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口分布 能力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 人口分布 能力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30 15:3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人口分布 能力
一、单选题
1.下列国家中,人口分布不均现象最显著、最突出的是( )
A.德国
B.法国
C.埃及
D.意大利
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
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
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
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
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
二、复合题
3. 人口分布与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下面两小题。
(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能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4.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分析图 1,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 56% 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2).分析图 2,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 。
(3).分析图 3,在距海岸 2 ( http: / / www.21cnjy.com )00 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 30% 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洲。21教育网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中于地势 地区、 纬度地区和 地区的趋向性。21·cn·jy·com
(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
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西欧平原
D.美国阿拉斯加
E.朝鲜半岛
F.青藏高原
G.刚果盆地
H.加拿大东南角
5.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我国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区。下图示意 2000—2010 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图中系数的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反之,呈负相关关系。据此完成下面两个小题。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我国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人口密集省区
B.山地丘陵地区
C.水源短缺地区
D.经济落后省区
(2).据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 )
A.初始人口密度较低,人口增长较慢
B.医疗条件好,人口增长较快
C.发达的经济掩盖了人口密度过大的劣势
D.交通通达度高,是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6. 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如图示意该地区 25 人/千米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均匀分布
(2).若 A 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源充足
B.资源开发
C.交通便利
D.地势高峻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
人口分布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有关,在这 4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国家中,只有埃及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而埃及的工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埃及的其他地区人口稀少。故选 C。
2 D
【解析】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不断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不断减弱,但仍是决定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2·1·c·n·j·y
第二部分
3 (1) B
【解析】
亚马孙河流域以平原为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势平坦,地形并不复杂,A 错误。亚马孙河流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人口稀少,B 正确。亚马孙河流域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生物资源,C 错误。亚马孙河流经亚马孙平原并注入大西洋,所以该流域并非地处内陆,D 错误。
(2) D
【解析】
巴西高原东部的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加之纬度较低,气候适宜人类生存;该地区为主要的移民地区,文化多样;水能资源与人口分布关系不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 (1)
平原(或平原、盆地)
【解析】
由图 1 可以得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 200 米以下的地区,就地形类型而言,平原(或盆地)海拔一般在 200 米以下。21·世纪*教育网
(2)
海洋面积大(或陆地面积小),南极大陆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
【解析】
由图 2 可以得出 40°S~90 ( http: / / www.21cnjy.com )°S 是人口比例最小的地区;结合世界地图可知,40°S~60°S 地区是海洋,人类无法定居;而 60°S~90°S 有南极大陆,由于气候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
(3)
南美
【解析】
由图 3 可以看出在距海岸 20 ( http: / / www.21cnjy.com )0 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 30% 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在这三个大洲中,在距海岸 200 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南美洲,最小的是非洲。www-2-1-cnjy-com
(4)
低平
,
中低(或中)
,
沿海
【解析】
结合以上三小题内容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于中低纬度沿海的平原地区。
(5)
ACEH
【解析】
备选地区中,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由于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美国阿拉斯加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青藏高原为高寒气候,人口稀少。2-1-c-n-j-y
5 (1)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系数为负时,则呈负相关关系。由图可知,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两种类型中,对人口密度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初始人口密度。较高的初始人口密度是促进人口迁出的推力,故我国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省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由图可知,在快速增加地区,对人口密度影响程度较大的是初始人口密度和国内生产总值,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影响程度超过了初始人口密度,说明发达的经济掩盖了人口密度过大的劣势。21*cnjy*com
6 (1) A
【解析】
图中 25 人/千米2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密度线呈东北——西南走向,人口分布的差异应该表现为西北、东南的差异。题于中“人口持续增长”,也就是说 1990 年 25 人/千米2等人口密度线经过的地方到 2010 年人口密度已超过 25 人/千米2,根据等值线的规律,2010 年 25 人/千米2等人口密度线的西北人口密度大,东南人口密度小。故选 A。【来源:21cnj*y.co*m】
(2) D
【解析】
据上题分析,2010 年 25 人/千 ( http: / / www.21cnjy.com )米2等人口密度线东南人口密度应该小于 25 人/千米2,若 A 地区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说明人类生产、生活条件更优越,水资源充足、资源开发、交通便利皆有可能;地势高峻则不适合人类生存,其人口密度应低于周边地域。故选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