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欣赏《瑶族舞曲》教案
教学内容:
拓展欣赏《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合奏)
教材分析:
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欣赏课。《瑶族舞曲》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全曲为复三部曲式,在简短的引子后,进入第一部分,第一主题来自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音乐优美抒情,描绘了姑娘们婀娜多姿的舞态;第二主题是由第一主题派生出来的,速度加快,节奏更加密集,音乐情绪更加热烈欢快,甚至有些粗犷,表现了小伙子们奔放的舞姿。第二部分节拍发生变化,转为三拍子,旋律优美,表现了青年们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部分,表现了人们又纷纷加入到群舞的行列,欢跳、旋转、歌唱着,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
小学音乐教学是初、高中音乐学习的基础。近年来,在新高中音乐课改中,音乐门类分为音乐与歌唱、音乐与舞蹈、音乐与器乐、音乐与节奏、音乐与创作等。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既可以从管弦乐的角度欣赏,既然是一首舞曲,我们也可以从舞蹈的角度欣赏,以此引领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探索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因此,我把此课作为小学阶段音乐与舞蹈的初步探索尝试课,从舞蹈的角度拓展欣赏《瑶族舞曲》,引领学生尝试探究发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了解曲式结构,熟记音乐主题。
2、 用舞蹈表演参与音乐欣赏,了解舞蹈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想象和体会乐曲所描述的内容和场景。
3、 初步感受探索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指导学生用舞蹈表演参与音乐欣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积极主动地用舞蹈表演参与欣赏《瑶族舞曲》,初步探索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舞蹈视频资料、篝火场景相关道具。
学生:自制瑶族头饰。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孩子们,听说你们特别喜欢舞蹈表演,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三段舞蹈片段,发现并归纳舞蹈的表现形式。
(播放视频)
师生共同小结并板书:
舞蹈的表现形式
独舞 双人舞 群舞
/\ /∣\ /∣\
男 女 男 女 男 男 女 男
子 子 子 子 女 子 子 女
独 独 双 双 双 群 群 群
舞 舞 人 人 人 舞 舞 舞
舞 舞 舞
2、 欣赏《瑶族舞曲》:
1、 导入语:
上节课我们共同初步从民族管弦乐的角度欣赏了《瑶族舞曲》,复习总结乐曲的曲式结构、描绘场面、乐曲情绪等特点。既然是一首舞曲,我们也可以从舞蹈的角度参与欣赏与表现。
2、 用舞蹈表演参与欣赏第一乐段:
主题a:
(1)播放主题a,欣赏思考:旋律描绘了怎样的情境?用哪种舞蹈表现形式表现主题a合适,为什么?
(2)根据乐曲表现的场景,女生用模仿的方法尝试舞蹈表演表现音乐。
主题b:
(1)播放主题b,欣赏思考:用哪种舞蹈表现形式表现主题b合适,为什么?
(2)根据乐曲表现的场景,男生用模仿加指导的方法进行舞蹈表演来表现音乐。
3、用舞蹈表演参与欣赏第二乐段:
(1)播放第二乐段,欣赏思考:第二乐段表现了用哪种舞蹈表现形式表现乐曲第二乐段合适,为什么?
(2)根据乐曲表现的场景,鼓励学生大胆创编表演舞蹈表现音乐。
4、欣赏乐曲第三乐段,思考:用哪种舞蹈表现形式表现合适,为什么?
5、小结乐曲各乐段合适的舞蹈表现形式及音乐表现内容。
6、完整欣赏表演《瑶族舞曲》。
创设情境:夜幕降临,瑶族的男女老少纷纷来到山脚下,在银色的月光下,一场篝火晚会拉开了序幕……
师生共同参与欣赏表演。
三、反思与拓展:
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不仅可以以交响乐的形式呈现,也可以以舞蹈的形式表现它的美,还可以以声乐的形式去表现,期待着同学们能有更多的发现与创造。
教学反思:
《瑶族舞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审定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节欣赏课,学生非常喜爱这首咱们中国的民族音乐佳作。教学第一课时,我从民族管弦乐的角度引领学生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曲式结构、熟记乐曲的主题旋律、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体验乐曲的节拍特点、情绪变化,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境,意犹未尽。由于我个人特长是舞蹈,所带的学生平时受到影响也很喜爱舞蹈表演,想到这首乐曲同时也是一首舞曲,在备课的前入阶段,我的脑海中已出现《瑶族舞曲》所表现的舞蹈具体场面,特别想抓住一闪即逝的备课灵感,看到身边有很多具备舞蹈未来发展潜力的学生,因此我大胆创新,大胆地尝试在第二课时进行本课拓展欣赏,尝试着引领学生从舞曲的角度欣赏《瑶族舞曲》。在教学中,我抓住瑶族舞蹈“手捂口”的基本动作,引领学生由模仿、模仿+创编、创编等层层递进的方式尝试舞蹈创作,并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舞蹈表演欣赏乐曲,想象并以舞蹈表演来感受表演《瑶族舞曲》所表现的音乐情境,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幸在课堂上看到了学生不同于以往音乐课上的表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个人潜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与音乐教学同仁探讨切磋。不足之处,请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