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平面镜成像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分)
1.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如图所示的装置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其中涉及的光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 高悬的大镜是凸透镜 B. 插秧人在大镜中成倒立的像
C. 从水盆中看到四邻利用了光的反射 D. 大镜悬挂得越高所成的像越小
2.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将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平面镜中的像
A. 靠近镜面 B. 远离镜面 C. 越来越大 D. 越来越小
3.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摔碎成大小不同的两块镜片后重新组合在一起,关于两块镜片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B. 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
C. 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D. 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
4.城市交通,安全最重要。车水马龙的汽车驾驶室附近都安装有后视镜如图,以保安全出行。你知道后视镜是
A. 平面镜 B. 凹面镜 C. 凸面镜 D. 凸透镜
5.夏天的池塘里,荷花含苞欲放。现有一只蜻蜓立于距水面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A. B. C. D.
6.小明从水平放置平面镜里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这时的实际时刻是
A. : B. : C. : D. :
7.某同学在竖直挂着的镜前欣赏自己的像,如图所示,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是图中的
A. B. C. 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实像 B. 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成像越大
C.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 D. 潜望镜是由平面镜制作成的
9.如图所示,小明在平面镜中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B. 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
C. 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则蜡烛仍能在剩余的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D. 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
10.如图所示,是小萍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她的距离为 B.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C. 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D.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1.小涵站在平面镜前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
A.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B. 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变小
C. 她在镜中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D. 她以的速度靠近镜面,像以的速度靠近她
12.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文中词句与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
A.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B. “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C. “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D. “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
13.如图,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B. 蜡烛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C. 把蜡烛面镜时,它的像会变大 D. 烛焰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4.(2021黑龙江哈尔滨松北期末)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B. 如果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蜡烛的像会变大
C. 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D. 移去蜡烛并在原蜡烛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的像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15.小明试穿新校服时,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处,他与镜中像的距离是 ______,所成的像是 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16.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说明平面镜成正立、______的像填“放大”“等大”“缩小”;“水中花,镜中月一场空”说明平面镜成 ______像选填:“实”、“虚”。
17.小明同学身高,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 ______,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______。若他垂直于镜面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了,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小虎利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其中、是两支相同的蜡烛。小虎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该实验,以便于观察 ______选填“蜡烛”、“蜡烛”或“蜡烛的像”;将玻璃板上端向蜡烛一侧倾斜,蜡烛的像会 ______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保持不动”。
19.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则灯的像是 ______选填“虚”或“实”像。灯的像距离该灯 ______;若用手拨动转盘使玻璃转盘顺时针转动,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 ______选填“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或“不改变”。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0.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第一小组: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另一支未点燃的、与点燃的蜡烛完全相同的蜡烛,发现其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此现象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 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第二小组: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发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成两个像,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如图甲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玻璃板前,通过玻璃板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其成像原理是 ______;
如图乙所示为某同学完成实验后的记录纸,根据记录,他分析得出了“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实验结论。请你指出该同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______。
2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把一张大纸铺在桌面上,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的适当位置,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当移动到某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 ______。选填序号
A.是虚像
B.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C.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和物体连线与镜面垂直
移动点燃的蜡烛分别到、、点,重复中的操作,记录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的、、点,用直线将、、和、、分别连接成三角形,将纸沿对折,发现两个三角形几乎重合。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 ______。选填序号
A.是虚像
B.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C.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和物体连线与镜面垂直
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点燃蜡烛的像好像总是“悬浮”在纸面上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选填序号
A.玻璃板太厚
B.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离点燃蜡烛一侧
C.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向点燃蜡烛一侧
23.同学们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同学们选用 ______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将一支蜡烛点燃,放在距竖立的玻璃板前处,将另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与前面那支蜡烛相距 ______,才能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同学们经多次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到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______用两个最合适的字描述。
四 、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4.请在图中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保留作图痕迹。
25.如图所示,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都是斜的。
请在图中画出司机眼睛点通过挡风玻璃看到车内装饰物点的像的光路图。
请根据上图,分析轿车的前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高悬的大镜是平面镜,故错误;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插秧人在大镜中成正立的虚像,故错误;
、从水盆中看到四邻属于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正确;
、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大境的高度改变,像的大小不变,故错误。
故选:。
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2.【答案】B;
【解析】解:、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将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平面镜中的像也将远离镜面,故错误,正确;
、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将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错误。
故选:。
平面镜成像: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3.【答案】A;
【解析】解: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且像的大小都与物体大小相同。
故选:。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答案】C;
【解析】解:汽车车窗外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利用了对光发散的原理,可以扩大视野,从而更好地注意到后方车辆的情况,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实际并不存在,因此成的像是虚像。
故选:。
用球的外面做反射面是凸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汽车的观后镜是利用凸面镜,成正立的、缩小的虚像,增大观察范围。
凸面镜和凸透镜,凹面镜和凹透镜,很相似,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5.【答案】D;
【解析】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若蜻蜓立于距水面处的荷尖上,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蜻蜓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也为。
故选:。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
针对此类型的题目,要明确谁是反射面,然后根据物像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进行分析解答,不要被题中“池中水深”这个无关的条件所干扰。
6.【答案】C;
【解析】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题中所显示的时刻与: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
故选:。
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就是左右上下互换,数字时钟的像对应的时间一般从后面读数即为像对应的时间,也可将数字左右互换,并将每一个数字左右反转,即为像对应的时间。
7.【答案】D;
【解析】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通过观察,只有选项符合这一特点,故正确,错误。
故选:。
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属于基础题。但要仔细观察原图和像的特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错误;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错误;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故错误;
、潜望镜是由两块互相平行的平面镜制作成的,故正确。
故选:。
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此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C;
【解析】解:
、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故错误;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相当于对称轴不变,而蜡烛不动,则蜡烛的像不会移动,故错误;
、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平面镜截掉,所成的像仍与蜡烛等大,即成的像还是完整的,故正确;
、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平面镜后面没有实际光线,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不影响平面镜成像,故错误。
故选:。
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所以平面镜成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和物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正确理解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汇聚而成,是中考常考题。
10.【答案】A;
【解析】解:、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视力表距离平面镜,因为像距等于物距,可知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而该同学距离平面镜为,所以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故正确,错误;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故错误;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由于光反射形成的,故错误。
故选:。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用常见的检测视力的方法考查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1.【答案】D;
【解析】解:、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当人到镜面的距离为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故错误;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物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当她远离平面镜时,镜中的像大小将不变,故错误;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故错误;
、由于像距等于物距,所以她以的速度靠近镜面,像也以的速度面镜,所以像以的速度靠近她,故正确。
故选:。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当人眼离平面镜距离远时和距离近时,观察到的范围将变化。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和特点。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形成,是人的主观感觉形成,镜面后方是没有实际光线的,成的是虚像,所以在镜后放一物体并不妨碍光的反射,同时也不会妨碍成像。
12.【答案】B;
【解析】解:、皎洁的月亮不是光源,因为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故错误;
、如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现象,故正确;
、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反射现象,故错误;
、看到水里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错误。
故选:。
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成的。
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像属于虚像。
知道光源概念,理解生活中光的反射、折射形成的现象,可解答此题。
13.【答案】C;
【解析】解:、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故正确;
、蜡烛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无法呈现在光屏上,所以是虚像,故正确;
、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把蜡烛面镜时,它的像大小不变,故错误;
、通过实验证明,烛焰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故正确。
故选:。
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据此结合平面镜成像原理,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这道题目就是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掌握程度。学生若将其规律特点掌握扎实,对于每个选项做出判断,答案不难解出。
14.【答案】C;
【解析】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故A错误;蜡烛靠近玻璃板的过程中,根据物像大小相等,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故B错误;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C正确;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故D错误。
15.【答案】4 虚像;
【解析】解: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是,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所以小明和小明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小明在平面镜成虚像。
故答案为:;虚像。
平面镜成像: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16.【答案】等大 虚;
【解析】解: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说明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像;“水中花,镜中月一场空”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故答案为:等大;虚。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回答: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17.【答案】165 7:20 不变;
【解析】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大小相等,小明同学的身高是,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也是;
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中钟表指针的实际情况,如下图,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
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大小相等,若他垂直于镜面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了,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根据钟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判断实际时间的方法:
作图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的实际情况。
翻看法: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相对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个特点把试卷翻过来观察,即可得出实际时间。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基础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人面镜时,感觉像变大,实际上像的大小不变,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增大,感觉像在变大,是一种错觉。
18.【答案】蜡烛A的像 向上移动;
【解析】解: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最好选择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便于确定观察蜡烛的像,即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由于平面镜所成的成像的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将玻璃板上端向蜡烛一侧倾斜,蜡烛的像会向上移动。
故答案为:蜡烛的像;向上移动。
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
平面镜所成的成像的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同时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19.【答案】虚 3.6 不改变;
【解析】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灯的像是虚像;
在离转盘高处有一盏电灯,根据像物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灯在玻璃转盘中的像离转盘的距离也是,灯的像到灯的距离为;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用手水平拨动转盘时,灯的位置不变,所以通过玻璃转盘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不改变。
故答案为:虚;;不改变。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根据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是易错题。
20.【答案】相等 玻璃板较厚,蜡烛经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成像;
【解析】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另一支未点燃的、与点燃的蜡烛完全相同的蜡烛,发现其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发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成两个像,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较厚,蜡烛经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成像,且像的距离较大,人眼能区分开。
故答案为:相等;玻璃板较厚,蜡烛经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成像。
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1.【答案】光的反射 该同学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解析】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该同学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光的反射;该同学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改变蜡烛的位置多进行几次实验。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22.【答案】B C C;
【解析】解: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故选:;
移动点燃的蜡烛分别到、、点,重复中的操作,记录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的、、点,用直线将、、和、、分别连接成三角形,将纸沿对折,发现两个三角形几乎重合,即两个三角形关于成轴对称,则对应点物和像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到镜面距离相等,故选:;
前面点燃蜡烛的像总是“悬浮”在纸面上方,如图所示,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未竖直放置且偏向点燃的蜡烛方向,故选:。
故答案为:;;。
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平面镜成像时,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且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可画图说明像总是“悬浮”在纸面上方偏高且倾斜的原因。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3.【答案】玻璃板 10 对称;
【解析】解:因为玻璃板成的像可以透过玻璃板看见,选用玻璃板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也是,则蜡烛和它的像的距离是,才能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同学们经多次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到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故答案为:玻璃板;;对称。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 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平面镜成像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同;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解答:平面镜成像时,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其连线与镜面垂直。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实验的探究过程,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24.【答案】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如图所示:
;
【解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端点的像点、,连接、即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此题主要考查了如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时,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就能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一定要掌握这种技巧。
25.【答案】解:(1)作出车内装饰物(B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B′,即为像点,连接B′A交平面镜于点O,连接BO画出入射光线,沿OA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小轿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果竖直安装,像会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如果玻璃是倾斜的,使驾驶室内物体的像成在司机的视线的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路况,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故答案为:(1)见上图;
(2)小轿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果竖直安装,像会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如果玻璃是倾斜的,使驾驶室内物体的像成在司机的视线的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路况,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解析】
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车内装饰物点的像点,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由像点和点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斜安装时,成的像在玻璃的斜上方,不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