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课件(共26张PPT)+素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寓言四则》之《穿井得一人》课件(共26张PPT)+素材+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30 11:27:5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寓言的特点及有关《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理解寓言的寓意。
2. 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 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的特点及有关《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穿井得一人》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它们都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深刻的生活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我们来学习《穿井得一人》这篇寓言,看看这则中国古代的寓言讲了什么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
2、作品简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全书26卷,分12纪、8览、6论,共160篇,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
3、读准字音,解释词语
溉汲(gài) 星宿( jí )
三、整体感知
1、点击图片播放朗读
2、学生齐读,读准节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自由朗读,读出层次
第一层(第①②句):叙述宋国丁姓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③④句):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⑤⑥句):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四、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大家结合文下注释,尝试翻译课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因此常有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问明情况,丁家人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2、重点字词识记
(1)家无井而出溉汲(浇灌、灌溉)
(2)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
(3)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4)国人道之( 全国 )(讲述)
(5)闻之于宋君(听到,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6)有闻而传之者(听说这件事)
(7)丁氏对曰(应答,回答)
(8)非得一人于井中(在)
(9)问之于丁氏(向)
五、合作探究
1.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故事的背景,是全文的引子,为下文“穿井”引发的内容作铺垫。
2.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明确】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人的劳力。
3.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明确】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4.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一词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关键一词是“人”。因为“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丁家本意是(打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话语传出后转变为“得到一人”。
5.宋君是如何处理这件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
【明确】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宋君是一个认真的人,他不随便轻信传言,命令手下,实地考察求证。宋君具有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6.“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最后一句是议论,在结构上,收束全文,表达对故事的看法;在内容上,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文章主旨,简洁明了画龙点睛。
7. 请分别从丁氏的角度和传之者的角度说说我们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明确】从丁氏的角度来看: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8.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明确】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不能以讹传讹。
9.故事中事实与传言差距太大,令人哑然失笑,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读寓言也需要多角度地解读。读了《穿井得一人》,你领悟到了什么道理?
【明确】(1)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切忌道听途说。
(3)不要听到传闻就往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
(4)语言的表达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5)对待传言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六、课堂小结
《穿井得一人》的寓意可以概括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七、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到,等到 ) (2)国人道之( 说,讲 )
(3)有闻而传之者 ( 听说 ) (4) 闻之于宋君( 使……听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答: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答: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4、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答: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穿井得一人》
第六单元
第22课 寓言四则
第三课时
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它们都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深刻的生活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我们来学习《穿井得一人》这篇寓言,看看这则中国古代的寓言讲了什么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学习目标
了解寓言的特点及有关《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理解寓言的寓意。(重点)
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素养)
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
作品简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全书26卷,分12纪、8览、6论,共160篇,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解释词语
溉汲( ) 星宿( )
ɡài jí
xiù
整体感知
点击图片播放朗读
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整体感知
2、自由朗读,读出层次
第一层(第①②句):叙述宋国丁姓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③④句):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⑤⑥句):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姓。
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待,等到。
凿,打。
告诉,对……说。
传播,转述。
译: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个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命令,派遣。
介词,当“向”讲。
听到,得到。
像。
不如。
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 “向” 。
译: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像这样听传闻,还不如不听。
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重点字词识记
(1)家无井而出溉汲( ) (2)家无井而出溉汲( )
(3)及其家穿井( ) (4)国人道之( )( )
(5)闻之于宋君( )
(6)有闻而传之者( ) (7)丁氏对曰( )
(8)非得一人于井中( ) (9)问之于丁氏( )
浇灌、灌溉
从井里取水
待,等到
全国
讲述
听到,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听说
应答,回答


·
·
·
·
·
·
·
·
·
·
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及其家穿井( )
( )
国人道之( )
丁氏对曰( )
古义:挖掘、开凿 今义:把衣服、鞋袜等套在身上。
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古今异义
古义:待,等到 今义:连词,和
古义:应答,回答 今义:正确
闻之于宋君( )
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闻之于宋君( )
得一人之使( )
求闻之若此( )
代词,这件事
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者( )
闻之于宋君( )
动词,知道、听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介词,从
介词,向
一词多义
定语后置标志
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合作探究
2.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人的劳力。
3.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1.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交代故事的背景,是全文的引子,为下文“穿井”引发的内容作铺垫。
合作探究
5.宋君是如何处理这件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宋君是一个认真的人,他不随便轻信传言,命令手下,实地考察求证。宋君具有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4.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一词是什么?为什么?
关键一词是“人”。因为“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丁家本意是(打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话语传出后转变为“得到一人”。
合作探究
7. 请分别从丁氏的角度和传之者的角度说说我们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6.“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句是议论,在结构上,收束全文,表达对故事的看法;在内容上,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文章主旨,简洁明了画龙点睛。
从丁氏的角度来看: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合作探究
8.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不能以讹传讹。
合作探究
9.故事中事实与传言差距太大,令人哑然失笑,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读寓言也需要多角度地解读。读了《穿井得一人》,你领悟到了什么道理?
(1)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切忌道听途说。
(3)不要听到传闻就往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
(4)语言的表达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5)对待传言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文章主旨
《穿井得一人》记叙了宋国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话,一定要细察,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 有闻而传之者 ( ) (4) 闻之于宋君( )
到,等到
说,讲述
听说
听到,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课堂检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答: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
·
·
·
课堂检测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答: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4、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答: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课堂小结
《穿井得一人》的寓意可以概括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穿井得一人
起因:丁氏穿井,“得一人”
结果:宋君问询,丁氏释真相
经过:以讹传讹,闻之于宋君
议论:求闻若此,不若无闻
流言不可轻信
耳风不可乱传
记叙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