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艺术 课件(30ppt+教案)岭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艺术 课件(30ppt+教案)岭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11-30 19:29:25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中国青铜器拍卖情况
2001年,在纽约佳士得春拍上,一件中国商代的青铜器“皿天全”方斝器身,创下当时青铜器拍卖最高价——924万美元。
2007年3月,中国青铜器拍卖的历史纪录再次刷新,在荷兰马特里斯特举行的欧洲古董博览会上,伦敦著名古玩商推出一件战国青铜错金嵌绿松石貘尊,工艺精湛,华美异常,最终以1200万美元的天价成交,成为目前成交价最高的中国青铜器。
2010年,纽约佳士得推出的“思源堂中国古代青铜器珍藏”专场拍卖,总成交价达到了2075.1万美元,是近年来中国青铜器成交额、成交率最高的一场专场拍卖。
通过上述拍卖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青铜器
思考:
1、青铜器的主要纹样有哪些?
2、这些纹样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觉?
司母戊方鼎
虎耳鼎
圆鼎
青铜器欣赏:
青铜鼎——盛产于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多用于饪食器、盛食器功能 。
青铜爵——饮酒器
宽流,长尾,深腹,底,下承状足,尾饰柳叶纹,腹饰直棱纹,上下饰龙纹,器面刻有铭文 。
淳化爵
父辛爵
霸王爵
青铜器欣赏:
青铜器纹样的特点 :
主要纹样:有兽面纹、
鸟纹、纺纹等
感 觉:
神秘,狰狞的美感,威严庄重,雄伟华丽
青铜器的种类
青铜器的造型美
青铜器的纹饰美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堇临簋 西周早期

它们各是什么器具?
A:水器 B:酒器 C:食器 D:乐器

鸟纹爵
西周中期

叔上匜
西周晚期

春秋后期
兽面纹(饕餮)示意图
青铜器的纹饰美

司母戊方鼎 (商)

四羊方尊 (商)
四羊方尊造型雄奇,将动物形体巧妙地融于器物之上,是平面与立体装饰结合的成功之作。纹饰细腻,繁而有序,集线雕、浮雕、圆雕手法于一体, 堪称尊中精华。
青铜器时代
虎食人卣
作品欣赏与评述
青铜器时代
虎食人卣
关于虎食人卣的装饰功能,目前主要有以下五种看法:
一、 表现统治者的专横残暴,以此造型威吓奴隶。
虎是奴隶主 阶级的象征,人是奴隶的代表。
二、将人兽关系看作人借助动物的力量沟通天地。
三、象征人的自我与具有神性的动物的统一,以便获动物的保护。
四、虎食人实际反映了“虎食鬼”的神话,即以威猛的虎。
驱逐恶鬼 ,取避邪之用。
五、虎代表自然界,象征人对自然的恐惧,但又必须附
自然表现人性的软弱。
青铜器
盂鼎
中国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为康王时贵族盂所作的祭器。传为清代道光初年于陕西岐山礼村出土。共大小两件。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圆形,立耳,深腹,三柱足,颈及足上部饰兽面纹。造型雄浑,工艺精湛。其内壁铸有铭文19行291字,记述康王命盂管理兵戎,并赐给香酒、命服、车马及1700余名奴隶之事,为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重要史料。
青铜器
莲鹤方壶
方壶装饰最为精彩的部分是盖顶仰起的双层莲瓣和伫立于莲芯之上展翅欲飞的立鹤。它们所展示出的这种清新自由、生动活泼的意境,一扫前代装饰工艺肃穆刻板的风格,标志着中国装饰工艺的新开端。
感谢观看《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艺术》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成就的青铜器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放在青铜器的鉴赏,因为他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的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欣赏方法上。
三、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专业名词的理解和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这节课,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出示课题)
2、讲授新课
青铜器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青铜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民间流传的"夏铸九鼎"的历史故事,说明中国青铜器的铸造在夏代已经开始了。商代和周代,是它的鼎盛时期,秦、汉两代还有所发展。
(1).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
(2).青铜器的分类
中国古代青铜器品种繁多包括礼器、乐器、兵器、杂器等。
礼器包括:
食器:鼎、鬲、簋、簠、敦、豆、铺、匕、勺等:
洒器:爵、角、斝、盉、尊、卣、壶、罍、兕觥、方彝、瓶、瓿、觚、觯、斗等;
水器:盘、匜、鉴、盂、盆等。
乐器包括:钟、铙、铎、铃、磬、缶等。
兵器包括:戈、戟、矛、剑、铍、匕首、刀、斧、钺、镦、镞、胄等。
杂器包括:炉、铲、虎子、樽、节、铜镜、阳燧、带钩、车马器、度量衡器等。
(3).青铜器的造型美和纹饰美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鼎。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
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它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1939年3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锯一足,便锯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索未成,便出价70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留下。
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先存放于安阳县政府。同年十月底,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保存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后来,国民党政府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过于困难,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建国后,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已成为镇馆之宝。
欣赏《铜和尊》《人面纹方鼎》《龙虎尊腹部纹饰》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如《孟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
欣赏《凤纹尊》
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如《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
3.课堂小练习
尝试简单的描绘一件或几件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感受青铜器的艺术美。
4、作业展示
5、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