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2 08:4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执教:
教学意图:
“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活动。因此,这篇课文围绕“以读悟情”设计教学,始终牢牢把握“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毛主席的美好品质。如揭示课文题目后,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题目,从读得正确到读出一定的语感;初次接触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进行“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在多次朗读后,让学生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话,开展竞赛,读出自己的理解;学完课文后,补充一定的阅读材料等。这些多角度、多形式的“读”使学生和文本展开了较有深度和广度的对话,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下载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师)
给课文后面的生字组词;将这篇课文大声地朗读3遍,想想写了什么;
读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毛主席是谁。(学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会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悟饮水思源的道理。
课前准备:生字,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认识“吃、忘、井、村”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两个偏旁,会
写“吃、叫、主、江”等7个生字和“横折弯”笔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听歌曲
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好吗?(播放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师: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
生:听到了毛主席。
师:你知道毛主席是什么人吗?
生:他是我们国家的主席……
2、教师为学生做人物简介。(课件展示毛主席的照片,介绍毛主席的革命历程。)
师:毛主席是一位杰出的领袖,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人们唱给他的歌更是不绝于耳。
3、总结:是呀,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为中国的革命奉献了一生。他就像那红红的太阳,让人感到温暖,让人感到亲切。
4、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瑞金城外的沙洲坝,看看那里的乡亲们是怎样怀念毛主席的,好吗?(板书课题:吃水不忘挖井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认读它们。比一比,看谁读得又正确又响亮,而且能记住它们。
(3)标出自然段。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
三、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小组内抽读生字。
出示生字:“吃 忘 井 村 叫 毛 主 席 乡 亲 战 士 面 主
江 住 没 以”
2、找到难理解的词语:
“瑞金、领导、革命、解放。”
3、汇报交流,分享记字方法。
(1)认识新偏旁“心”“广”。
(2)教师课件出示含有生字拼音的词,学生运用开火车法认读。
(3)出示没有拼音和词语的生字,学生认读。
(4)交流识字方法,学生自由汇报,使学生加强对生字的识记。
4、读课文解疑。
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次“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在语言环境中继续识字。
(1)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指导学生通顺、流利地读课文,并进行评价。
(2)同桌互助理解词语。
(3)自由读文,思考提出的问题哪些是可以回答的。
师:谁“不忘挖井人”?指名读,男女生齐读。
生:沙洲坝的村民们。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指导书写
1、认读“吃、叫、主、江、住、没、以”,并组词。
2、重点指导:吃、没、以。
(1)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结构特点。
(2)观察教师范写,讲解笔顺,学习新笔画“横折弯”。
3、学生描红、临摹。教师播放音乐、指导书写、提示学生书写姿势。
4、学生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搜集更多的关于毛主席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会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7个生字,让我们和这些生字及它们的朋友打个招呼,你们愿意吗?
2、认读生字:“吃 忘 井 村 叫 毛 主 席 乡 亲 战 士 面 江 住 没 以”
3、认读词语:挖井、战士、不忘。
4、用“不忘”练习说话。
5、过渡:同学们太棒了,希望你们在学习课文时表现得更加出色。毛主席是伟大的,人们世世代代歌颂他,赞美他,因为他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财富”。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瑞金城外的沙洲坝,去寻找毛主席昔日的身影。
二、回顾课文,质疑问难
1、浏览课文,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2、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解答?
预设:(1)毛主席和战士们为什么要给乡亲们挖井?
(2)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什么不同?
三、体会缺水困难和有了井后的好处
1、出示水井图片: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幅图,这是什么?(这是一口井。)这就是毛主席帮助乡亲们挖的那口井。毛主席为什么要挖这口井呢?谁从课文中找出了答案?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句子)还有谁也找到了这句话?看看你能不能读得比他好。
2、在老师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说过这样一段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连洗手帕的水都没有,可见,那里是多么干旱啊!
3、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沙洲坝没有水,会遇到哪些困难?
4、学生想象,自由汇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现在让你再来读读这句话,你想怎样读?
课件出示句子:
“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1)“很远”说明了什么?
(2)启发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6、毛主席见到人们面临着缺水的困难,他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这口井。有了这口井以后,人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7.过渡:今天,老师把这又清又甜的井水带来了,谁想喝?喝了这口水,你想说什么?(这水真甜呀!)喝了这口水,你想到了谁?(毛主席。)喝了这口水,你感受到了什么?(毛主席真是个大好人呀!)喝了这口水,你想对毛主席说什么?(谢谢您为我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喝了这口水,你觉得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能处处关心人民群众的人。)
8、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读一读第1、2自然段。
四、体会人民对毛主席的怀念之情
1、过渡:毛主席这样关心人民,那沙洲坝的人民又是怎样怀念他的呢?(指名读第3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乡亲们做了一件什么事?
(2)看课文插图,石碑上刻着什么?
2、引导:谁知道石碑上说的“不忘挖井人”的人指的是谁?(沙洲坝的乡亲们。)
3、出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指导学生理解“时刻”这个词:新中国成立以后,沙洲坝的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饮水思源,忘不了是毛主席为他们带来了新生活,于是就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4、引读:
当他们看到这口井时,毛主席带领战士们挖井的情景历历在目——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当乡亲们喝着那新鲜的井水时,毛主席仿佛微笑地看着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人们想念毛主席,尊敬毛主席,一股股暖流在乡亲们的心中激荡——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5、小结:如今,我们的祖国变得富强而美好,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每年都会有许许多多游客到瑞金参观,而且一定要喝上一口井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有了毛主席,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家都想念毛主席。)是的,不仅仅是沙洲坝的人民怀念毛主席,全国人民也忘不了毛主席。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披肝沥胆,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呕心沥血,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
6、指导学生带着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把课文齐读一遍。
7、简介毛主席的其他事迹。
  学生先交流自己对毛主席其他事迹的了解,体会毛主席的品质,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补充。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被人帮助或者帮助过别人的事呢?
五、实践活动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毛主席的故事。
2、利用班会讲解毛主席的故事。
板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困难
解放前
毛主席挖井
饮水思源
吃水不忘挖井人
解放后乡亲们立碑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水的来之不易,我让学生先了解沙洲坝的
地理环境,出示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让学生大声朗读,想象沙洲坝人民缺水的生活是多么不方便,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缺水带来的烦恼,使孩子们切实体会到沙洲坝人民生活的不容易。
2、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通、读顺,抓住重点词句想象读,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品质,从而理解乡亲们饮水思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