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自我综合评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Ca—40 Fe—56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王阿姨种植的盆栽近期叶片发黄,查询后发现需要施肥,王阿姨可在盆栽中适量施用 ( )
A.Ca(H2PO4)2 B.KH2PO4
C.NH4NO3 D.K2SO4
2.某同学用pH计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其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肥皂水 牙膏 西瓜汁 苹果汁
pH 10.2 8.5 5.8 2.9
A.牙膏显酸性 B.西瓜汁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C.肥皂水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D.被蚊虫叮咬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
3.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密切相关。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
A.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
B.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碳酸钠用于玻璃、 造纸、 洗涤剂的生产
D.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水清洗
4.下列有关常见酸、碱、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Na2CO3和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C.NaCl是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
D.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5.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和分类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氧化钙、熟石灰、CaO、氧化物 B.氯化氢、盐酸、HCl、酸
C.氢氧化钠、烧碱、NaOH、碱 D.碳酸氢钠、苏打、NaHCO3、盐
6.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7.[2020·德州] 下列物质间能够发生反应,但没有产生明显现象的是 ( )
A.将稀盐酸滴入盛石灰石的试管中 B.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
C.将碳酸钠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稀硫酸滴入NaCl溶液中
8.下列离子能在pH=10的溶液中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
A.Fe3+、Mg2+、Cl-、S B.K+、Na+、S、N
C.Na+、N、N、Cl- D.H+、Cl-、K+、N
9.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如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选项错误的是 ( )
选项 所用试剂 现象和结论
A 氯化镁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
B 铁片 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
C 硝酸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
D 石蕊溶液 石蕊不变色,则恰好完全反应
10.下列对化学反应A+BC+D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A是稀硫酸,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
B.若C、D是盐和水,则A、B不一定是酸和碱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D不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11.向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在滤液中加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H2SO4 B.滤渣里一定有Cu
C.滤液中可能有CuSO4、H2SO4 D.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
12.下列关于化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
C.测某溶液pH,pH试纸变为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向某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有铜离子
1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后过滤
B 除去氧化钙中的少量碳酸钙 加适量的稀盐酸
C 鉴别硝酸钾和氯化铵固体 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D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
1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品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 )
A.可能存在NaOH B.可能存在Na2SO4
C.肯定不存在BaCl2 D.肯定存在Na2CO3和Na2SO4
1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
A.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
C.向足量的锌粉、铁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
二、填空题(共48分)
16.(10分)将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根据其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钠固体 E.石灰水 F.石灰石
(1)因发生物理变化导致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填字母,下同),质量减少的是 。
(2)因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质量增加的是 。
(3)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
17.(14分)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相关问题。
(1)硫酸是一种重要的酸,在稀释浓硫酸时应
(填操作过程)。盐酸、硫酸等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在水中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和 。
(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化学实验室中某废液呈酸性,应选用
(填酸碱指示剂)检验该废液,若直接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从经济可行的角度考虑,一般选用 处理该废液。
(3)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现有NaOH溶液、Na2CO3溶液、CuSO4溶液、稀盐酸。请从中选择试剂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有水生成 ;
②有蓝色沉淀生成 。
18.(12分)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是温室气体,G是一种重要调味品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反应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分别写出B、F的一种用途: 、 。
19.(12分)为验证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实验中,验证了稀硫酸能跟 发生反应。
(2)乙实验中,一定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从基本反应类型的角度分析,丙实验中的反应属于 。
(4)丁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实验后将甲、乙、丙实验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烧杯中,充分反应,发现有气泡冒出,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CuSO4、ZnSO4
B.所得滤渣中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Zn
C.甲、乙、丙实验后的物质混合时一定有红色物质出现
D.如果将丁试管中物质倒入滤液中,一定还能观察到白色沉淀增多
三、实验探究题(共14分)
20.小明在市场看到鱼店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 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实验1] 小明选用图所示装置中的 (填字母)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 。
[提出问题] 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根据过碳酸钠和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
[实验2] 小明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认为白色沉淀为CaCO3,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小刚提出疑问,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CaCO3。他的理由是 。
[实验3] 小刚取溶液M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 。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4] (1)为进一步判断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他们向溶液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取上层清液,加入 ,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猜想一正确。
(2)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用饱和石灰水的原因是 。
[反思拓展] (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时应注意防潮。
(2)检验两种物质是否同时存在,一定要考虑二者性质的互相干扰问题。
四、计算题(共8分)
21.[2020·陕西改编] 为测定某赤铁矿中Fe2O3的含量,取20 g该赤铁矿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实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20 g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 g。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详 解
1.C [解析] 盆栽叶片发黄,应该是缺氮所致,所以应施用氮肥。Ca(H2PO4)2属于磷肥;KH2PO4属于复合肥;K2SO4属于钾肥。
2.D [解析] 牙膏的pH>7,为碱性;西瓜汁的pH大于苹果汁的pH,酸性比苹果汁弱;肥皂水的pH>7,为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被蚊虫叮咬时注入人体内的是酸性物质,故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等碱性物质中和。
3.D [解析] 稀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工业上可用稀盐酸除铁锈;氢氧化钙是碱,可以中和酸性土壤中的酸;碳酸钠可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水垢中的碳酸钙、氢氧化镁不溶于水,用水无法清洗。
4.A
5.C [解析]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CaO,属于氧化物;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故氯化氢是盐酸中的溶质;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OH,属于碱;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碳酸钠俗称苏打。
6.C [解析] 测定溶液的pH,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污染试剂;氨气能与硫酸反应,因此浓硫酸不能用于干燥氨气;将氢气和氯化氢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与氯化氢反应,与氢气不反应,可以除去氯化氢;稀释浓硫酸时,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以免造成酸液飞溅,发生危险。
7.B [解析] 将稀盐酸滴入盛石灰石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碳酸钠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将稀硫酸滴入NaCl溶液中不发生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的碳酸钠溶于水,无明显现象。
8.B [解析] 含铁离子的溶液是黄色的,且铁离子、镁离子在碱性溶液中能生成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存在;铵根离子能与碱性溶液反应生成氨气,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存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存在。
9.C
10.B [解析] 若A是稀硫酸,则生成物中不一定有水,如稀硫酸和活泼的金属反应会生成盐和氢气;若C、D是盐和水,则A、B不一定是酸和碱,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D可能是两种沉淀,如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就不是复分解反应。
11.B [解析] 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在滤液中加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说明滤液中不含硫酸铜、硫酸,因此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
12.D
13.C [解析]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碳酸钠,加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后过滤,会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除去氧化钙中的少量碳酸钙,加适量的稀盐酸,二者都会反应;硝酸钾和氯化铵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氯化铵;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取样,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都会产生白色沉淀。
14.A [解析] 白色固体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向白色沉淀中滴加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则白色沉淀只有碳酸钡,没有硫酸钡。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一定有氯化钡和碳酸钠,一定没有硫酸钠,氢氧化钠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15.A [解析]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导致氢氧化钙部分析出,溶液质量减少,完全反应后恢复至原温度,部分氢氧化钙溶于水,最终溶液的质量小于开始时溶液的质量;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足量的锌粉、铁粉分别和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由于锌比铁活泼,所以反应速率较快,由于酸没有剩余,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
16.(1)A B (2)E C (3)DF
17.(1)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 H+(或氢离子)
(2)紫色石蕊溶液 氢氧化钙(或熟石灰)
(3)NaHCO3+HClNaCl+CO2↑+H2O
(4)①HCl+NaOHNaCl+H2O(或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2NaOH+CuSO4Cu(OH)2↓+Na2SO4
18.(1)NaCl (2)复分解反应
(3)CaCl2+Na2CO3CaCO3↓+2NaCl(合理即可) NaOH+HClNaCl+H2O
(4)金属除锈(合理即可) 生产玻璃(合理即可)
[解析] D是温室气体,所以D为二氧化碳,G是一种重要调味品的主要成分,所以G是氯化钠,C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又能和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氯化钠,所以C为氢氧化钠,故B为稀盐酸。A、B、C含有同一种元素,所以A可能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E为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F为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经检验,推断合理。
19.(1)活泼金属
(2)黑色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O+H2SO4CuSO4+H2O
(3)复分解反应
(4)H2SO4+BaCl2BaSO4↓+2HCl
(5)BC
[解析] (5)实验后甲试管中一定含有硫酸锌,可能有硫酸或锌,乙试管中一定有硫酸铜,可能有硫酸或氧化铜,丙试管中一定有硫酸铜,可能有硫酸或氢氧化铜;将甲、乙、丙的剩余物倒入一个烧杯中,充分反应,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甲中锌剩余,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则所得滤液中一定没有CuSO4,故甲、乙、丙实验后的物质混合时一定有红色物质出现,所得滤渣中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Zn;将丁试管中物质倒入滤液,丁试管中氯化钡不一定有剩余,故不一定能观察到白色沉淀增多。
20.[实验1] BC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实验2] Ca(OH)2微溶于水,白色沉淀可能是Ca(OH)2
[实验3] 有气泡生成 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4] (1)酚酞溶液
(2)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NaOH,无法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
[解析] [实验1] 过碳酸钠是固体,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所以反应的发生装置应该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即B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气体是氧气。[实验2] 碳酸钙不溶于水,但是氯化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可能会有沉淀产生,所以沉淀不一定是碳酸钙。[实验3] 碳酸盐的检验方法是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4] (1)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所以先加入中性的氯化钙溶液,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再取上层清液加入酚酞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存在。(2)如果把氯化钙换成饱和石灰水,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NaOH,同样能使酚酞变红,会影响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21.(1)4
(2)解:20 g赤铁矿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20 g-4 g=16 g。
设150 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Fe2O3+6HCl2FeCl3+3H2O
160 6×36.5
16 g x
= x=21.9 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4.6%。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