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阿房宫赋
基础过关练
一、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一
2.取
3.族
4.缦
5.尽
6.使
7.举
8.焉
9.之
二、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义:
今义: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2.隔离天日
古义: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使断绝往来;把患传染病的人、畜和健康的人、畜分开,避免接触。
3.直走咸阳
古义:
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4.而气候不齐
古义:
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5.韩魏之经营
古义:
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指商业、服务业出售某类商品或提供某方面的服务。
6.齐楚之精英
古义:
今义:(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出类拔萃的人。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朝歌夜弦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3.族秦者秦也
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6.骊山北构而西折
7.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8.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9.六王毕,四海一
10.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四、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句式:
译文: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句式:
译文: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句式:
译文:
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句式:
译文:
5.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句式:
译文:
6.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句式:
译文:
7.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句式:
译文:
8.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句式:
译文:
9.戍卒叫,函谷举。
句式:
译文:
五、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红楼梦》里的贾府,表面上看着秩序井然、风平浪静,暗地里却钩心斗角、暗流汹涌。 ( )
2.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光融融,和风煦暖。走到户外,去问候那久违的一切吧。 ( )
3.皮卡晨穿越千年,还原盛唐之美,让人们一睹名画中唐代仕女的尽态极妍。 ( )
4.夏朝的君主太康,朝歌夜弦,不理政务,在去打猎时被后羿夺走了王位。 ( )
5.他精心保存的这些珍贵的书稿,因管理不善,全被虫蛀了,世人难得一见的珍品也随之付之一炬。 ( )
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文辞上讲究用典和藻饰是赋的突出特征。后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出现了清新流畅的文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其中的代表。( )
2.妃嫔媵嫱,是古代宫中的女官名。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最高,嫱是陪嫁的人。 ( )
3.锱铢,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细微的数量。 ( )
七、默写。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依山势而修建的句子是“ , ”。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楼阁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2020课标全国Ⅲ,16<2>)《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 ”,嘈杂的音乐声“ ”。
4.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建筑的长廊、高檐的句子是“ , ”。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八个字描写供统治者享乐的阿房宫化为灰烬的句子是“ , ”。
6.《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将“秦”与“人”并提,强调“人同此心”的道理,对秦统治者的挥霍无度、残民自肥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质问“爱纷奢”的秦统治者“ , ”,批判其将掠夺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
8.《阿房宫赋》中,杜牧用“ , ”,告诫“今人”如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9.《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两句,表达了秦如果爱惜六国的百姓,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八、仿照下面《阿房宫赋》中这段话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用现代汉语描绘一幅图景。(至少包含4个分句、两种修辞手法)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九、微写作。
1.有人主张重建阿房宫,再现杜牧《阿房宫赋》中阿房宫宏伟壮丽的景象,对此你持怎样的观点 请联系历史和现实,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看法。
2.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秦朝时,中国就拥有了许多建筑奇迹,如阿房宫、秦始皇陵、秦直道、万里长城等。
请写一段文字,描述一座古建筑物或一组建筑群。要求仔细观察并准确描写出该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特点,不少于200字。
片段阅读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为侍郎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②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后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
(选自《唐才子传·卷六》,有删改)
[注] ①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②进士: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均称“进士”。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后 又 举 贤 良 方 正 科 沈 传 师 表 为 江 西 团 练 府 巡 官 又 为 牛 僧 孺 淮 南 节 度 府 掌 书 记 拜 侍 御 史 累 迁 左 补 阙 历 黄 池 睦 三 州 刺 史 后 迁 中 书 舍 人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牧本是京兆的人,很擅长写文章,在未登进士第时便来到东都。
B.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杜牧的才华,一起推荐了他。
C.杜牧刚强正直,有节操,敢议论国家大事,曾历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其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和杜甫的风格相似,被后人称为“小杜”。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2)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文宗皇帝尝语宰相曰:“古者三人共食一农人,今加兵、佛,一农人乃为五人所共食,其间吾民尤困于佛。”帝念其本牢根大,不能果去之。武宗皇帝始即位,独奋怒曰:“穷吾天下,佛也。”始去其山台野邑四万所,冠其徒几至十万人。
赵郡李子烈播,立朝名人也,自尚书比部郎中出为钱塘。子烈少游其地,委曲知其俗蠹人者,剔削根节,断其脉络,不数月人随化之。三笺干丞相云:“涛坏人居,不一钅旱锢,败侵不休。”诏与钱二千万,筑长堤,以为数十年计,人益安喜。子烈曰:“吴、越古今多文士,来吾郡游,登楼倚轩,莫不飘然而增思。吾郡之江山甲于天下,信然也。佛炽害中国六百岁,生见圣人,一挥而几夷之,今不取其寺材立亭胜地,以彰圣人之功,使文士歌诗之,后必有指吾而骂者。”乃作南亭。
(节选自杜牧《杭州新造南亭子记》,有删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农人乃为五人所共食,其间吾民尤困于佛。
(2)吾郡之江山甲于天下,信然也。
5.()文宗皇帝与武宗皇帝对待佛教的态度有何不同
三、(2021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一下月考)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问题。
焚书坑
[唐]章 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读秦纪
[清]陈恭尹
谤声易弭怨难除,秦法虽严亦甚疏。
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
6.()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章诗首句点出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次句紧承首句,从另一角度揭示秦王朝灭亡的教训。首句说秦始皇为禁锢民众思想焚书,次句则是说秦始皇坐拥有利天险也不能守住基业。
B.章诗最后一句抒发议论、感慨,因为刘邦长期在市井中厮混,项羽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所以焚书的策略没有任何用处。全句饱含辛辣的讽刺意味。
C.陈诗中的“谤声”句出自《国语》,意谓统治者强迫人民装聋扮哑是容易的,而平抑人心的怒火却是极为困难的。第三句隐含了张良巧遇黄石公的故事。
D.“书”可以指成本的书籍、文件、信件、书法或字体等,两首诗中的“书”都是指古代的兵书,如黄石公传授给张良的《太公兵法》。
7.()请从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比较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
三年模拟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①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②。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始皇出游。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删改)
[注] ①隐宫:宫刑,古代的一种酷刑。②“丽山”及后文“郦山”均指骊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B.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C.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D.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丞相,中国古代官名,是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战国时始设,秦以后各朝时废时设。
B.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掌管文书及记事。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纠弹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弹劾朝廷官吏。
C.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
D.“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古代对平民百姓的称呼还有“庶人”“黎元”“布衣”“青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秦国统一天下后,下令群臣讨论帝王的称号问题;秦始皇采纳群臣的建议,把自己称为“皇帝”。
B.秦始皇认为咸阳人口众多,先王的宫廷狭小,于是调发隐宫徒刑者七十多万人,挖运北山的石材,从蜀地、荆地输送来木料,建造阿房宫。
C.秦始皇厌恶别人说死,但在统一天下之前,就开始派人开凿洞穴,为自己营造陵墓。
D.老百姓痛恨秦始皇,于是就在东郡一颗陨落的石头上刻写“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派御史挨个审问,因没有查出是谁刻的字,就把在石头附近居住的人全部处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
(2)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5.()简要概括秦始皇陵的建造特点。(3分)
答案全解全析
16 阿房宫赋
基础过关练
一、
1.①统一 ②基数,一 ③副词,有时,或者 ④专一 ⑤全
2.①夺取 ②提取 ③助词,表动态,相当于“着”“得”
3.①灭族 ②类 ③众 ④聚集,这里指(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4.①萦绕 ②久
5.①达到极限或顶点 ②穷尽
6.①致使 ②连词,假使
7.①攻占 ②尽 ③举起 ④发动 ⑤选拔、任用
8.①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②语气词 ③哪里
9.①往,到……去 ②助词,相当于“的” ③代词,指代金玉珍宝等物
二、
1.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好像兵戈相斗。
2.遮蔽。
3.通达。
4.天气。
5.金玉珍宝等物。
6.金玉珍宝等物。
三、
1.名词作动词,唱歌/奏乐
2.名词作动词,成为焦土
3.名词作动词,灭族
4.名词作动词,出现龙
5.名词作动词,出现彩虹
6.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7.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8.名词作状语,乘辇车
9.数词作动词,统一
10.动词作名词,都指金玉珍宝等物
11.意动用法,以……为鉴
四、
1.句式:判断句,“……者……也”“非……也”表判断。
译文: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
2.句式:判断句,“……者……也”“非……也”表判断。
译文:灭亡秦的是秦自己,不是天下的百姓。
3.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啊。
4.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
5.句式:省略句,应为“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
译文:每隔五步有一座高楼,每隔十步有一座台阁。
6.句式:省略句,应为“长桥卧(于)波”“复道行(于)空”。
译文: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 楼阁之间的通道横贯在空中,并非雨后转晴怎么出现了彩虹
7.句式: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其人剽掠”。
译文:(是)多少代多少年,从百姓那里抢来的。
8.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南亩之农夫多”。
译文:使支撑房屋大梁的柱子,比田里耕种的农夫还多。
9.句式:被动句,无标志。
译文:(于是)陈涉、吴广起义,函谷关被攻占。
五、
1.√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2.√ 春光融融:形容春光明媚、和煦动人。
3.√ 尽态极妍:形容把美的情态全部表现出来。
4.√ 朝歌夜弦:形容朝朝暮暮沉迷于轻歌曼舞、急管繁弦的欢乐之中。
5. 付之一炬:给它一把火,指全部烧毁。句中是说书被虫蛀,使用不当。
六、
1.√
2. 媵是陪嫁的人。
3.√
七、
1.骊山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
2.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3.多于机上之工女 多于市人之言语
4.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5.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6.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7.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9.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八、
答案 (示例1)河曲夏夜图:天上擎起神奇的宝境,那是诗国的月宫;地上飘着点点的灯盏,那是赴会的飞萤;河曲舞着袅娜的倩影,那是婆娑的杨柳;草窠传来精彩的合奏,那是蟋蟀的管弦。
(示例2)雷电暴雨图:墨黑的帷幕铺开了,那是密布的乌云;银白的光剑劈下了,那是耀眼的闪电;愤怒的战鼓擂响了,那是炸裂的惊雷;哀痛的泪水滂沱了,那是无边的暴雨。
解析 内容上,“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焚椒兰也”详细描绘了阿房宫中的美人晨起梳妆的情景,由此表现了阿房宫中美人多的特点。形式上,这是由四组句式相同的句子组成的排比句,并且每组句子都采用了判断句式。修辞上,除排比外,“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谓流涨腻,弃脂水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根据以上分析,结合题干要求进行仿写即可。
九、
写作指导
1.表达观点时,言之有理即可。若“反对”重建阿房宫,可从阿房宫当年建造的背景、造成的恶劣影响,以及今天重建阿房宫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方面阐述理由。如果“赞成”重建阿房宫,可从阿房宫的文化价值、现今的综合国力,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阐述理由。
2.写作对象必须是古建筑物或建筑群,描述时要突出古建筑物或建筑群的特点,可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顺序,具体而言,可从地理位置、占地面积、整体布局以及古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屋顶形状、瓦、椽、梁、门窗、色彩、配饰等方面进行描写。表述时可适当运用比喻、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以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
片段阅读练
1.答案 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后迁中书舍人
解析 可抓住“举”“表”“为”“拜”“迁”“历”等表明其任官经历的词以及文段中表明官职、地名的词进行断句。
2.B “一起推荐了他”理解有误,是吴武陵向崔郾推荐了杜牧。
3.答案 (1)您因为德高望重,替明君选拔人才,我怎敢不效微薄之力。
(2)许多人都说杜牧行为豪放、不拘小节,但是我尊重你的建议,不敢改变了。
解析 (1)以:因为。峻:高,高大。为:替,给。
(2)疏旷:豪放。敬:加在动词前,表示对对方的敬重。易:改变。
[参考译文]
杜牧字牧之,是京兆人。善于写文章。当初杜牧未登进士第时,来到东都,当时的主考官是侍郎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拜见崔郾,说:“您因为德高望重,替明君选拔人才,我怎敢不效微薄之力。刚才偶然看见十几个文士,眉飞色舞,拍掌称快,共同阅读一卷文章,我一看,是进士杜牧写的《阿房宫赋》。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于是拿出文章朗诵起来,崔郾大加赞赏。(吴武陵)说:“请您给(他)第一名。”崔郾说:“已经有别人了。”(吴武陵)说:“不行,就给第五名。还不行的话,就把赋还给我!”面容严肃,措辞激烈,崔郾说:“许多人都说杜牧行为豪放、不拘小节,但是我尊重你的建议,不敢改变了。”杜牧进士及第后又登贤良方正科,沈传师上表推荐杜牧担任江西团练府巡官。(以后)又担任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任侍御史,多次升迁后为左补阙,历任黄、池、睦三州刺史,后来升任为中书舍人。杜牧刚强正直,有奇特的节操,敢议论国家大事,指陈利弊特别深切。去世时五十岁,死前自己撰写墓志,焚烧了所写的许多文章。他诗情豪迈,语言率直惊人。认识他的人都把他比作杜甫,故称“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
4.答案 (1)一个农民竟然要给五个人供应粮食吃,其中老百姓尤其被佛教困扰。
(2)杭州的江山天下第一,确实如此啊。
解析 (1)“乃”,却,反而,竟然。“为五人所共食”,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困于佛”,被动句,“于”表被动。
(2)“信”,的确,确实。“然”,这样,如此。
5.答案 文宗皇帝顾虑重重,优柔寡断;武宗皇帝态度坚决,大刀阔斧进行治理。
解析 文宗皇帝虽然看到佛教的危害,但“念其本牢根大,不能果去之”,由此可见,他顾虑重重,优柔寡断。从武宗皇帝“奋怒”“穷吾天下,佛也”中可以看出,他态度坚决;从“四万所”“几至十万人”等中可见他清除彻底,大刀阔斧地进行治理。
[参考译文]
唐文宗曾告诉宰相说:“古代三个人靠着一个农民吃饭,现在又加上兵和佛,一个农民竟然要给五个人供应粮食吃,其中老百姓尤其被佛教困扰。”文宗考虑到佛教基础牢固,发展的势力较大,不能果断去除它。唐武宗一即位,就愤怒地说:“使我的天下受穷的是佛教。”一开始就除掉了民间建造的寺院四万所,使佛教徒蓄发还俗将近十万人。
赵郡李播,字子烈,是在朝中为官的名人,从尚书比部郎中的位置上外调杭州。李播年轻时曾游历此地,详尽了解这地方有伤风化的陋习,于是拆除佛教的寺庙,斩断了佛教徒联系来往的渠道,几个月后人们跟随着接受教化了。在杭州他写了三封信请求宰相说:“钱塘江水破坏百姓的房屋,如不一一加固保护,破坏侵害的事会层出不穷。”皇帝下令拨给两千万钱,修筑了长堤,为往后的几十年做了打算,人们更加安定、高兴。李播说:“吴、越古往今来有很多文士,来杭州旅游的,登上楼,靠着栏杆,没有不心旷神怡而增加文思的。杭州的江山天下第一,确实如此啊。佛教严重侵害中国已六百多年了,我看到唐武宗一下子几乎把它消灭掉,现在如果不用寺院的木材在这风景优美的地方建立亭子,以表彰唐武宗的功绩,让文人学士作诗词歌赋赞叹,今后一定有指着我唾骂的人。”于是建南亭子。
6.D “都是指古代的兵书”错误。焚书坑儒这一历史事件中的“书”指的是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儒家的《诗》《书》等,不单指兵书。
7.答案 同:都是咏史怀古诗,以议论为主,对秦始皇焚书一事进行评判。
异:章诗运用讽刺、夸张手法,表达对秦始皇焚书的荒唐行为的批判;陈诗用典,借古讽今,表面上是借焚书抨击、讽刺秦朝的暴政,实际上是批判清朝的文字狱和残暴统治。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焚书坑》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这首诗的首句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史实作为切入点,明叙暗议,用略带夸张的手法揭示了焚书与秦始皇的帝业灭亡之间的关系。次句紧承首句,从另一角度揭示秦王朝灭亡的教训,坐拥有利天险也不能守住秦始皇的帝业。第三句在点题的同时,进一步对焚书一事进行评判。最后一句以议论结尾,借刘邦、项羽二人不读书之史实抒发感慨。“帝业虚”“关河空锁”“刘项原来不读书”运用了讽刺手法,言辞夸张,巧妙地讽刺了秦始皇焚书的荒唐行为。
《读秦纪》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它具体针对秦始皇焚书一事,来抒发诗人自己的感想。全诗第一句中“谤声”和第三句“夜半桥边呼孺子”用典,“怨难除”“虽严亦甚疏”“人间犹有未烧书”以议论为主,指出秦王朝不以善政消除人们的怨恨,而企图借焚书来消弭人们的议论,结果非但焚不尽书,反而更加激起人们的反抗,导致彻底灭亡。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秦王朝,实际上是借古讽今,它针对焚书抨击、讽刺秦王朝的暴政,其实就是对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思想禁锢等类似的高压政策表示极大的不满。
三年模拟练
1.B “东西五百步”与“南北五十丈”为对称结构,两句话前后应分别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阁道”为“山崖间或高楼间架起的通道”,作“为”的宾语,“阁”和“道”之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
2.D “青衿”为古时学子之服,代指读书人,不能代指平民百姓。
3.A “采纳群臣的建议”有误。文中丞相王绾等建议用“泰皇”这一称号,秦始皇则说:“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4.答案 (1)秦始皇便装出行咸阳,有四个武士偕同。夜间出来时,在兰池遇上盗贼,被盗贼围困。
(2)(秦始皇)让工匠制造机关弩箭,有人穿入靠近就会自动射杀。
解析 (1)微行:尊者隐其身份易服外出。“逢盗兰池”: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即“(于)兰池逢盗”。见窘:被动句,“见”表被动。(2)“令匠作机弩矢”省略主语“秦始皇”,翻译时应补出。辄:就。
5.答案 ①规划早,参与人数多。“始皇初即位”就开凿营建,七十余万人参与建造。②奇珍异宝多,格局仿人间。仿制的宫观、百官和各种奇珍异宝,应有尽有;墓室上方天象齐备,地上景象万千。③机关森严,泯灭人性。秦始皇陵设置重重机关,葬礼结束后,工匠和奴隶被封杀在墓道中,惨绝人寰。
解析 注意题目问的是“秦始皇陵的建造特点”,答题时不要与“阿房宫”的建造特点混淆。本题信息区间主要在最后一段,内容涉及建造秦始皇陵的时间以及陵寝的内部装饰和机关设置等。答题时分条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秦王刚刚兼并天下,命令丞相、御史说:“六国国王都已各服其罪,天下已经完全平定了。现在不改换名号,就不能颂扬建立的功业,流传后世。应当议论一下帝王的称号。”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说:“我们谨慎地和博士讨论,都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高贵。’我们冒着死罪献上尊号,王称为‘泰皇’。”秦王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表示地位称号的‘帝’字,称作‘皇帝’。”
秦王兼并拥有了天下,确定了皇帝这一称号,于是安抚东部地区,到达琅邪。齐人徐巿等上书,说海中有三座仙山,叫作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斋戒,和童男童女一起去寻求三座仙山。于是派遣徐巿征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到海上寻找仙人。秦始皇便装出行咸阳,有四个武士偕同。夜间出来时,在兰池遇上盗贼,被盗贼围困,武士杀死了盗贼,在关中大规模搜查了二十天。
秦始皇认为咸阳人口众多,先王的宫廷狭小,于是就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中建造朝宫。首先建造前殿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面可以坐一万人,下面可以竖立五丈高的旗帜。四周环绕有天桥,从殿下直达南山。在南山的山顶上修建阁楼为标志。在楼阁之间架设通道,从阿房宫渡过渭水,与咸阳相连接,以此象征自北极星经阁道星横渡天河抵达营室星的样子。阿房宫尚未建成;建成后,想另外选择一个好的名字称呼它。在阿房建造宫殿,所以天下人称它为阿房宫。(被判)隐宫、徒刑的七十多万人,被分成几批营造阿房宫,或修建骊山的工程。开发北山的石料,把蜀地、荆地的木材都运到这里。关中共计宫殿三百座,关外四百多座。
有一颗陨星坠落在东郡,到了地面变成石头,百姓中有人在这块石头上刻写说“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听到了,派御史挨个审问,(因)没有人认罪,就把在石头附近居住的人全部抓起来处死,并用火烧毁这块石头。
秦始皇出外巡游,到平原津病重。秦始皇厌恶说死,群臣没有人敢提到死的事情。七月丙寅,秦始皇死于沙丘平台。九月,把秦始皇埋葬在骊山。始皇刚即位时,就穿凿修治骊山,等到统一了天下,全国送来七十多万刑徒,打通三重泉,灌下铜水后再放置外棺,仿制的宫观、百官和各种珍奇异宝都徙置其中,藏得满满的。让工匠制造机关弩箭,有人穿入靠近就会自动射杀。用水银做成百川、江河、大海,做机关使之互相流通,墓室上方各种天象齐备,地上景象万千。用人鱼的脂肪做蜡烛,估计很长时期不会熄灭。有人说工匠制造机关,奴隶们都知道,奴隶人数众多,(秘密)就会泄漏出去。葬礼结束,已经封藏了(墓室的随葬品),又关闭了中层墓道,放下了外层墓道的门,把工匠和奴隶全部关在里面,没有一个逃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