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新民主义革命的开始复习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2.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
A.蔡元培 B.陈独秀 C.李大钊 D.鲁迅
3.“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文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 )
A.《新民丛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新华日报》
4.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课本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言文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文学革命
5.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
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 C.救亡图存 D.民主、科学
6.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7.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因为它们( )
A.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B.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C.都以“民主”与“科学”为指导思想 D.都以三民主义为根本宗旨
8.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种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写作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9.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仨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被人们形象称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
B.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率先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鲁迅首先提出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
D.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10.小林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这样一幅图片:一群游行的人手举旗帜和横幅,上面写着“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标语。你认为这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应是( )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11.1919年5月1日《大陆报》:政府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己失败。由此引发的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 九运动
12.1919年5月,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
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B.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C.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13.搜集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下列哪一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 )
A.誓死争回青岛 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14.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B.五四运动中发挥先锋作用的是工人
C.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性质
15.下列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四副对联,其中反映五四运动取得一定胜利的是( )
A.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16.“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D.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17.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8.有位西方史学家说:“《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最终没有中国的签名,他们,中国人,竟拒绝了我们,世界的统治者——西方世界的决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与会代表的积极努力
C.五四爱国运动的推动
D.政府维护主权的强硬政策
19.(河北中考)它标志着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意识的觉醒,是1840年以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即中国的政治已不再限于职业政治家范围,而扩大到了知识分子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层面,“它”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0.中国有一座城市,它曾经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这座城市是( )
A.天津 B.重庆 C.上海 D.北京
21、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潮”指( )
A.启蒙思想 B.马克思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三民主义
22.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3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不老松。”董老咏怀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共产党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国共产党七大 D. 井冈山会师
24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
A.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B.通过第一个党纲
C.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25.毛泽东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C.国民大革命从此兴起 D.中共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共中26题,16分,27,题22分,28题,12分)
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
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狂人日记》
材料三: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提到的“德、赛两先生”具体各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我们”具体有哪些人?(至少写出两位)8分
(2)材料二出自谁的作品?请指出材料二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4分
(3)材料三中作者对新文化运动持什么观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4分
27.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拒签和约”是……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坚决斗争。天津、陕西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材料三: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
(1)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运动的情况?根据材料一回答“学生的要求”是什么?4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6月以后这场运动出现的新变化是什么?2分
(3)材料三说“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指什么方式?2分
(4)如何评价这场运动?10分
(5)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们学习哪些精神?2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
材料二:(中共一大)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
(1)材料一中提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哪些历史条件?
(2)材料二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中心工作是什么?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50分
BBCDD BADDB CACBB DDCDC BAAAB
非选择题 50分
27.16分
(1)民主、科学。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8分
(2)鲁迅。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4分
(3)认为新文化运动有一定进步性,但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4分
27.22分
(1)五四运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分
(2)从以学生为主力向以工人阶级为主力转变。2分
(3)和平请愿、示威游行、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写出2点即可)2分
(4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3分
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7分
(5)学习他们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精神和敢于斗争的精神。2分
28.12分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6分
(2)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2分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