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戊戌变法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30 19:0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
2.了解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
3.理解并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4.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培养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本课重点
1.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意义;
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三、自主学习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 和天津的 。
3.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 ,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中国如不变法,将会 。
答案:
1. “公车上书”
2. 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时务报》 《国闻报》
3.《变法通议》 因守旧而灭亡
百日维新
1.1897年冬,德国强占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 。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 ; ,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
2.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 ,他们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等六人被捕遇害,史称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
3.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 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答案:
1.胶州湾 变法救国 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废除八股 “戊戌变法”
2. 顽固派的利益 “戊戌六君子” “百日维新”
3.思想文化
四、合作探究
1. 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失败的?
2.戊戌变法与戊戌政变的区别。
3.戊戌变法的性质。
答案:
1. 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失败的?
维新变法终究还是为了维持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不能从根本上拯救中国,而且没有认识到武装力量的重要,也不适合中国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失败是历史的必然。而且维新变法的领导者没有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而且即使没有袁世凯的告密变法也不会成功,因为当时的变法领导者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并且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根本不能执行变法,再加上当时的殖民者也干涉这次变法,导致最后变法的失败,所以说这场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变法虽然失败,但其进步性、积极作用不可否认。
总结: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2.戊戌变法与戊戌政变的区别。
(1)戊戌变法:是指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戊戌政变:是对戊戌变法的残酷镇压,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的大肆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的流血事件(政变),是反动的,具有阻挠和破坏性作用,它的发动,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总结:戊戌变法与戊戌政变有着本质的区别。
3.戊戌变法的性质。
它是一次政治改革运动,也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使中国走向强大,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更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政治改革第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是中国人民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驿站,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总结:戊戌变法是一次政治改革运动,也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思想解放运动。
五、巩固练习
1. (2019山东青岛)“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  )
A.废除科举制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颁布剪辫法令
2. (2018广东)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  )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3. (2020福建)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 (  )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三民主义思潮兴起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文学革命应运而生
4. (2020云南)《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 (  )
A.虎门销烟  
B.公车上书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5. (2018浙江杭州)某同学在阅读历史书时,看到如下描述:
  ……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乃合十八省举人……以一昼两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据此推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  )
A.公车上书  
B.废除科举
C.保路运动  
D.武昌起义
6. (2020河北石家庄二十八中期末)“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读书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造成混乱。”该材料 (  )
A.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
B.指出法令导致民不聊生
C.批评维新派脱离人民群众
D.指出变法措施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
7. (2019河北石家庄行唐一中等学校联考)1895年,上海有多达三十种的报纸和杂志;1897年,天津刊发了《国闻报》,湖南刊发了《湘报》和《湘学报》等,这些报纸和杂志都为推动改革而鼓呼。下列选项中,属于“为推动改革而鼓呼”的是 (  )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8. (2018河北衡水五中期末)“右疏为南海康广厦工部(有为,原名祖诒)为举人时主稿。时乙未春仲,倭事正急,纠集直省公车若干名联名所上者也。凡一万八千言,大意乞下明诏、行大赏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人,保疆土而延国命。”这段材料描写的是 (  )
A.公车上书  
B.组织学会
C.宣传主张  
D.百日维新
9.(2021 河北石家庄期中)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史实是(  )
A.公车上书
B.创办《时务报》
C.成立强学会
D.开办新式学堂
10.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  )
A.《中外纪闻》《湘学报》
B.《时务报》《国闻报》
C.《湘学报》《知新报》
D.《天演论》《变法通议》
11. (2020 河北秦皇岛期末)“变法导致大量官员及寄生阶层的饭碗被打破。虽人人皆知要废八股,提倡实学,但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自己费尽心血,一下子前途没了,所以他们就会坚决反对,更不用说被裁掉的官员了。”材料评述的是戊戌变法的(  )
A.兴起背景
B.主要内容
C.失败原因
D.历史影响
12.(2021 河北沧州期末)某史书资料记载:“百日维新后,山西成立了府务局,负责承办全省的矿物、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开设纺纱、织布厂,引进机器生产,推动了当地近代工业发展。”材料说明维新变法(  )
A.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近代产业发展
B.促使中国开始引入机器生产
C.法令在山西落实的最好
D.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巩固练习答案
B
B
A
B
A
D
A
A
A
B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