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评估历史【试卷+答案】(等级考)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评估历史【试卷+答案】(等级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30 16:5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等级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作答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一)制度与治理(24分)
1,用合适的制度创设内容填空(12分)
中央官制:秦( ),汉武帝( ),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朝( ),清雍正( )
地方制度:秦(郡县制),汉初( )
选官制度:魏晋( ),隋至清(科举制度)
2,从古代王朝国家治理与统治需要的角度,分析三省六部制的意义(4分)
3,从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角度,来分析郡县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4分)
4,分析科举制度持续运行千年之久的原因(4分)
(二)集镇和城市(28分)
材料一 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积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必2
5.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集镇出现之初,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周朝城邑大致分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必2
6.根据材料二,周朝城邑的布局折射出怎样的思想观念?(3分)
7.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而产生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等问题,地方政府也设一定官吏进行管理和征税。这说明草市的出现( )(2分)
A.最早可追溯到宋朝 B.突破了城市中坊市界限
C.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 D.是对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
材料三 古希腊时期:城市分为公共区、宗教(文化)区,私人区三部分,城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相对于狭小而简朴的住宅区,雅典城市建设将公共建筑作为重点,配建了文化、宗教、市政等各项大型公共设施。各个功能区之间不设区界,可以自由穿行。 ——据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等整理
8.根据材料三,说明古希腊时期雅典城市布局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3分)
9.古罗马修建的格罗塞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的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材料中古罗马的建筑( )(2分)
A.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广阔和等级森严 B.彰显了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
C.体现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虔诚 D.说明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忍
材料四 明清时期,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发达,嘉善干家窑镇“民多业陶”,江苏吴江盛泽镇丝织业兴盛。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必2
10.从材料四可以看出明清时集镇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是什么?(3分)
材料五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11.根据材料五,概括近代以来上海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原因有哪些?(6分)
材料六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2.根据材料五、六,结合所学,列举两个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4分)
13.根据材料六,以曼彻斯特为例,说明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3分)
(三)危机与探索 (19分)
14,根据上下文,将大事年表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12分)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
A 1840—1860年间,英法两国相继对华发动(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1860年之后,清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开始,但未能成功。
C 1894年,( )战争爆发,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E 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拉开( )运动的序幕
F 19世纪末,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后,引发中国下层民众的反抗——( )运动
G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5.找出上述年表中存在因果关系的两组大事(4分)
16.简要列举,与材料同时期西方国家不断加紧对华殖民侵略的因素(3分)
(四)思想文化与时代变革 (29分)
17.填空 (14分)
A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新的士阶层崛起,他们针对当时社会现实,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要求,推动( )思想局面出现。
B 汉朝,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
C 宋元时期,儒佛道相互渗透,推动儒学新学派( )的诞生。
D 鸦片战争爆发后,向( )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的主要潮流。
E 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学习恢复古典文化为号召,但其精神内核是( )
F 16-17世纪的( ),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方法。
G 17-18世纪的( )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也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18.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思想文化与时代变革之间关系的思考。(15分)
参考答案
1,三公九卿 中朝 设内阁 设军机处 郡国并行制 九品中正制
2,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和六部都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提高了办事效率。
相互监督,相互牵制:不仅宰相之间可以相互牵制,而且门下省的设置也在理论上限制皇权提供了依据。
分散相权,集中皇权:三省将原来丞相的权利一分为三,分散了丞相的权利,加强了皇权
3,分封制是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王位、封地世袭,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4,不以家世、而以考试取人,打破和纠正了之前选官制度的弊端,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扩大统治基础;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及治理水平;
也有利于限制地方势力的膨胀,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5.主要承担军事职能,保护商人和手工业者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6.周朝城邑布局等级分明、各有定制,折射出礼乐文化的影响。
7. D.
8.民主政治影响了城市的设计与布局;同时这种布局也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实施。
9.B
10.明清时期集镇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专业分工;
11. 《南京条约》签订,上海开埠通商,列强在上海开辟租界,推动租界市政建设,上海开启城市化进程,并且城市化进程由租界向华界渗透;上海开埠后,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拓展对外贸易,成为全国著名的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尤其是甲午战后,上海的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新的商业区不断涌现,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政府主导建设新的商业中心,助推城市化进程;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影响力日益增强,发展为国际化大都市。
12相同因素: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任选二个)
13.人口拥挤和平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4,两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维新变法,义和团,辛丑条约
15,略
16,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殖民体系等
17,百家争鸣,独尊儒术,理学,西方,人文主义,科学革命,启蒙运动
18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发展、阶层变动、政治变革、统治需要等因素都会影响思想文化的发展。
思想文化也会通过创造、传播等方式,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