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素材(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素材(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1 08:34:00

内容文字预览

(共26张PPT)
新课导入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的功绩
如抗洪水、 建黄楼,
祈雨劝农、 抗春旱,
查石炭、 利国铁,
医病囚、 治军政,
兴旅游、 弘文化等。
整体感知
走近作者
才华横溢的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整体感知
诗歌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
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深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绘画方面,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整体感知
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处如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世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可见,苏轼是潇洒超俗的,乐观开朗的,旷达的。
整体感知
诗词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态。
元丰二年(1079) 乌台诗案
元丰三年(1080) 贬官黄州
元丰五年(1082) 创作本词
整体感知
诗词吟诵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整体感知
诗词大意
不要去听雨点子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舒适地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走去。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这雨有什么可怕?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
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有点冷。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照,好似在招手欢迎我。回头望望刚才遇雨的地方,真是晴雨无常!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好,阳光四照也好。
赏析探究
词前小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时间:三月七日 ★地点:沙湖道中
★环境:先雨后晴 ★事件:遇雨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
★感觉:狼狈 不觉
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环境、人物、事件及作词缘由。
赏析探究
上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赏析探究
思考:面对穿林打叶的大雨,作者是怎样的态度?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
“莫听”
“超然物外”
“何妨”
“谁怕”
“吟啸且徐行”
向风雨挑战
潇洒安闲
泰然自若
赏析探究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竹杖芒鞋”
闲散江湖
“马”
“竹杖芒鞋
轻胜马”
奔波官场
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
赏析探究
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烟雨”
自然界的风雨,
政治上的风云变幻
“任”
“一蓑”
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
“雨具皆去”
内心的情怀,旷达乐观情绪
赏析探究
下片: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探究
思考:“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中“微冷”“相迎”并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体验?
“料峭春风”
人生的逆境
政治的风雨
“山头斜照”
人生的希望
明确:作者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挫折和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
赏析探究
思考:“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一句写出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
“风雨”和“晴”
人生的逆境和顺境
名利的失和得
官职的降和升
明确:词人认为无论是雨还是晴都无所谓。人生也是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窘困也好,通达也好,都无所谓。这是词人面对仕途失意的旷达胸襟。
总结提升
课文主旨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读罢全词,对于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总结提升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
人生启示
表现手法
  贬谪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快从中逃离出来。面对人生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人。
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失意自伤
低沉苦闷
随遇而安
洒脱旷达
乐观豪迈
积极向上
前期
中期
后期
黄州贬谪时期的苏轼(1079——1084)
时间 词作 诗句 思想感情
1080 《卜算子》
1080 《西江月》
1082 《定风波》
1083 《浣溪沙》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一蓑烟雨任平生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幽独凄清 失意自伤
人生空幻 壮志难酬
不畏坎坷 笑看风雨
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知识积累
21岁,进京赶考。
22岁中进士,服丧守孝近6年。
34 岁外放任杭州通判。
37 岁改任密州。
39 岁改任徐州。
42 岁改任湖州,因“乌台诗案”入狱,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43 岁被贬黄州,职位低微,生计不能维持,却写出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等名作。
47岁改任汝州,因路途遥远,旅途劳顿,幼儿不幸折。
48 岁登州。52 岁杭州。54岁颍州。55岁扬州。56岁庆州。57岁惠州。60岁儋州。65 岁卒于常州。
苏轼的风雨人生
坎坷的一生
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