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 凉州词》导学单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感悟诗句、走进诗的意境, 是深入理解古诗内涵、体会作者感情的重要一环。
【学习难点】
以一首诗带动学生对同类诗的了解, 既拓展了学生视野, 又增加了学生积累, 让其进一步了解了边塞诗
或苍凉悲壮、或雄浑开阔的美。
【学习过程】
一、知诗人, 解诗题
1. 同学们, 你们喜欢唐诗吗 谁愿意背一首自己熟悉的唐诗给大家听呢
2.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凉州词》。
3.对于王之涣的情况, 你们已查阅过资料, 谁来说说呢
4.读着诗题“凉州词”, 你明白了什么 或有什么疑问
二、解字词, 知大意
1.王之涣的“凉州词”到底唱出了怎样的心声, 描写了怎样的内容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若有不认识的字, 不理解的地方, 请先查字典解决。
2.谁知道“仞”“羌”怎么读
3. 谁愿意把诗流畅地读给大家听
4.诗中有不理解的字词吗
羌笛: 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
玉门关: 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 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杨柳: 在这里有特别的含义,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 赠“柳”表示留念, 于是, 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试想当戍边的将士听到羌笛吹奏的《折杨柳》
的曲子会怎样呢
5. 现在你们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了吗 请想一想, 和父母说说。
6. 谁愿意把诗的意思讲给大家听呢
7.我们了解了诗的意思, 明白了诗的内容, 谁愿意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这首诗呢 希望
能读出诗的节奏。
三、谈感悟, 品诗情
1.同学们, 当我们一遍遍读这首诗时, 你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 那么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诗人抓住远眺的特点, 描绘出了在辽阔的高原上, 黄河仿佛从云间奔腾而来,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 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的景象。由此看出这国防重镇的地势, 是何等的壮阔、险峻、荒凉、孤寂、苍茫。指导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这两句。②“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写出了在荒凉、孤寂、苍茫的孤城之中, 突然听到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凉之曲, 怎不让人肝肠寸断 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曲调, 怎不触动戍人的离愁别恨呢 指导学生再一起朗读这两句。)
2.那么, 戍边的士卒就只有这悲悲戚戚的离愁别恨吗 就中感悟到了什么
3.是的, 不是没有怨, 不是不要怨, 而是怨也没有用。国家得有人保卫, 边防得有人守着呀! 此时如果你是诗人, 站在这荒漠孤城中( 媒体出示荒漠、孤城及哀怨的羌笛声创设的情境, 激发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所以诗人吟道: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所以诗人低沉地吟道: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所以诗人用豁达的语调吟道: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所以诗人慷慨悲歌, 低沉地吟道: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也许士卒们仰望明月, 一起慷慨悲歌, 低沉地吟道: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四、再吟咏, 体诗情
1.如果你是诗人, 面对如此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 请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
2. 让我们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和这首千古名作一起记在心中。( 练习背诵)
五、拓展诗, 升华情
边塞的辽阔荒凉、士卒戍边的孤寂悲苦, 不知引发了多少诗人的诗情,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边塞的诗呢
课外阅读
企鹅的脚为什么不怕冻
[英]米克·奥黑尔
①企鹅同其他生活在寒冷地区的鸟类一样,都已经适应了寒冷的气候,能够尽可能少地散失热量,保持自己身体主要部分温度在40℃左右。但是它们的脚却很难保暖,因为脚上既不长羽毛,也没有鲸脂一类脂肪的防护,而且还有相对较大的面积。
②于是,企鹅通过两种机制来防止脚被冻坏。一种机制,是通过改变向双脚提供血液的动脉血管的直径来调节脚内的血液流量。当寒冷时,减少脚部的血液流量;当比较温暖时,增加血液流量。其实我们人类也有类似的机制,所以我们的手和脚在感到冷时会变得苍白;当觉得暖和时,则变得红润。
③此外,企鹅在其双脚的上层还有一种“逆流热交换系统”。向脚提供温暖血液的动脉血管分叉为许多的小动脉血管,同时,在脚部变冷的血液又通过与这许多动脉小血管紧挨在一起的数目相同的静脉小血管流回。这样,动脉小血管内温暖血液的热量就传递给了与之紧贴的静脉小血管内的逆流冷血,结果,真正带到脚部的热量其实是很少的。
④在冬季,企鹅脚部的温度仅保持在冰点温度以上1℃~2℃,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热量散失,同时也防止了脚被冻伤。鸭子和鹅的脚也有类似的结构,但是,若把它们圈在温暖的室内饲养,过几个星期再把它们放回冰天雪地里,那么它们双脚贴地的一面就会被冻坏。这是因为它们的生理活动已经适应了温暖的环境,通向脚部的血流实际上已经被切断,此时再回到寒冷环境,脚部的温度就会下降到冰点以下。
⑤企鹅的脚不会冻坏之谜,也可以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来加以说明,而且很有意思。
⑥氧与生物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通常是一种强烈的放热反应。一个血红蛋白分子吸收和添加氧原子,要释放出大量的热量(DH)。在相反的逆反应中,当血红蛋白分子释放出氧原子时,通常会吸收同等数量的热量。然而,氧化反应和脱氧反应发生在生物体的不同部分,也就是说发生两种反应所在的分子环境不同(比如说酸度不同),整个过程的结果,则是热量的散失或增加。
⑦具体到南极企鹅的情形,在包括脚在内的外围冷组织中,DH值要比人类小得多。这就带来两个好处。首先,在进行脱氧反应时,企鹅的血红蛋白所吸收的热量大为减少,于是,它的双脚就不容易冻坏。第二个好处来自热力学定律。根据热力学定律,任何一种可逆反应,包括血红蛋白的氧化反应和脱氧反应,较低的温度有利于进行放热反应,而不利于反方向进行的吸热反应。因此,在低温下,对于大多数物种,都是吸收氧的反应进行得比较激烈,而不容易进行释放氧的反应。一个物种所具有的DH值如果相对来说不高不低正合适,那么这就意味着,在冷组织中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不会变高到使氧无法从血红蛋白中脱离出来。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散失( ) (2)红润( )
2.请说说文章第②自然段是如何让读者明白企鹅的脚为什么不怕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本文前四个自然段已经把企鹅的脚不怕冻的原因说明清楚了,所以后面三个自然段可以删去。你赞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自然段中“这就带来两个好处”的“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的目的是提出说明对象。
B.第④自然段介绍企鹅在温暖的室内饲养后便无法适应寒冷环境,这些内容对于解说企鹅的脚为什么不怕冻完全是画蛇添足。
C.第⑤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其作用是承上启下。
D.第⑦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子是对该段第二个好处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