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1 09:29:45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学习目标
《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但那毕竟是文学作品。而在历史上,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的局面是怎样的呢?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又是如何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呢?
学习目标
第16课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知道三国各自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1.背景
东汉末期,政局混乱。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和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实力强大,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目标导学一:官渡之战
曹操,字孟德。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农民起义中势力壮大起来。
袁绍,字本初,出身“四世三公”,是当时最大的军阀。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保证了军粮供应和流民生计,实力不断增强。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招揽人才,重用人才
招募流民和兵士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曹操为了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曹操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的辅佐为曹操成就大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阅读材料,说一说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有哪些?
2.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
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经济上:
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曹操出奇制胜,火烧乌巢)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3.官渡之战概况
4.经过
三四万人
曹 操
十万人
袁 绍
延津
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以少胜多

思考: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发展经济
军事上:唯才是举,重用人才,发展军事实力
袁绍用人多疑,骄傲轻敌,治军不严,战斗力不强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统一全国
目标导学二:赤壁之战
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壮心”到底是什么呢?
1.背景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曹军占领荆州后,孙权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2.赤壁之战概况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败(孙刘出奇制胜,火烧赤壁)
公元208年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示意图
战 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公元200年
曹军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 曹军
曹军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夜烧军粮
联合 诈降 火攻
袁军(袁绍) 曹军(曹操)
时 间
作 战
双 方
特 点
简单经过
结 果
影 响
3.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
以少胜多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特点
两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胜方取胜的原因都有指挥得当、运用巧妙的策略及军队战斗力强等因素,而败方失败的原因都有指挥者骄傲轻敌、指挥失误等因素;
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原因
曹军来自北方
不习惯水战
曹操骄傲自满
孙刘联军
战术得当
缺乏统
一全国
的实力
(根本)
3.讨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袁绍的一个谋士曾劝他派部队驻扎在屯粮处,以防曹军偷袭。另一个谋士许攸建议他派兵去偷袭。袁绍都不采纳。后来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袭击袁军屯粮处。
材料二:赤壁之战前,曹操考虑到将士大部分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就下令把战船连锁在一起,以便平稳。孙刘联军经过商议,让黄盖假意降曹,最后火烧曹营。孙刘联军水陆并进,大败曹军。
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结局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①军事力量的强弱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
②指挥者善于用人,战略战术正确也能取胜。
③要谦虚谨慎,骄兵必败。
④要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⑤团结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
4.我们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功首罪魁非两人,
遗臭流芳本一身。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5.你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曹操?
探究: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个阴险疑诈的奸臣吗?
曹 操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1.三分天下
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目标导学三:三国鼎立
2.形成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220年
221年
229年
洛阳
建业
曹丕
刘备
孙权
2.形成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3.三国经济发展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翻车
合作探究
结合《曹操·蒿里行》从国家政治、经济状况对比,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进步还是倒退?
经济:
政治:
东汉
三国鼎立
中央政权衰败,州牧拥兵割据,战乱不断
三国鼎立,结束割据混乱,政局相对稳定
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
曹魏重视农业,孙吴开发江东,蜀汉改善民族关系,开发西南
进步
课堂小结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曹操
孙权
官渡之战(200年) 统一北方
联合抗曹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赤壁之战(208年)
随堂练习
1.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____
A.曹操和袁绍
B.曹操和孙刘联军
C.孙权和刘备
D.袁绍和孙刘联军
A
2.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的相同点是____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有孙权参加
③都采用了火攻 ④都是以少胜多
⑤都是军阀之间的斗争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D
3.220年建立魏国的是______
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曹丕
4.下列人物属于三国时期的是______
①孙权 ②曹操 ③刘备 ④曹丕
⑤诸葛亮 ⑥袁绍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D
C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知道三国各自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但那毕竟是文学作品。而在历史上,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的局面是怎样的呢?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又是如何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呢?
二、学习新课
目标导学一:官渡之战
1.背景
东汉末期,政局混乱。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和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实力强大,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曹操,字孟德。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农民起义中势力壮大起来。
袁绍,字本初,出身“四世三公”,是当时最大的军阀。
材料研读:
阅读材料,说一说曹操势力壮大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曹操为了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材料二:曹操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的辅佐为曹操成就大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招揽人才,重用人才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保证了军粮供应和流民生计,实力不断增强。
招募流民和兵士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2.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
经济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3.官渡之战概况
4.经过
5.思考: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发展经济
军事上:唯才是举,重用人才,发展军事实力
袁绍用人多疑,骄傲轻敌,治军不严,战斗力不强
目标导学二:赤壁之战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壮心”到底是什么呢?
统一全国
1.背景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曹军占领荆州后,孙权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2.赤壁之战概况
3.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
两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胜方取胜的原因都有指挥得当、运用巧妙的策略及军队战斗力强等因素,而败方失败的原因都有指挥者骄傲轻敌、指挥失误等因素;
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3.讨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
4.我们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材料一:袁绍的一个谋士曾劝他派部队驻扎在屯粮处,以防曹军偷袭。另一个谋士许攸建议他派兵去偷袭。袁绍都不采纳。后来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袭击袁军屯粮处。
材料二:赤壁之战前,曹操考虑到将士大部分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就下令把战船连锁在一起,以便平稳。孙刘联军经过商议,让黄盖假意降曹,最后火烧曹营。孙刘联军水陆并进,大败曹军。
①军事力量的强弱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
②指挥者善于用人,战略战术正确也能取胜。
③要谦虚谨慎,骄兵必败。
④要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⑤团结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
5.你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曹操?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目标导学三:三国鼎立
1.三分天下
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2.形成
3.三国经济发展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三、合作探究
结合《曹操·蒿里行》从国家政治、经济状况对比,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进步还是倒退?
总的来说,三国鼎立是从分裂到统一的过渡、转变时期,为西晋的短期统一乃至隋朝的大一统奠定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
四、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关于本课时内容,我们可以用数字来概括。
一种局面:三国鼎立
两场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三分天下:魏蜀吴
四个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随堂练习
1.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____
A.曹操和袁绍
B.曹操和孙刘联军
C.孙权和刘备
D.袁绍和孙刘联军
2.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的相同点是____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有孙权参加
③都采用了火攻 ④都是以少胜多
⑤都是军阀之间的斗争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3.220年建立魏国的是______
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曹丕
4.下列人物属于三国时期的是______
①孙权 ②曹操 ③刘备 ④曹丕
⑤诸葛亮 ⑥袁绍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