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授课教师 课型
教学目标 1、经历椭圆的形成过程,理解椭圆的定义,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并感受数学美的熏陶.进一步培养数学抽象的素养。
2、类比圆的方程的推导过程尝试推导并掌握椭圆标准方程,培养学生利用已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求简意识并能懂得欣赏数学的“简洁美”,培养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3、通过对椭圆方程的求解进一步感受曲线方程的概念,体会建立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坐标法的基本思想。
难点:椭圆标准方程推导与化简,坐标法的应用。
教法分析: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经历 “创设情境——总结概括——启发引导——探究完善——实际应用” 的过程,发现新的知识,又通过实际操作,使刚产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完善,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增强了研究探索的综合素质.
教学资源:希沃白板5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提出课题欣赏天体运动的轨迹生活中的椭圆的图片问题:观察所给的图片,它们具有共同的形状是什么?自主探究,形成概念学生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白纸的两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观察动点画出的轨迹 。 思考:(1)在运动中,这条曲线上的点满足什么条件?(2)当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等于绳长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3)当两图钉固定,能使绳长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吗?能画出图形吗? 引导学生发现绳长大于定点的距离。即(2a>|F1F2|)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师生共同讨论,平面上动点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大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师生互动,导出方程结合试验的过程及椭圆的特点归纳椭圆定义,给出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思考1:椭圆定义需要注意什么?(1)当2a>|F1F2|时,是椭圆;(2)当2a=|F1F2|时,是线段;(3)当2a<|F1F2|,轨迹不存在.思考2: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思考3: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原则有哪些?学生复习求曲线方程的步骤及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原则。类比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坐标法探究椭圆的标准方程。思考4:如何恰当的选择坐标系才能使椭圆的方程尽可能简单呢?引导学生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建系时注意数学的简洁美和对称美。应该分析椭圆的某些特征如对称性,使方程比较简单。思考5:如何化简椭圆的方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找出化简方程的最简单的方法。得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思考6:如何得到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引导学生通过建系时坐标轴的对调来解决。大胆地猜想得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思考7: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有什么特点?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两种标准方程异同点,教师补充。思考8:结合椭圆的图像能否找出与椭圆的三个基本量a,b,c有关的图形关系?引导学生找到以焦点和短轴的端点与坐标原点构成的直角三角形。(四)运用新知,解决例题基础练习1:下列方程哪些表示椭圆?若是,请写出它的焦点坐标。考查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的简单应用例题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 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4,0),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距离的和等于10.(2)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0,-2),(0,2),并且经过点, 求它的标准方程。让学生分析解答,学生会用定义或者待定系数法解答,尽可能让学生动手解答。(五)自我评价,反馈调节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a=4,b=1,焦点在x轴上。 a=4,c= ,焦点在y轴上。(3)a+b=10,c=(六)知识整理,形成系统小结:1. 椭圆的定义(注意定义中的三个条件)2. 椭圆的标准方程(注意焦点的位置与方程形式的关系) 3. 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体会数学源于现实,数学知识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动手尝试,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体会探索的乐趣。通过实验能深刻理解椭圆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学生体验,教师点拨,攻破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这个难点,在推导过程中有数学思考的含量,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加深学生对椭圆的焦点坐标和标准方程的理解,巩固椭圆中a,b,c关系量的求法。 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培养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自我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不仅是对知识的反思和整理过程,而且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