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主题阅读拓展练习
班级: 姓名: 建议时间: 30分钟
一、读古文故事《伯牙鼓琴》,完成要求。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 )乎鼓琴,( )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 )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 )琴绝(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5分)
2.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文中下列字词的意思。(4分)
志:____________________ 太山:____________________
少选____________________ 汤汤: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古文的意思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牙鼓琴》这个传说“美”在哪里?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忧天
①忧天,人类才可自救。
②不必援引枯燥的数据,不必借用古老的格言,我们只需用肉眼仰望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
③“_________________,一行白鹭上青天”,那四种颜色——( )、( )、白、青,为什么那样清晰,只是因为那时的“天”是“原天”,清澈、透明得近乎庄子笔下的“无”——无尘、无垢、无形、无秽。
④今天全世界每年有56亿吨矿物燃料变成烟尘,滞留在大气中,老实说,我们不仅失去了“原天”本身,此外还失去了原云、原霞、原雨、原雪、原气……
⑤不必讳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无一块净土。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铬沉积,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⑥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于流星撞击地球产生的有毒烟尘,今天呢?
⑦今天,地球上每天大约有400万人患上各种环境病。和“龙”比肩的物种——“虎”,9个亚种已灭绝4个;仅仅50年,亚洲的虎总量就由6万多只锐减为2000余只,中国境内的虎则由2万多只暴减为几百只。
⑧人类唯一的生存场——地球,已经在呻吟,在呼喊:“我好痛……”
1.成语填空:____________。(1分)
2.第②自然段中“原稿”___________________,“复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2分)
3.在第③自然段中的横线上填写诗句,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2分)
4.第⑤自然段中为什么不以城市为例作说明,最恰当的说法是( )。(2分)
A.城市人口密集,污染不严重。
B.边远地方的污染已经很严重,以此说明城市的污染更严重。
C.边远地方人迹罕至,都已被污染,更能说明人类生存空间已无一块净土。
5.第⑦自然段中,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本段文字旨在说明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意思对即可)。(4分)
6.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你有哪些好的建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看京剧
晚7时15分,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梨园剧场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游客,正翘首以待,等待着观赏今晚的剧目。
7时30分,开场的锣鼓骤然响起,观众席上的灯光暗了下去。在清脆激扬的乐曲声中,身穿中国民族服装的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三岔口》《秋江》《水漫金山》等一出出京剧传统保留剧目展现在观众面前。精彩的武打、优美的舞蹈和圆润动听的唱腔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显示出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记者身处观众席中,偷眼向四周看去,只见不远处,一位金发碧眼的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所吸引,每当打到紧要处,就不由自主地抓紧身边男友的手。而当《秋江》的男女主人公出现在舞台上时,记者身边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便陶醉在悠扬的旋律和美妙的舞蹈中,情动处,甚至伴着台上的轻歌曼舞,用脚打起了拍子。
《水漫金山》的演出开始了,剧场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白娘子、小青大战法海,那英武俊美的亮相,令人眼花缭乱的花枪,还有一连串的毽子小翻,都博得了满场叫好声。特别是白娘子力战群敌时的踢枪绝技,更是惊得“老外”们目瞪口呆,情绪高涨。
掌声,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观众席里,接连不断亮起闪光灯的白光。一位中年男子情不自禁地跑到台口,不住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一些观众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也开始运转……
1.短文按照______顺序,描绘了人们在____________看京剧《三岔口》《秋江》《水漫金山》时的情景。(2分)
2.本文运用了生动的词语描绘这场精彩的演出,请将下列词语按要求归类。(填序号)(4分)
①圆润动听 ②轻歌曼舞 ③出神入化
④清脆激扬 ⑤眼花缭乱
(1)乐曲声:_________ (2)唱腔:_________
(3)舞蹈:_________ (4)武打:_________
3.“掌声,春雷般的掌声”一句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侧面(正面侧面)描写的手法,借观众的表现写出了京剧节目的精彩。请你试着用这样的手法写一写观看其他表演的场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风吹白鸽拨琴弦
黄舒灿
①英国街头,在伦敦的鸽子广场,感受到的不只是异乡风情。
②这天,云淡风轻,我在熙熙攘攘的广场上慢慢逛,细细看,在转眼的瞬间,一位老人映入眼帘。
③我驻足,观察着他:他穿着米黄色风衣,戴着一顶黑帽子,鼻梁上,深色镜框下镶着一双深邃的蓝色眼睛。他坐在藤木长椅上,手拿着原木色吉他,独特的气质,合适的穿着,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④他布满皱纹的手,开始缓缓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绵延流出。我的目光停留在他的指尖,他的手法变化多端,节奏轻快,手指的转换让我目不暇接。突然,他双眼微闭,身体有节奏地晃动。这不用琴谱的曲子,却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我心里不由得暗自赞叹。
⑤在他正前方的琴袋里,装满了铜币。这些铜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如此和谐。一曲终了,我缓缓走上前,俯身弯腰,几枚铜币轻轻落下,声音清脆,这是我对他琴声的致谢。我望着他,笑了笑,本想夸赞他的琴技高超,却觉得此刻无言胜有言,他也回报一个慈祥的笑容。
⑥我正准备转身而去时,又一曲响起。开始反复快奏回旋,似流水潺潺,清澈明丽。忽而节奏轻快,伴着拍打琴身,如二重奏般奇妙。一会儿琴风又突转,像悲伤的颂歌,叙述着忧愁。最后高亢激昂,让人赞叹。他好像在变着世间最高超的魔术,浮动的手影,颤动的琴弦,如此契合。
⑦我不打算再去繁华的商店,便走向他对面的环石椅,背靠着花坛,静静地坐着,远远地望着,微闭双眼,陶醉在这无限的美好中。
⑧“小姑娘,你也在听他弹吉他吗?”一位东方中年女士问我。“对的。”我微笑回答。“其实你别以为他是卖艺的。我移居到剑桥五年了,常常在广场看到他。后来听人说他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而且现在生活也很富足,但是他就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来这里弹吉他,本来只是为了传播快乐,后来竟有人把他当作卖艺的,给他钱。开始时他有些手足无措,但慢慢地,他认为这是别人对他音乐的肯定,心里也获得了坦然和更多的快乐,便欣然接受了。我虽然不懂音乐,但我可以肯定,他从来没有弹过相同的曲子。”听后,我对老人多了几分敬佩。长年累月,不弹相同的曲子,这得有多高的造诣?
⑨我朝他的方向望去,此时,不知他又在弹奏一首什么曲子。 我忽地发现,在他身旁,有一群白鸽,这些白鸽扇动着翅膀,似一片白色的海洋。那情形,似乎是在为老人伴舞,相互配合得那么默契,好似多年的挚友。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多的白鸽飞舞,也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人物合一的震撼场面。
⑩我朝他的方向,再次深深鞠了一个90度的躬。
(有删改)
1.【题目鉴赏】短文以“风吹白鸽拨琴弦”为题有什么好处?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赋予了文章艺术气息,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巧妙借用白鸽这一形象,象征了老人无拘无束、自由快乐的生活,进一步表现了老人的精神品质。
C.以“白鸽”为线索贯穿全文,推进故事情节发展。
2.【情节梳理】短文围绕“琴声”讲了哪几件事?在这几件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完成下面的情节梳理图。
3.【想象联想】老人的琴声再一次响起时,作者用丰富的联想展现了曲子节奏的变化,请你在括号里补充作者的联想和当时曲子对应的节奏。
作者的联想:( )→如二重奏般奇妙→( )
↓ ↓ ↓
曲子的节奏:反复( )→( )→低沉婉转→( )
4.【修辞运用】第⑥段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用________来比喻老人弹吉他,形象生动,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
5.【写法赏析】第⑨段画“ ”的句子能否删去?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乡下旅店一间简陋的房间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闭目欣赏楼上优美的钢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中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着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他正想着,突然,“滴答”一声,一滴水落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往天花板上瞧,又一滴水正好滴在他眼睛里。他跳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来人啊!”
“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
“楼上是谁,怎么往地板上倒水?”客人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着滴下来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样好!”客人一听这名字,怒气立即消了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漏下来呢?”“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客人轻步上了楼,透过门缝瞧见贝多芬正全神贯注地弹着琴。旁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练得手指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客人站了很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不禁暗暗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客人为什么不让服务员打扰贝多芬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贝多芬练琴时旁边要放一盆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处客人会说些什么?请发挥想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哉 巍巍 哉 破 弦
2.心志,情志 泛指高山,大山一会儿,不久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3.(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这个传说“美”在反映了伯牙和子期之间难得的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的知己之情,再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其中俞伯牙音乐造诣高深,重视知己,锺子期善于聆听、欣赏他人、精通音律。
二、1.杞人 2.未被污染的天空 污染(意思对即可)
3.两个黄鹂鸣翠柳 黄 翠 4.B
5.举例子 列数字 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意思对即可)
6.示例:(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2)绿色消费,环保选择; (3)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三、1.时间 梨园剧场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晚7时15分”“7时
30分”“演出开始了”等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
写的。
2.(1)④ (2)① (3)② (4)③⑤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积累与归类的能力。先要理解词语的含义,如,“轻歌曼舞”指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再提取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如,“在清脆激扬的乐曲声”“圆润动听的唱腔”“出神入化的武打”“眼花缭乱的花枪”等,把它们按照描写的对象归类。
3.比喻 反复 突出了演出现场的热烈气氛,烘托出京剧演出的精彩 【解析】本题考查评析句子的能力。“掌声,春雷般的掌声”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掌声比作春雷,又通过“掌声……掌声”的反复修辞,突显了掌声之多之热烈,表现了演出现场的热烈气氛。
4.侧面 示例:杂技表演开始了,本来喧闹的剧场静了下来,连那两个一直闹着要离开的小男孩也瞪大了眼睛紧紧地盯着舞台。随着演员的动作,剧场里只听到观众的赞叹声和惊呼声,连呼吸都不顺畅了。一个小姑娘托着下巴,像害怕它被惊掉了似的。 【解析】本题考查评析和仿写句子的能力。文中画线句借外国观众对中国京剧艺术的陶醉,从侧面表达了京剧的魅力。“抓紧身边男友的手”“用脚打起了拍子”等细节描写,也反映了京剧表演的精彩。仿写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展开。
四、1.C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题目作用的能力。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升华了主旨,表达了对老人怡然自得的生活和传播快乐的行为的敬佩和赞美。题目中的“白鸽”仅在文章结尾出现,并不是行文线索,故选项C表述有误。
2.又听一曲 静坐欣赏 敬佩 震撼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信息和形成解释的能力。短文写到“我”在伦敦鸽子广场上听一个老人弹琴,先是驻足听琴,接着又听一曲,然后与人交谈,最后看到白鸽围着老人飞舞。紧扣关键语句会发现作者的情感也在发生变化:“我心里不由得暗自赞叹”(赞叹)→“陶醉在这无限的美好中”(陶醉)→“听后,我对老人多了几分敬佩”(敬佩)→“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人物合一的震撼场面”(震撼)。
3.似流水潺潺 像悲伤的颂歌 快奏回旋 节奏轻快 高亢激昂 【解析】本题考查评析鉴赏和形成解释的能力。作者由老人曲调多变的琴声想到了不同的画面:由起初的反复快奏回旋想到潺潺的流水,由轻快的节奏联想到二重奏,由低沉婉转的琴风想到悲伤的颂歌。音乐节奏的不停变化犹如高超的魔术表演。这一次次富有变化的想象与生动的比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音乐的旋律之美,也表现出老人琴技之高和对音乐的无限热爱。
4.比喻 变魔术 琴技的高超
5.不能。这处环境描写,渲染了伦敦鸽子广场因老人的演奏产生的和谐、快乐的气氛,烘托了老人通过弹奏乐曲传播快乐的效果,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五、1.因为客人知道贝多芬弹琴十分刻苦、专心,不忍心将这么美好的音乐停止,不忍心打扰贝多芬。
2.因为他练得手指发烫了,需要随时用水冷却一下。
3.动作和语言描写,写出客人对水滴进眼睛的震惊和愤怒,让后面的反转更有冲击力。
4.示例:贝多芬真是勤奋啊!怪不得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