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课前自主
课堂深化
典例剖析
课内针对
课后优化
点击进入
△
物质熔
密度/g/cm3
溶解性
98
易溶于水和乙醇
O
丙三醇
能跟水、酒精
290
26
(C,HO)
以任意比互溶(共61张PPT)
课前自主
课堂深化
典例剖析
课内针对
课后优化
点击进入
△
蒸发(水→变成水蒸
盐水(混合物
C
(3)蒸发→水分不断蒸发,有固体逐渐析出。当蒸
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用余热蒸干
实验步骤
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质
将除去泥沙
以便与加入
粗水
试剂发生反应
加人过量的
除去S
Nac
加入过量的
N
除去Mg
入过量的
除去C
Bac
除去上述反应
生成的沉淀
⑥向滤液中滴
除去过量
稀盐酸至不
产生气泡
重新得
蒸发
食盐晶体课后优化训练
基 础 强 化
1.下列实验操作或仪器的使用图示中正确的是( )
解析 A中滴管不能伸入到容器内;B中不能用手拿蒸发皿;D中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浓H2SO4。
答案 C
2.下列仪器:①试管 ②坩埚 ③量筒 ④蒸发皿 ⑤烧瓶 ⑥集气瓶 ⑦烧杯 ⑧漏斗,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⑧ B. ①②④
C. ①③⑥⑦⑧ D. 都能直接加热
解析 实验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很多,有些不能加热,如量筒、集气瓶、漏斗等;有些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如试管、坩埚、蒸发皿等;有些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如烧瓶、锥形瓶、烧杯等,这些仪器的底面积较大,受热不均时会使仪器炸裂,故应垫石棉网加热。
答案 B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应该注意的事项)中,主要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
B.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 在实验前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
D. 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解析 A、D项都是为了防止药品受到污染;C项是防止装置气密性不好,气体漏出;B项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防止不纯的可燃性气体点燃时发生爆炸。
答案 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过滤的方法可分离CaCO3和NaCl溶液的混合物
B. 为加快过滤,使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
C. 蒸发食盐水时,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D.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样品应放在右盘
解析 CaCO3不溶于水,分离CaCO3和NaCl溶液的混合物,应采用过滤的方法,A正确;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会使滤纸破裂而造成漏液,B错;蒸发食盐水,在加热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C错;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样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D错。
答案 A
5.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
A. AgNO3溶液 B. 稀硫酸
C. 稀盐酸 D. 稀硝酸
解析 BaCl2、NaCl、Na2CO3三种溶液都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沉淀;BaCl2、NaCl与稀盐酸、稀硝酸不反应;NaCl与稀硫酸混合无明显变化,BaCl2与稀硫酸混合产生白色沉淀,Na2CO3与稀硫酸混合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 B
6.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
A. 硝酸钠、氢氧化钠 B. 二氧化锰、氧化铜
C. 氯化钾、二氧化锰 D. 碳酸钾、氯化钙
解析 A项中硝酸钠、氢氧化钠都溶于水,无法用过滤法分离;B项中氧化铜和二氧化锰都不溶于水;D项中碳酸钾和氯化钙溶于水后两者发生反应;而KCl和MnO2可用过滤法分离出MnO2,然后再蒸发滤液可得KCl。
答案 C
7.(1)由下图所示A、B、C三种仪器:请选择下列仪器名称的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①烧杯,②普通漏斗,③圆底烧瓶,④锥形瓶,⑤分液漏斗。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图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操作时的一个错误是________,烧杯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_g。
解析 (1)根据常见仪器的知识回答问题。
(2)天平的托盘应该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天平的平衡原理为: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则烧杯的实际质量:20 g+10 g-2.6 g=27.4 g。
答案 (1)③ ⑤ ④
(2)砝码与烧杯放反了 27.4
8.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现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并用实验检验其中的SO、CO和Cl-。
(1)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操作顺序如下:
①称量样品,②溶解和沉淀,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冷却结晶。
(2)在进行②③④操作时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制得的少量晶体放入试管,加蒸馏水溶解并把溶液分成三份,分装在三支试管里。
①在第一支试管里加入稀盐酸,可观察有________生成,证明溶液中有________。
②在第二支试管里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可观察有________生成,证明溶液中有________。
③在第三支试管里加入足量稀硝酸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可观察有________生成,证明溶液中有________。
答案 (1)过滤 蒸发 (2)搅拌 引流 搅拌
(3)①气泡 CO ②白色沉淀 SO ③白色沉淀 Cl-
能 力 提 升
1.观察下图,若用1000mL水来代表地球上的总水量,则要量取地球上的淡水量,最好选择的仪器是( )
A. 100mL烧杯 B. 50mL烧杯
C. 100mL量筒 D. 50mL量筒
解析 按题给数据计算淡水量为1000mL×3%=30mL,故应选择50mL量筒比较准确。
答案 D
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
A. ①④②⑤③ B. ④①②⑤③
C. ②⑤④①③ D. ⑤②④③①
解析 过量的BaCl2溶液,必须用Na2CO3溶液除去,④必须排在⑤后面,把沉淀过滤后,再加盐酸调节,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故③排在①后面。
答案 C
3.(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为2KClO32KCl+3O2↑,反应后从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已知MnO2为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
A. 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B.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溶解、蒸发、洗涤、过滤
D. 溶解、洗涤、过滤、加热
(2)中学化学实验中,在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实验室制取O2反应后,固体剩余物为MnO2(难溶于水)和KCl(易溶于水),故可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然后过滤可分离出MnO2,对MnO2还需进行洗涤、干燥处理,故B正确。
(2)洗涤沉淀要在过滤器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使蒸馏水自然流出,重复操作2~3次。
答案 (1)B
(2)用洗瓶沿玻璃棒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静置,让蒸馏水自然流出,重复操作2~3次
4.下图是甲同学设计的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应先点燃________(填“A”或“B”)处的酒精灯。
(2)洗气瓶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灯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同学提出甲设计太复杂,可将酒精灯合二为一,去掉B而将尾气导管口旋转到A的火焰上即可,乙同学设计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同学认为甲设计的装置中尾气处理还可以有其他方法,请你为丙同学设计一种合理的尾气处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搞清实验原理,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由于CO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发生爆炸,因此与CuO反应应先通入CO排除装置中的空气,CO又有毒,故应先点燃B处酒精灯进行处理。
答案 (1)B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将未反应的CO转化为CO2,防止污染空气
(4)不合理 A、B并非同时点燃
(5)在导管末端连接一气囊(或贮气瓶)课后优化训练
基 础 强 化
1.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混合物分离的操作分别是( )
A. 蒸馏、蒸发、分液、过滤 B. 蒸馏、过滤、分液、蒸发
C. 分液、过滤、蒸馏、蒸发 D. 过滤、蒸发、分液、蒸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离操作中使用的主要仪器,蒸馏的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过滤的主要仪器是漏斗,分液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蒸发的主要仪器是蒸发皿。
答案 B
2.下列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B. 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
C.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D. 用分液的方法除去四氯化碳中的水
解析 酒精与水互相混溶不能萃取出碘水中的碘。
答案 C
3.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 )
A. 蒸发 B. 蒸馏
C. 过滤 D. 萃取
解析 蒸发和蒸馏主要是从物质沸点的角度考虑,过滤主要是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要考虑溶解性,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需要考虑溶解性。
答案 CD
4.现有一瓶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
物质 分子式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度
甲 C3H6O2 -98 57.5 0.93 可溶
乙 C4H8O2 -84 77 0.90 可溶
据此,将甲和乙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
A. 萃取法 B. 洗气法
C. 蒸馏法 D. 分液法
解析 二者均可溶于水,常温下都是液体,最好的分离方法是蒸馏。
答案 C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 进行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底部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解析 蒸发操作时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不能将水分完全蒸干;蒸馏时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萃取剂的密度不一定比水大。
答案 C
6.下列四组溶液中每组都是三种,其中可用稀硫酸进行鉴别的一组是( )
A. BaCl2溶液、Ba(NO3)2溶液、Na2CO3溶液
B. Na2CO3溶液、BaCl2溶液、KNO3溶液
C. Ba(NO3)2溶液、NaCl溶液、MgCl2溶液
D. Na2CO3溶液、K2CO3溶液、NaCl溶液
解析 A项无法区分BaCl2溶液和Ba(NO3)2溶液;B项与稀H2SO4反应产生气体的是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KNO3溶液;C项中无法区分NaCl溶液和MgCl2溶液;D中无法区分Na2CO3溶液和K2CO3溶液。
答案 B
7.某化学课外小组以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可分解为如下各步:
A. 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 把50mL碘水和15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 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 倒转漏斗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分液漏斗上口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________→G→E→F。
(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萃取与分液的综合操作,应首先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其次注入被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剂,再倒转振荡后将其正置在铁圈中,静置分层后使上口玻璃塞上的凹槽与小孔相通,打开活塞让下层液体流入容器,最后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其顺序是C→B→D→A→H→G→E→F。
答案 (1)C B D H
(2)使分液漏斗下端漏斗颈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让上层液体流出
(3)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E操作时漏斗里液体能顺利流出
(4)CCl4与水不互溶,且碘在CCl4中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得多
8.有五瓶白色固体,它们分别是CaCO3、NaNO3、Ba(OH)2、MgCl2、无水CuSO4,现仅用蒸馏水及已被检出的物质对它们作出鉴别。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在空格内填入需加入的试剂。填写检出物质时须与实验现象上下对应。
答案 (1)CuSO4、CaCO3 蓝色溶液,不溶于水
(2)CuSO4 Ba(OH)2 蓝色沉淀(或蓝色和白色沉淀并存)
(3)Ba(OH)2溶液 MgCl2、NaNO3 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
能 力 提 升
1.下列括号中的物质是除去杂质所需的药品,其中错误的是( )
A. NaCl溶液中有杂质Na2SO4(氯化钡)
B. FeSO4溶液中有杂质CuSO4(铁粉)
C. 生石灰中混有少量石灰石(盐酸)
D. CO2中有少量CO(灼热的氧化铜)
解析 Na2SO4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NaCl,过滤可除去BaSO4,A正确;CuSO4与铁粉反应生成FeSO4和Cu,过滤除去Cu,B正确;生石灰(CaO)和石灰石(CaCO3)均与盐酸反应,C错误;CO与灼热的CuO反应,可除去CO2中的CO,D正确。
答案 C
2.某实验小组只领取到下列仪器或用品:烧杯、铁架台、铁圈、三脚架、分液漏斗、酒精灯、漏斗、滤纸、石棉网、量筒、玻璃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从缺乏仪器的角度看,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项目有( )
A.蒸发 B.过滤
C.萃取 D.蒸馏
解析 蒸发需要的仪器或用品有三脚架、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火柴等;萃取需用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铁圈等;过滤用漏斗、烧杯、铁架台、滤纸、玻璃棒等;蒸馏需用温度计、冷凝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尾接管、锥形瓶等。
答案 D
3.“春泛盐,秋泛硝。”有些地区的盐碱地里春天会析出食盐,到了秋天,又会析出芒硝(Na2SO4·10H2O)。该地区某中学的同学们对“硝”的成分产生了争议,甲小组同学认为“硝”中只含有硫酸钠,乙小组同学认为“硝”中既含有硫酸钠,又含有氯化钠。为了验证猜想,他们采集了样品,加适量水完全溶解后,过滤,滤液备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探究实验吧!
探究过程:
(1)甲小组同学的实验如下:
取少量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硝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小组同学的实验如下:
取少量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如果乙小组的观点正确,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甲、 乙两小组的实验设计哪个合理,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检验可溶性硫酸盐和可溶性氯化物的方法,为了证明“硝”的成分,对SO、Cl-均要检验。
答案 (1)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BaCl2+Na2SO4===BaSO4↓+2NaCl
(2)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3)乙小组合理,甲小组在实验中没有证明含氯化钠(或乙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既证明了含有硫酸钠,又证明了含有氯化钠)。
4.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分离NaCl和C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
填空和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化学式为________,写出B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此实验方案分离得到的NaCl,经分析含有杂质,该杂质的名称为________,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Cl,请你改进该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测定该样品中NaCl和CaCl2的质量比,某同学称量干燥的B的质量和A的质量,你认为这样设计能否达到目的________(填“能”或“不能”)。
解析 向混合物溶液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后,发生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生成的沉淀B为CaCO3,加入盐酸后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溶液蒸发干燥后可得CaCl2。原滤液中含有NaCl以及加入的过量的Na2CO3,直接蒸发结晶得到的晶体中含有Na2CO3杂质,可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除去Na2CO3后再蒸发结晶,从而得到较纯的NaCl。根据B物质即CaCO3的质量可以求得混合物中CaCl2的质量,若再称量原混合物A的质量,则可以求得样品中NaCl和CaCl2的质量比。
答案 (1)CaCO3
CaCO3+2HCl===CaCl2+H2O+CO2↑
(2)碳酸钠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
(3)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