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秦统一中国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30 18:2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教学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
二、学生自主学习指导与检测及课堂展示【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 1.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打分(桌子上只有本学科课本、学案文具)。2.目标导入(即情景引入,微视频、旧知识回顾、故事引入等)。3.设计有学习目标(学生读或者教师解读) 自学自研 一查: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 1.教师查。 2.组长交叉查打分 交流展示 1.交流:(5-10分钟)对学、合学(共同讨论研究预习时留下的难题,并订正好标准答案)。 2.展示:(展示每组5分钟之内、板书预展3-5分钟)抽签展示导学案上的相关知识点。 3.二查:教师参与学生的合学,检查各组学习的具体情况,有无学生不参与、不认真的现象。 4.此环节教师确定A展B板或者A板B展,其中一个共同体上去板书时,另一共同体在下面进行预展。 5.查学情。学生的导学案是否用双色笔。 6.学生的导学案里,上过的内容是否订正好答案。 7.教师是否及时进入点评。 巩固提升 (三查) 教师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通过练习试题 学教反思 课堂小结,学生的相关练习册里是否按时按量完成,是否也用双色笔。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模块一: 秦朝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221年 (2)建立者:秦始皇(嬴政) (3)都城:咸阳 2、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是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模块二: 1、在秦朝,国家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皇帝 2、在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事务) 模块三: 1、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是郡县制 2、秦朝统一的文字叫小篆(隶书) 模块四: 1、秦朝统一的货币叫圆形方孔半两钱 2、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 模块五: 1、秦朝修筑的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模块六: 1、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课堂小结】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秦朝是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一个新局面。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板书设计】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秦灭六国 秦朝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意义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目的 皇帝制度、三公制、郡县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措施 文化措施 交通军事 【巩固提升】 1.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2.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  ) A.刺史 B.丞相C.太尉 D.御史大夫 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便利了地方的交通 4、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任命丞相李斯制定笔画规整的文字作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这种文字是(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5、秦朝修筑万里长城是为了抵御( ) A、匈奴的进攻 B、鲜卑族的进攻 C、羌族的进攻 D、平民暴动 6、秦始皇派人开凿的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渠道是( ) A、郑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通惠渠 【巩固提升答案】 1、C 2、D 3、B 4、B 5、A 6、B 【学教反思】 秦统一中国是历来考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节课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等问题,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利用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整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