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研习任务:小说主题探究(课件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研习任务:小说主题探究(课件2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30 18:0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小说主题探究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01
小说情节结构梳理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大卫成为货行里洗瓶子的童工。 大卫租住米考伯家的房子,因而结识了米考伯夫妇。 米考伯夫妇生活窘迫,最终米考伯先生因欠债被关进了法院监狱。 大卫仍在货行做工,虽然与米考伯夫妇结下了友谊,但他仍孑然一身,苦恼自知。
《复活》(节选) 聂赫留朵夫探监并隔着栅栏认罪,但玛丝洛娃一开始并没有认出他来。 玛丝洛娃认出聂赫留朵夫后被带出栅栏,聂赫留朵夫忏悔并询问往事,玛丝洛娃漠然而应。 玛丝洛娃将聂赫留朵夫看做是可利用的人,聂赫留朵夫的内心虽有刹那动摇,但他请求饶恕,并希望玛丝洛娃能觉醒。 聂赫留朵夫探监结束,他约定还要再来探望玛丝洛娃。玛丝洛娃并未感动。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老人与海》(节选) 老人捕得大鱼,与第一条寻味而来的鲭鲨搏斗,老人杀死了鲭鲨但失去了鱼叉和绳子,鱼肉也被咬掉了四十磅。 老人用刀子杀死了来进攻的两条加拉诺鲨,鱼肉被吃掉了四分之一,老人的手也受伤流血了。老人用刀子杀死了一条独自赶来的铲鼻鲨,老人的刀子折断了。老人用短棍击退了两条加拉诺鲨,鱼肉的一半都毁了。 半夜时分,老人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棍子丢了就用舵柄,舵柄断了就用手柄,但大马林鱼只剩下了残骸。 老人终于靠岸停船,他独自一人扛着桅杆爬上岸,回到自己的小棚屋睡着了。
《百年孤独》(节选) 僻静小村落马孔多变成繁华城镇,父亲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忙于整治市镇,母亲乌尔苏拉一心扩展家业,儿子奥雷里亚诺掌握了金银器工艺并预言了丽贝卡的到来。 家里用严厉的手段让丽贝卡改掉了食土怪癖,丽贝卡融入了家庭生活。 印第安女人发现丽贝卡带来了失眠症,没过多久失眠症传染了全家人,继而传遍了整个镇子。 父亲采取措施防止失眠症传染到其他村镇,奥雷里亚诺将物品的名称写在纸上后贴在物品上,全镇人以这个方法来与失眠症带来的失忆作斗争。
02
小说的主题及其与作家的关系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作家身世 出身小职员家庭。12岁,父亲因负债被捕,关在债务人监狱。数周后,其母及幼年子女们也迁入其中。此前,狄更斯已进入鞋油作坊当童工,因此没有随家人住进监狱,而是独自在朋友家借宿。13岁,狄更斯进入学校读书。14岁,全家因欠缴房租而遭驱逐,狄更斯被迫辍学,在律师事务所当学徒。19岁,狄更斯担任记者,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故事、随笔等,成为一个多产的作家。
人生体验 很早就进入社会,尝生活艰辛,看世态炎凉。对底层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亲身经历让《大卫·科波菲尔》带有自传性质,探索人生的奋斗历程。见多识广,很早就投入创作,勤奋。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写小说的目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狄更斯就是大卫,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
小说表现主题 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金钱至上、冷酷的现实。表现出作者对善良宽厚、真诚纯朴的人性的追求(人道主义的博爱和仁慈)。
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人生轨迹为叙事线索,寓意“有奋斗才会获得成功”的哲理,激励人们敢于挑战命运,做生活的勇士;表达明确的“爱憎分明”的处事态度,警示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玄机,做向善之人;对比向善和作恶的结局,褒扬智慧和正义的个性品质,抨击丑恶的社会现实,感召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的生活中。
《复活》(节选)
作家身世 出身贵族。上大学时对哲学特别是道德哲学产生浓厚兴趣,退学后到军中服役并开始创作,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退役后出国游历,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回国后,在自己庄园试行解放农民。创办多所农民子弟学校。婚后,革命形势渐入低潮,逐渐克服了思想危机。脱离社交,安居庄园。创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在70至80年代的革命新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1899年出版《复活》。1910年10月28日从家中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11月20日在途中车站逝世。
人生体验 对贵族生活及思想比较熟悉,很早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求解。,世界观发生转变,对一生的探索和思想进行总结,以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社会,寻求出路。
写小说的目的 对自己一生的探索和思考进行总结。
小说表现主题 揭露了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及官僚机构的腐败残暴,表现出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勾画出已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主张以“道德的自我完成”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和罪恶。
《复活》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复活》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小说揭露了法律制度的虚伪和反人民的本质,批判了整个官僚机构,勾画了国家机构中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同时小说又大力宣传“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宽恕和爱等一整套托尔斯泰主义的思想。
小说还无情的揭露了官方教会的虚伪,暴露了神父的市侩嘴脸和宗教仪式的荒谬无稽,表现了长期受教会欺骗和敲诈的农民对它的深刻仇恨。另一方面又照抄《福音书》的“爱仇敌,帮助仇敌,为仇敌效劳”的教义。
小说还从经济制度上探究了人民痛苦不幸的根源,否定了土地私有制,提出了要解决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必须把土地归还农民的看法。同时又宣扬了改良主义(空想)。
《老人与海》(节选)
作家身世 出生于芝加哥郊区,从小喜爱打猎、钓鱼和露营,热爱大自然。19岁以红十字会救护车司机的身份参与一战,目睹战争残酷,获银质勇敢勋章。21岁成为报社的记者、自由作家,开始文学创作并践行“冰山原则”。38岁,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二战期间,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45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二战后,获得铜质奖章。62岁,用猎枪结束了生命。
人生体验 亲近自然。主动亲历战争,遭遇生死考验,展现勇敢。以文字为生,不断进行文学实践,形成个人风格。
写小说的目的 彰显作家的人生哲学和理想人格。
小说表现主题 如何面对大自然?人与自然互相牵制,人对自然有热爱赞美,也有征服。即使自然最终不可征服,但人在奋斗的过程中,可以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硬汉)。如何面对生活和命运?生活不是拉锯,是抵抗后的节节败退。明知要输,但不肯投降,因为这抵抗就是我们要完成的功课本身。如何面对自己?接受自己,内心恒定。
《老人与海》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与鲨鱼的顽强搏斗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百年孤独》(节选)
作家身世 马尔克斯的童年时代在外祖父家度过。外祖母博古通今,有一肚子的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7岁开始读《一千零一夜》。20岁,入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开始文学创作。21岁,因哥伦比亚内战辍学。28岁,因连载文章揭露海难而被迫离开祖国,任某报社驻欧洲记者,后来报社被政府查封,他被困在欧洲。 参与古巴通讯社的工作,与卡斯特罗有私交。创作关于独裁者的小说,为抗议“智利政变”而进行文学罢工,其报告文学被智利政府在圣地亚哥公开销毁。发表了许多公开的政治宣言。
人生体验 童年时接受的民间文学和文化的熏陶,成为他一生的创作源泉。深切关注拉丁美洲的社会变革,探索解决拉丁美洲问题的道路。长年在新闻领域工作,揭露社会黑暗。
写小说的目的 哥伦比亚内战不断,整个拉丁美洲被外来文明侵入,又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没有办法解决自身的社会问题。
小说表现主题 (拉丁美洲)人应该怎样活着?拉丁美洲何去何从?“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
  (1)表层主题:孤独
  《百年孤独》这部小说主要是表现“拉丁美洲的孤独”。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写出哥伦比亚及整个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入侵的屈辱历史,从而启发人们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这种孤独?
  (2)深层主题:摆脱孤独
  《百年孤独》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号召拉美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专制独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愚昧、落后、野蛮,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03
小说的主题是怎样表现的
1.从了解作者和背景中理解小说主题
由于作品具有时代性,是作者对于个人的生活环境、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和个性气质的理解,因而我们在阅读时会有很大的认识差异。一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总是与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理解小说主题时,必须“知人论世”,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熟悉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因此,在阅读小说时,要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生存背景,仔细地分析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念。
2.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小说情节的中心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样发展、怎样解决,无不体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3.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完成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这里的“社会矛盾”与“现实生活”就是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在小说中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分析时假如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就能顺利达到分析主题思想的目的。如《水浒传》,每个人物身上都有着被逼的走投无路的烙印。活不下去造反构成了整个故事的人生。逼上梁山,替天行道,成了小说中一百单八将人物的共同命运。
4.从细节描写探究主题
典型的细节描写是作品的血肉,有了它,人物形象就会丰满感人;丢了它,就会干瘪乏味。要感受人物形象,对细节描写的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在山神庙的细节“入得庙门里,再把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为下文陆谦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了伏笔,因此陆谦等人只好站在庙门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这就“逼”林冲奋起反抗。
5.注意环境描写对主题表达的暗示作用
小说中,环境描写也是为主题表达服务的,它有极强的暗示和伏笔作用。例如鲁迅小说《祝福》,鲁迅先生选择了一个过年的环境,过年是封建传统表现最充分的时节,也是最有温情和温和的时节,但祥林嫂祥林嫂再嫁、儿子被狼吃了、祥林嫂的死,鲁镇的一般民众都表现得冷漠、麻木、无情。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却无丝毫的同情,表现到了残忍的地步,他害怕祥林嫂玷污了他的祖先而不让她参加祭祀活动。他对祥林嫂的歧视毁灭了祥林嫂的生存信心。在新年的祝福声中祥林嫂被扫地出门穷困而死,社会的残忍与默然表现的淋沥尽致,人性的冷酷与穷人的无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社会的症结。
理解小说主题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具限于以上所谈到的几个方面,应当是多侧面的、多角度的,读进去是关键,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要注意虚构与现实的结合,善于思考,善于与人生、社会、人性结合起来综合性的分析、思考,这样我们就会拥有一个全新的视觉。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