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答案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B A D D C A C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C C B D
17.(15分)
(1)特点:设立专门机构加强行政管辖;派驻军队,完善边疆防御体系;传播汉族文化,加强文化渗透;采用与内地相似的行政区划;任用当地首领,笼络和安抚少数民族上层;加强首都行政中枢对地方的有效管辖。(5分,任答五点即可)
政治智慧:对前代的继承创新;政策的灵活多变(因时因地因俗而变);尊重各民族历史传统;坚持“大一统”的原则,加强中央集权;构建边疆防御体系,形成治理模式。(4分,任答三点即可)
(2)角度: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3分)
作用:为其政权的合法地位提供历史依据,有利于巩固政权,稳定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有利于学习借鉴汉文化,促进本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分)
18.(12分)
(1)背景:列强侵略不断加深;中国古代司法存在弊端;给西方以借口,危害中国司法主权;西方思想观念与司法审判制度的传播;报刊等现代媒体的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全球联系加强,需要与国际通行法律制度接轨。(6分,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可)
(2)影响:推动了中国的司法进步,有利于维护中国司法主权;推动了社会的近代化,有利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由于中央集权的削弱,废除刑讯运动的实际影响有限。(6分,任答3点即可)
19.(13分)
(1)原因:抗战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根据地的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的需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调动各阶层积极性,实行民主。(4分)
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联合;民主协商。(4分)
(2)变化: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1分)
原因:①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需要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③符合宪法中规定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的精神。(任答两点4分)
20.(12分)
示例1:中世纪是“黑暗时代”。(2分)
论述: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和教权高于王权的现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上,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束缚人身自由,基督教会拥有大量的庄园和广袤的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不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9分)总结(1分)
示例2:中世纪对人类文明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2分)
论述:政治上,中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文化上,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9分)总结(1分)
示例3:中世纪的历史黑暗中孕育着光明。(2分)
论述:示例1+示例2。(9分)总结(1分)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国语周语上》云:“厉王虐,国人谤王…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
敢言,道路以目。”又云:“今(厉)王学专利,其可乎 匹夫专利犹
西周衰落的原因之一是政策性变革失当
堵塞性排斥民众批评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原始民主传统
周历史进入转折期已经开始名存实
战国时期,列国统治者多从外部搜罗没有任何政治资源和政治背景的士人到本
担任军国
如楚悼王用吴起,以“废公族疏远者”,秦昭王任范雎而“废
逐
穰侯、高陵、华阳(均为秦国世袭权贵)诸君
商鞅,制衡秦国
族。材料表
标志士人阶层已经正式崛起B.世官制度退出了历史舞
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倾向
D.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重视
西汉桓宽在
了汉昭帝时召开盐铁会议的实况。法家思想代表桑
弘羊站在加
政府权威
要求加强严刑峻法,崇尚功
视工商,坚
持盐铁
儒家思想代表们则要求讲道德仁义,反对与民争利
废除盐铁
卖。这反映了当
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了挑
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
儒法之争在汉代仍很严
D.社会环境相对
4.下图表为唐朝进士出身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唐朝的
小姓子弟
寒素子弟
上族子弟
71%
为选拔土族子弟而确
B.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
依旧以门第出身为标准
绝了门阀恩荫的现象
资治通鉴》对某一制度记载:“(政府
州
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
见居为簿,人
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
在所州县税
居者均、无侥利。”材料表明该制度
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
延续了
为主的赋税
加农民缴纳赋税的经济负担D.实现了赋税由实物向货币转变
宋《宋刑统》规定,在物证确凿的情况下,即使没有罪犯口供,也可以根据物证定
罪;南宋法学家郑克在《折狱龟鉴
物
人证的观点。在司法实践中,即
使犯人已经供认犯罪事实,也要査找相关证据,以免造成冤狱或牵连无辜。这说明
丧失
物证是定罪量刑的唯一依据
涉案人员权利得到充分保护
法制度在实践中发
表是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
今介甫为政
兵农工商僧道
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
宋)司马光《传家集
安其
“国家一统
其合而遂裂
宋)罗大经《鹤林
也
适
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
晚清)梁启超《王安
美意,往往传
之能废
刂理解正确的
A.《传家集
史料,作者立场最权威客观
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
石
近代学者所著,评价较为全
D.《传家集
石传》,评价有时代色彩
赵瓮“常
祭过侈
考
院名,朱熹曾于此讲学)《家
礼》,酌以
丧礼仪节》。发梓以遗乡闾
翕然从之
维祺等人无不如
反映出明代部分学者
助长了基层社会奢靡之风
程朱理学的人伦规范
注重儒家伦理原则的践
力推社会主流观念的转变
9康有为
清帝第五书》中说:“外衅
期月,事变之患
夕
虽欲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而在变法过程中他又主张
托古改制”,康有为从激进到保守说明
戊戌变法存在一定阻
维新变法必然失
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
改革缺乏群众基础
954年,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64年,中国和法
建交,实现
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进人
发起成
海
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
这说
国逐渐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领
国力决定了外交话语权
C.新中国坚持独立
和平外交方针D.和平外交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地和房屋是雅
外邦人是没有资格享受土地和房屋这种财
因而雅典人会向外邦
税,不过数额十分
是外邦
绝
拒绝就会被卖为奴隶。这反映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