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偷吃了灵药而奔月的嫦娥,代表了古时人们对神秘月球的无限向往。
1969年7月21日,这一梦想终于变成现实,人类登上了月球。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环绕地球飞行14圈,次日在内蒙古安全降落。这次为期21小时的太空之旅,使中国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自主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将花月夜》
月亮上的足迹
教 学 目 标
1. 快速阅读课文,较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 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3. 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4. 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读一读,写一写
海域 畅谈 椭圆 铁锹
船舱 摄取 遐想 里程碑
Yù chàng tuǒ qiāo
Cāng shè xiá bēi
第一步:读 通 课 文
词语释义:
畅谈:
昂首挺立:
遥遥在望:
可望不可即:
尽情地说。
仰着头直立着。
形容距离远可以望见。
只能够望见而不能接近。
懂 题 意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登月的足迹。
懂作者、懂体裁
作者是 :
体裁是:
朱长超
科学小品文
第二步:读懂课文
懂 结 构
1、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美国宇航员于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登上了月球。时间顺序。
2、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明确: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返回地球
3、在书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并且了解整个事件是如何发展的。
时间 事件进展 时间 事件进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
离地9分5秒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
19日晚8点33分
19日晚9点32分
20日上午7点32分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
11点51分
11点56分20秒
22日0点15分
22日上午6点35分
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
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宇航员进入梦乡
飞船飞过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登月舱打开舱门
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人类登上月球
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1日上午11点39分
飞船进入大气层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
写法特点:
1、一是渲染。文章的1、2段进行了渲染,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注意。
2、明晰有序的时间线索。
3、生动的语言描述。a、恰当的描述;b、用数字说话;c、叙中有议论。
懂 写 法
懂 主 旨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
表现了人类
赞美了
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探索太空的伟大气魄,
人类的聪明才智。
懂练习
1、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2、课文哪一段揭示了人类登月的意义 如何理解这句话?
3、作者在文章中用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了什么作用?
4.本文以平实的语言,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3树立纪念碑
4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实验
5.插上美国国旗
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2、最后一段。“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3、作用是:它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4、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
懂课后练习
1、完成想像作文。
2、搜集有关月亮的资料。如:月亮的别称、写月的古诗词、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月球的起源、构造、月亮与地球及人类的关系、人类登月的历史等。
拓展延伸:
1、想像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2、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3、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4、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