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第二章第二节(课件+课后优化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一号:第二章第二节(课件+课后优化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0-11 18:25:39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课前自主
课堂深化
典例剖析
课内针对
课后优化
点击进入
△课后优化训练
基 础 强 化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氯化钠固体       B. 硫酸钾溶液
C. 碳棒 D. 熔融氢氧化钾
解析 本题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能导电,二是属于电解质。A中氯化钠固体属于电解质,但固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故不能导电;B中硫酸钾溶液能导电,但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C中碳棒主要成分是石墨,是一种单质,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
答案 D
2.下列物质中,不能电离出酸根离子的是(  )
A.Ca(OH)2 B.KMnO4
C.KCl D.NaHSO4
解析 Ca(OH)2是碱,电离出的是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其他三种物质均能电离出酸根离子。
答案 A
3.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氢离子的是酸
B. 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的是碱
C. 化合物电离时,只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是盐
D. 酸根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解析 根据酸(碱)概念中的“全部”二字,可判断A、B错;C中应表述为“电离时,有金属(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生成的化合物叫盐”,如NaHSO4电离时,除生成Na+、SO外,还有H+,但它仍是一种盐;D中酸有含氧酸与非含氧酸之分,非含氧酸的酸根中不含氧元素,含氧酸的酸根中含氧元素,D正确。
答案 D
4.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Al2(SO4)3===2Al3++3SO
B. Na2SO4===Na++SO
C. Ca(NO3)2===Ca2++2(NO3)2-
D. Ba(OH)2===Ba2++OH2-
解析 电离方程式应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B中,电荷不守恒,钠原子不守恒,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SO;C中,硝酸根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Ca(NO3)2===Ca2++2NO;D中,氢氧根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
答案 A
5.一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甲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乙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NaCl是非电解质
B. NaCl溶液是电解质
C. NaCl在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D. NaCl溶液中的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
解析 甲中不导电是因为NaCl固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乙中导电是因为NaCl在水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NaCl是电解质,NaCl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答案 C
6.有关电解质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Na2O、CaO等物质熔融状态时都导电,因此它们都是电解质
B. HCl、H2SO4液态时都不导电,因此它们都是非电解质
C. 易溶于水的化合物都是电解质
D. 浓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
解析 Na2O、CaO是化合物,熔融状态能导电,故它们是电解质,A正确;HCl、H2SO4溶于水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B错误;NH3、蔗糖易溶于水,但它们均为非电解质,C错误;蔗糖的浓溶液不导电,导电与离子浓度等有关,D错误。
答案 A
7.以下反应会导致溶液导电性减弱的是(  )
A. Na2SO4溶液加入BaCl2固体
B. Ba(OH)2溶液中加入CuSO4(少量)固体
C. NaOH溶液通入HCl
D. H2O中加入NaCl固体
解析 导电性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及所带的电荷有关,在A中虽然生成了BaSO4沉淀,但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大了,导电性并没有减弱;B项中生成了两种不溶物,溶液中离子浓度显著降低,故B中导电性减弱;C中NaOH与HCl反应生成了NaCl和水,而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不大,因此导电性变化不大;D中溶液离子浓度会增加,导电性会增强。
答案 B
8.以下12种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①Cu ②NaCl ③NaHSO4 ④SO3 ⑤H2SO4 ⑥C2H5OH(酒精) ⑦CaCO3 ⑧BaSO4
⑨Cu(OH)2 ⑩Fe(OH)3  NaOH  NH3·H2O
请按下列分类标准回答问题。
(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
(2)能电离出H+的是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
(3)属于碱的是________,其中属于难溶性碱的是________。
(4)属于难溶的盐是________。
答案 (1)②③⑤⑦⑧⑨⑩
(2)③⑤ ⑤
(3)⑨⑩  ⑨⑩
(4)⑦⑧
能 力 提 升
1.物质M在水中发生如下电离:M===X2++2Y-,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M可能是酸 B. X2+一定是金属离子
C. Y-是OH- D. M一定属于盐
解析 根据离子所带电荷分析,可知X2+不是H+、NH,必定为金属离子;M不一定为盐,如Ba(OH)2===Ba2++2OH-,电离形式与题干相同;Y-不一定是OH-,如BaCl2===Ba2++2Cl-,电离形式与题干相同,故只有B正确。
答案 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导电性很差,所以水是非电解质
B.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
C. 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 NaCl和HCl都是电解质,所以它们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解析 水是电解质能电离出H+与OH-,A错;部分氧化物也属于电解质,如Na2O、CaO,C错;HCl在熔融状态下只存在HCl分子,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D错。
答案 B
3.下列有关混合物、纯净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
纯净物 混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纯盐酸 水煤气 硫酸 干冰
B. 蒸馏水 蔗糖溶液 氧化铝 二氧化硫
C. 胆矾 氢氧化铁胶体 铁 碳酸钙
D. 水银 澄清石灰水 氯化铜 碳酸钠
  解析 纯净物是由同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而在两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盐酸为HCl的水溶液,一定为混合物,则A错;C项中铁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则C错;D项中Na2CO3为电解质,则D错。
答案 B
4.已知Ca(OH)2、CaCO3和Ca(HCO3)2都是电解质,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将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的空格处。
实验操作 灯泡亮度变化
(1)通入CO2之前 亮
(2)开始通入CO2时
(3)恰好完全沉淀
(4)沉淀完全后,继续通入过量CO2
(5)再通入CO2
  解析 通CO2之前溶液中含有Ca(OH)2电离产生的Ca2+、OH-,灯泡亮;通入CO2发生反应CO2+Ca(OH)2===CaCO3↓+H2O,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减少灯泡由亮变暗;当CO2与Ca(OH)2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的离子很少,灯泡熄灭;当沉淀完全后,继续通入过量CO2,发生反应CO2+H2O+CaCO3===Ca(HCO3)2,Ca(HCO3)易溶于水,且能电离出Ca2+、HCO,溶液又变亮;再通入CO2,溶液中离子浓度几乎不变,灯泡明亮程度与操作前几乎不变。
答案 (2)由亮变暗
(3)熄灭
(4)又变亮
(5)明亮程度与操作前几乎不变(共42张PPT)
课前自主
课堂深化
典例剖析
课内针对
课后优化
点击进入
离子全部是O

化合物电离阴离子全部是H碱
属离子(或NH)

酸根离

电解质
解质
相同点
均为化合物
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
点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

本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
区别下自身能发生电离
下自身不能发生电离

属氧化物
所含(
物质盐
酸性气态氢化物:N
类型
N
部分有机物:蔗糖、酒
活泼金属氧化物:Na
精、C
物质名称化学式类别为
电离方程式
HNO
硝酸

H+NO
Fecl
氯化亚铁FeC1
2C1
熟石灰Ca(OH)

20H
硫酸镁
Mgso

Mg+so
KMnO
高锰酸钾|KMnO
k +Mno
(NH), CO
碳酸铵(NH4)2CO3盐
2nH +co
物质名称化学式类别
电离方程式
硝酸
Fecl
熟石灰
硫酸镁
高锰酸钾
碳酸铵课后优化训练
基 础 强 化
1.下列实验中,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 氢气还原氧化铜
B. 盐酸与K2SO4溶液混合
C. 降低饱和KNO3溶液的温度
D. K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解析 H2还原氧化铜不是离子反应;盐酸与K2SO4不发生反应;降低饱和KNO3溶液温度,析出晶体,不是化学变化;只有KOH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OH)2沉淀是离子反应。
答案 D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凡是盐,在离子方程式中都要以离子形式表示
B. 离子互换反应总是向着溶液中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C. 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一样
D. 复分解反应必须同时具备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才能进行
解析 难溶性盐如CaCO3、BaSO4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化学式,A错;离子互换反应能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气体、沉淀和水等,反应发生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B正确;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而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Ba2++2OH-===BaSO4↓+2H2O,二者不同,C错;复分解反应只要具备离子反应发生的一个条件即可进行,D错。
答案 B
3.如表是某矿物质饮用水的部分标签说明
则该饮用水中还可能较大量存在(  )
A. OH-         B. Ag+
C. Na+ D. Ca2+
解析 OH-与Mg2+不共存;Ag+与SO、Cl-不共存;Ca2+与SO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 C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Ca2++H2O+CO2↑
B.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C.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H2O
D. 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混合OH-+H+===H2O
解析 根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应该用化学式表示的(气体、沉淀、水、弱酸、弱碱、氧化物、单质等)是否书写正确;应该删掉的离子是否删去;是否配平(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电子守恒),检查各项。B中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
答案 B
5.重金属离子具有毒性。实验室中有甲、乙两种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有毒离子为Ba2+,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则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A. Cu2+和SO B. Cu2+和Cl-
C. Na+和SO D. Ag+和NO
解析 根据题意,甲溶液应该是Ba(OH)2溶液,要求甲、乙两种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则Ba2+结合SO生成BaSO4,OH-应与Ag+或Cu2+产生沉淀,又因SO与Ag+不共存(二者结合成微溶物Ag2SO4),只有A符合题意。
答案 A
6.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H++OH-===H2O
B. CO+2H+===H2O+CO2↑
C. Zn(OH)2+2H+===Zn2++2H2O
D. Mg2++2OH-+Ba2++SO===BaSO4↓+Mg(OH)2↓
解析 H+代表强酸,如H2SO4、HCl、HNO3等,OH-代表强碱,如NaOH、KOH等,A项表示强酸和强碱的多个反应;CO表示可溶性碳酸盐,如K2CO3、Na2CO3、(NH4)2CO3等,H+代表强酸,B项可表示可溶性碳酸盐和强酸的多个反应;C项表示Zn(OH)2和强酸的多个反应。
答案 D
7.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写出所用试剂及离子方程式。
(1)CaCl2(HCl)试剂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HCl)试剂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O2(CO2)试剂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除去杂质不能再引入新的杂质,O2中的CO2应用NaOH溶液除去,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除去CO2,因澄清石灰水溶液较稀,可能CO2除不尽。
答案 (1)CaCO3固体 CaCO3+2H+===Ca2++H2O+CO2↑
(2)饱和NaHCO3溶液 HCO+H+===H2O+CO2↑
(3)NaOH溶液 2OH-+CO2===H2O+CO
8.某有色电解质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H+、Cu2+、CO、OH-、Cl-,你认为一定有的离子是________,一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____,还需进一步确认的离子是________。
解析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该有色溶液含有Cu2+,因CO、OH-与Cu2+反应不能存在,说明溶液中含Cl-,与Cl-反应的Ag+不能在溶液中存在,不能确定H+是否存在。
答案 Cu2+、Cl- OH-、CO、Ag+ H+
能 力 提 升
1.某溶液遇石蕊试液显红色,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H+、NO、Ca2+、Cl-
B. Cu2+、SO、HCO、Na+
C. Fe2+、NO、OH-、Ba2+
D. MnO、SO、NO、CO
解析 能使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是酸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H+,B项中HCO和D项中CO均不与H+共存;C项中Fe2+与OH-、H+与OH-不能共存。
答案 A
2.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CaCO3和HCl、K2CO3和HCl
B. BaCl2和H2SO4、Ba(OH)2和H2SO4
C. HCl和Na2CO3、HCl和NaHCO3
D. NaOH和H2SO4、Ba(OH)2和HNO3
解析 A中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aCO3+2H+===Ca2++H2O+CO2↑和CO+2H+===CO2↑+H2O;B中离子方程式分别为Ba2++SO===BaSO4↓和Ba2++2OH-+2H++SO===BaSO4↓+2H2O;C中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O+2H+===CO2↑+H2O和HCO+H+===CO2↑+H2O;D中离子方程式均为H++OH-===H2O。
答案 D
3.某溶液中含有Ba2+、Cu2+、Ag+,现用NaOH溶液、盐酸和Na2SO4溶液将这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分离。其流程图如图,则
(1)沉淀的化学式:沉淀1________,沉淀2________,沉淀3___ ____。
(2)写出混合液+A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溶液+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使Ba2+、Cu2+、Ag+逐一沉淀分离,必须考虑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由于OH-、SO均能同时与两种阳离子生成沉淀,故应先加入盐酸。除去Ag+,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g++Cl-===AgCl↓,然后再加NaOH(或Na2SO4),除去Cu2+(或Ba2+)。
答案 (1)AgCl BaSO4[或Cu(OH)2] Cu(OH)2(或BaSO4)
(2)Ag++Cl-===AgCl↓ Ba2++SO===BaSO4↓[或Cu2++2OH-===Cu(OH)2↓]
4.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的哪种粒子(H2O、H+、SO)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下图所示Ⅰ、Ⅱ和Ⅲ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某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Ⅰ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Ⅲ,在Ⅱ中加入稀硫酸后氧化铜溶解,则进一步确认的实验操作是:在Ⅲ中先加入________,再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既基础又灵活,以学生非常熟悉的CuO与H2SO4的反应为起点,去探究硫酸中的H+、SO和H2O三种微粒中哪种微粒使CuO溶解,在Ⅲ中应先加入可溶性的硫酸盐,以证明CuO的溶解过程中SO不起作用,然后再加入稀硫酸,从而证明CuO溶解是硫酸中的H+起作用。(4)加入HNO3、HCl等均可使CuO溶解。
答案 (1)H2O、H+、SO中的某一种微粒能使CuO溶解
(2)水不能使氧化铜溶解,而是另外的H+、SO两种粒子的一种粒子使CuO溶解
(3)Na2SO4(或K2SO4等) 稀H2SO4
(4)氧化铜固体溶于稀H2SO4是稀硫酸中的H+在起作用,而H2O、SO两种粒子都不能使CuO溶解
(5)CuO+2H+===Cu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