖,枝叶舒展,搏击风雪,傲然盛开!
战士们哭了,无声的泪水顺着鼻翼淌进了嘴巴,在心里涌起了滔天的巨浪。班长默默脱下身上的棉大衣,小心地铺在了花儿般旋转着的杨灿灿的脚边;所有的战士们全都脱下了自己的棉大衣,恭敬地放在了这株圣洁的雪莲边……
风静止了,雪静止了,整个天地都静止了——齐齐看一株最美的雪莲在海拔四千米的冰山上粲然盛开!
新队长蒋小妮呜咽着,使劲擦去流到下巴的泪水。只有她知道,就在前天,杨灿灿六岁的儿子,因为得了严重的高原心脏病,已经在四川某医院病逝了。
(原载《小说月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可以看出杨灿灿性格比较执拗,这一点从后文她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山上穿绸纱跳舞的情节中可以得到印证。
B.文中“戴眼镜的战士”是一个次要人物,但也是一个推动情节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人物。
C.杨灿灿回忆以前登上雪山哨所的情景,是一段插叙,交代了哨所恶劣的自然环境,也突出了坚守哨所的这一群可爱的军人的形象。
D.小说注重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如通过文中战士们喜欢的歌曲可以看出他们对家国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支撑着他们在雪山上坚守。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注重细节描写,如文中“杨灿灿咬了咬牙”“她紧紧握着小战士皴裂的双手”“几间平房四角都用钢丝绳缀着硕大的石头”都属于细节描写。
B.文中插叙杨灿灿回忆以前登上雪山哨所的情景,将两次雪山演出的情景放在一起,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加快了文章的叙述节奏。
C.本文语言具有诗化风格,如对杨灿灿舞姿的描写,运用二字词语和四字短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杨灿灿的曼妙舞姿,音韵和谐,富有诗意。
D.第⑥段写看到文工团来慰问演出,“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第⑦段写一个看上去十八九岁的小战士用雪水泡茶的情节,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刻画了一群可爱可敬的战士的形象。
3.()本文与课文《百合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请联系《百合花》的内容,分析两篇文章标题的含义。(4分)
4.()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五年高考练
小说阅读之分析人物形象
(2020江苏,12—1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15分)
少 男
刘庆邦
春节刚刚过去,地上还到处能看到破碎的炮屑。人们见面互相说的是“年又跑远了”之类的话,散布的是失落的空气。
河生两只手往两只袄袖筒里互相一插,靠在院墙外的一棵苦楝树下。从远处很难分辨出他的实际年龄,只有走近了才会看清,他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他鼻子饱饱的,脸蛋儿鼓鼓的,一切还没真正长开。只是他的眼神有些忧郁。
他刚刚听说了姐姐订亲的事。姐姐订亲,就意味着姐姐将变成别人家的人,这是河生不大容易接受的。河生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去世后,在母亲的郑重提议下,户主换上了他的名字,从此他开始长心了,有事无事蹙着眉头。在弟弟妹妹眼中,他俨然一副小父亲的样子。
河生从刚会走路时,就由姐姐领着他玩。姐姐教他上树摘果,下河摸鱼。若是谁敢欺负他,姐姐跃起来就跟人家厮打。他到了上学年龄,母亲就不许姐姐再上学,姐姐很快就理解了。姐姐退学后,天天到地里薅草,并用卖干草的钱补贴家用,或留着给河生交学费。姐姐订亲的事让他情绪低落,沉闷,还有一些伤感。姐姐不订亲就不行吗 干吗非要订亲呢
后来,河生偶尔听人说姐姐对象是河对岸那个村的,他还记住了他的名字。河生觉得那个人的名字生硬蹩脚得很,他在心里发誓,只承认姐姐,绝不承认姐夫。
夏天的一个午后,河生跟同村的一帮人去河里摸鱼。到了河边,河生犹犹豫豫,没有下水。不知为什么,他总是有些担心,担心那个人会突然从逮鱼的队伍里冒出来。真是怕鬼有鬼,他听到了有人喊那个人的名字。那个人果然出现了!不仅出现了,还捕到了一条很大的黑鱼。河生赶紧躲到一丛蓖麻下面的阴影里去了,他害怕有人看到他,对他说:“河生,你看,那个捉到黑鱼的人就是你姐夫。”那样他会无地自容的。嘈杂的人群渐渐远去,河生还呆呆地站在蓖麻下不动。他热得满脸通红,胸口出了不少汗。说实在话,那个人个头不低,身体结实,可是他就是接受不了。他没想过姐姐应该和什么样的人订亲,也许配得上姐姐的人还不存在,反正不是像捉黑鱼的人这样的。
回到家,姐姐问了一句:逮鱼的有没有外村的人。河生一下子就把姐姐的心思猜到了,他装作没有听见姐姐的话,装作被太阳晒得有些头蒙,躺在床上闭着眼,连嗯一声也没嗯。过了一会,河生悄悄起来,从窗户里侧往外一看,姐姐正独自坐在树荫下面的小凳子上出神,姐姐摘下一片石榴叶,手捏着含在嘴边,一副不辨榴叶是何叶的样子。河生想,他对姐姐做得是不是过分。他有些后悔,有心跟姐姐说一句话,又想不起说什么好,只好蔫蔫地回到床上,真的睡去了。
姐姐向母亲建议,给河生做一条洋布裤子。河生说不要,连姐姐还没舍得做一条洋布裤子,他怎么好意思花家里的钱呢 姐姐又说,学校里那么多女同学,别人家笑话呢。布买回来,姐姐比着河生的身体裁好,一针一线地缝制。河生看见姐姐缝裤子,想起姐姐说的关于女同学的话,心里悄悄泛起一种从未有过的东西,有些柔软,有些滋润,还有漫无边际的忧愁……
到了秋后,原来跟姐姐订亲的那个小伙子,到外地参加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让家里人替他退亲。起初,河生并不知道退亲的事,只是发现姐姐做好了饭,却不吃,在母亲的再三劝说下,才端起饭碗,却在刚端起碗的时候,眼泪就涌出来。在听准了退亲的事之后,他就像被当头砸了一砖头,头发空,腿发软,小脸顿时变得苍白。河生觉得,这件事不仅对姐姐是一个侮辱,对母亲、对他、对他们全家都是一个严重的耍弄和侮辱。姐姐是天下最好的姐姐,他不明白竟有人这样无理地对待姐姐,实在让人愤恨。河生真想为姐姐出这口气,出气找不到对象,他就转向了委屈。他无端地想,父亲去世后,一切责任都是他这个长子担着,他这个长子当的是什么!
这回轮到河生不吃饭了。母亲问他心里到底有什么事,他只说不饿,不想吃。母亲气得要打他,没打成,自己先哭了。母亲哭的时候提到了父亲,对父亲有所埋怨,说他们父亲要是还活着她哪至于遭这么大的罪。
河生的委屈是一个大包,母亲的话把他的委屈捅破了,他虽然咬着牙对自己说,我是长子,我不哭,我不哭,可他到底没能咬住,嗷的一声就哭倒在地。
他哭了一会就不哭了,他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庄严的念头:从今以后,我要好好读书……
(选自《山花》1997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第一段中“失落的空气”,既指人们对年节氛围渐淡的失落,同时也暗示了河生听说姐姐订亲之事后的失落心情。
B.母亲在父亲去世后将户主名字换成了河生,这一情节说明母亲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表明她对河生寄予了厚望。
C.在看到“那个人”逮到黑鱼后,河生躲了起来,这是因为河生不喜欢“那个人”,也因为自己没有逮到鱼而感到自卑。
D.小说在刻画河生的形象时,着重描写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他细腻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2.请简要分析姐姐这一人物形象。(6分)
3.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态度。(6分)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B ①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刻不容缓: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前者强调主观上急切,后者强调客观上很紧急。此处说的是心情急切的观众,应选“迫不及待”。②先睹为快:以先看到为快事。近水楼台:比喻因接近某人或某事物而处于首先获得好处的优越地位。语境说的是观众可以在点映中先观看电影,并未表明观众处于首先获得好处的优越地位,故选“先睹为快”。③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灯火阑珊:灯火稀疏,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结合后文“歌舞繁华”可知,应选“灯红酒绿”。④齐头并进: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语境说的是电影情节沿着两条线索同时展开,应选“齐头并进”。
2.B “军事意义远大于象征意义”与后面的“是打给国际社会看的”不吻合,据此可排除C项;具有“象征意义”、“打给国际社会看”的应该是“壮士们孤军坚守”这一行为,而不是“孤军坚守的壮士们”,据此可排除A、D两项。故选B。
3.C C项中的引号与文中“奇特”的引号作用相同,均表示强调。A.表示讽刺。B.表示直接引用。D.表示特殊含义。
4.答案 ②删去“使得”;⑤将“是否”改为“的”;⑦删去“不要”;⑧将“维持”改为“维护”。
解析 ②“随着……使得……”缺少主语,应删去“使得”,让“我们”作主语。⑤两面对一面,后面的“是否积极参与”与前面的“要得到妥善处理”造成两面对一面的语病,应将“是否”改为“的”。 ⑦“避免”与“不要”语意重复,应删去“不要”。 ⑧“维持人类的健康”中,“维持”与“健康”搭配不当,应将“维持”改为“维护”。
5.答案 (示例1)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
(示例2)一株乌黑干枯的瘦梅,竟能在凛冽的寒冬开出火一般绚烂的花朵
解析 仿写的句子要与画线句在修辞手法、句式特点上保持一致,还要注意内容上的关联。从修辞手法上看,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的句子也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句式特点上看,画线句采用“……,竟……”的句式,仿写的句子应与其一致。从内容上看,前一分句的描写对象是“百合”,其从泥土中长出,却开出“洁白纯净的花儿”;后一分句的描写对象是“萤火虫”,它虽然“细细黑黑”,却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先抑后扬,形成反差,仿写的句子应与其一致。根据以上分析,仿照画线句子进行仿写即可。
6.写作指导 题目要求根据《百合花》的结尾写一段描写人物心理的文字,表现人物品质。写作时,应该认真剖析新媳妇“眼里晶莹发亮”的原因,认真思考“百合花”的丰富内涵并充分理解其所承载的情感。在描写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修辞手法,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三年模拟练
1.A “可以看出杨灿灿性格比较执拗”理解有误。由文章内容可知,杨灿灿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山上穿绸纱跳舞并非因为性格执拗,而是出于一名文艺兵对工作职责的坚守,对战友的热爱。
2.B “也加快了文章的叙述节奏”理解有误。文中插叙杨灿灿回忆以前登上雪山哨所的情景,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起补充说明的作用,避免了平铺直叙,放缓了文章的叙述节奏,同时也丰富了人物形象。
3.答案 《百合花》的标题“百合花”表面上指新媳妇那床缀满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实际上还有以下三重含义:①象征着通讯员和新媳妇的美好品格和纯真心灵;②象征着革命战争时期军民之间、战士之间高尚、纯洁的情感;③象征着战争年代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本文的标题“雪莲花儿开”的表层含义指杨灿灿用舞蹈展现了雪莲花开的过程,给战士们带来了唯美的审美体验;深层含义指杨灿灿克服身体、心理的痛苦,全身心为雪山上的哨兵送去慰问的真挚情感和可贵品质,这情感和品质如雪莲一般圣洁。
解析 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既要理解其表层含义,又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其深层含义。《百合花》一文的标题“百合花”本是新媳妇的嫁妆(新被子)上的图案,寄托了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由小说结尾“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可知,作者赋予了“百合花”更为丰富的象征意义。百合花清丽、纯洁、高雅的特点与小说中通讯员和新媳妇的美好品格和纯真心灵相互映衬,与人和人之间纯洁美好的情感也是紧密关联的。百合花是通讯员、新媳妇美好品格和纯真心灵的象征,是革命战争时期军民之间、战士之间美好情感的象征,是战争年代人性美和人情美的象征。
《雪莲花儿开》一文,以“雪莲花儿开”为标题,可谓一语双关。结合文中“一位素衣女子,衣袂翩跹……俨然一株乍开似开的雪莲,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慢慢打开”“杨灿灿面色恬静,随着音乐,挥舞水袖……搏击风雪,傲然盛开”等内容可知,“雪莲花儿开”的表层含义指杨灿灿用舞蹈展现雪莲花开的过程,给战士们带来了唯美的审美体验;深层含义应结合人物形象、文章主旨等来分析,本文主要写了以杨灿灿为代表的一群对工作尽职尽责、热爱战友的文艺女兵为坚守边防的可爱战士进行慰问演出的故事,展现了当代军人身上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文中杨灿灿为满足战士们的心愿,强忍着丧子之痛,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雪山上,光着脚丫,身上只穿了一件绸纱,为战士们表演古典舞,她有着如雪莲花一般高尚、可贵的品质,她和战士们之间有着如雪莲花一般纯洁、真挚的情感。
4.答案 (1)与前面设置的伏笔形成照应,使情节更完整。结尾与文章第①段中“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第⑦段中“那场面,让已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等情节相照应,交代了杨灿灿眼泡红肿、面色憔悴的原因,使情节更完整。(2)突出人物形象。杨灿灿在转业回川前,强忍着丧子的悲痛去雪山哨所慰问演出,给更多的“大男孩”送去快乐,表现了一个文艺女兵对战友、对部队、对家国的热爱。(3)凸显文章主题。一群在雪山坚守的可爱的战士曾经带给杨灿灿感动,如今杨灿灿强忍着丧子之痛,到雪山哨所来慰问演出,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山上为战士们跳舞,感动了所有人。小说通过这一群可爱的人互相感动的故事来感动读者,展现了现代军人身上的人性美和人情美。(4)小说在结尾处设置了一个逆转后戛然而止,有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给读者内心带来了强烈的感动与震撼,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小说主旨、读者感受等角度切入。从情节结构上看,结尾的情节与前文的情节有关联性,与第①段中“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及第⑦段中“那场面,让已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等情节相照应, 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从人物形象上看,结尾交代杨灿灿六岁的儿子在四川某医院病逝,说明她是强忍着丧子之痛进行演出的,这样就凸显了她的高贵品质,更深刻地表现了一个文艺女兵对战友、对部队、对家国的热爱。从小说主旨上看,一群在雪山恶劣的环境中坚守的可爱的战士曾经带给杨灿灿满满的感动,如今杨灿灿强忍着丧子之痛,到雪山哨所来慰问演出,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山上为战士们跳舞,感动了所有人,小说通过这一群可爱的人互相感动的故事来感动读者,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从读者感受上看,文章在结尾补叙杨灿灿六岁的儿子病逝的事情,使读者认识到她在跳舞的时候内心忍受着怎样的痛苦,从而更加为之感动与震撼,也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五年高考练
1.C “也因为自己没有逮到鱼而感到自卑”错,原文说的是“他害怕有人看到他……那样他会无地自容的”。
2.答案 从不让别人欺负弟弟、给弟弟做洋布裤子等,可见她是一个关心弟弟、呵护弟弟的好姐姐;从接受退学决定、卖干草补贴家用等,可见她是一个吃苦耐劳、体贴家人的好女儿;从订亲后坐着出神、打听摸鱼的人、被退亲后流泪等,可见她是一个情感细腻、内心自尊、向往美好生活的好姑娘。
解析 解答此题,先要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从文中筛选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姐姐领着河生玩,保护河生,不让他受欺负;河生到了上学年龄,母亲不许姐姐再上学,姐姐能理解并通过劳动挣钱补贴家用,给河生交学费;姐姐问河生逮鱼的有没有外村的人后坐在树下出神;姐姐为河生做洋布裤子;被退亲后姐姐流泪;等等。将这些信息归类,可从姐姐与弟弟的关系、女儿与家庭的关系、女孩儿与订亲人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
解题指导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抓主干,概括、分析人物的主要特征
(1)从小说情节的角度概括: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也是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人物性格总是在情节的发展中逐步展现的。因此,抓住情节,就可以把握人物的主要特征。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概括:小说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因此分析这些描写往往能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理枝叶,补充、完善人物形象
(1)从他人评价的角度概括:小说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中常常带有对他人的评价,有时作者也会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议论、评价。因此,从其他人物的评价或作者的议论、评价入手,也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2)从作品背景的角度概括:小说中,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留下了时代的痕迹。因此,把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答案 对河生遭受挫折又无能为力的同情;对河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赞许;对河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一价值观的认同。
解析 要探究画线句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就要对画线句的词句进行具体分析。“他哭了一会就不哭了”,结合小说内容特别是对河生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这里透露出作者对他的同情;“他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庄严的念头”,“庄严”表明河生决定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这透露出作者对他的赞许;“我要好好读书”,是河生的决心,也是作者对自己塑造的人物的期许,透露出作者对河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一价值观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