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测试B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1.贵州省黎平县老人任时若回忆说:“我见过红军,那是冬天。虽然他们很苦,身上穿的衣服很薄、很烂,但他们对老百姓都很好……到各家各户借的东西,用过后都归还。”从老人的话中可知
A.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 B.红军纪律严明
C.遵义会议是重要转折 D.红军胜利会师
2.“这是长征途中的一次会议,它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决定了一支军队的命运,进而是一个党的命运,最终是一个国家的命运。”这次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3.“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工友农友,团结一条心,红色政权扎下万年根,革命永远向前进。”以上歌词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
B.“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
C.“工友农友,团结一条心”
D.“红色政权扎下万年根”
4.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某班计划组织“重走长征路”活动,请你帮助设计一条符合史实的线路
A.瑞金一遵义一赤水河一泸定桥一吴起镇一会宁
B.瑞金一遵义一泸定桥一赤水河一吴起镇一会宁
C.瑞金一遵义一赤水河一泸定桥一会宁一吴起镇
D.瑞金一遵义一泸定桥一赤水河一会宁一吴起镇
5.1929年古田会议上,毛泽东通过《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指出,要防止单纯军事观点,包括认为军事和政治是对立的,不承认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的;认为红军只是单纯地打仗的。为此他提出了
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政治建军”原则 D.发展游击战
6.1927年,一声枪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与上述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7.金一南将军曾说:这次会议之后的中国工农红军、哪里还有宗族观念、地域观念、非组织观念?可以说完全转变了。工农红军是一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的理念,成为这支队伍坚定的信念,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就此诞生了。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8.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①创建黄埔军校 ②进行北伐战争 ③举行南昌起义 ④发动武昌起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为中国近现代某一时期的形势示意图,下列选项与此图相对应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红军不怕远征难
C.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D.百万雄师过大江
10.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二大
11.标志着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的事件是
A.宁汉合流 B.东北改易旗帜 C.国共合作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2.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国共实现第一次联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召开 B.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13.在影片《西安事变》中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这源于他们曾共事于
A.北京大学 B.京师大学堂 C.黄埔军校 D.工农革命学
14.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黄埔军校的创立
1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写道:“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他说的“具有传奇性”的“伟绩”是指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百团大战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16.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室文献
(1)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1911年的闪电“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始长征的原因。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依据材料三,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走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根据一军团的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我们走遍了五岭山脉……六盘山,渡过了……金沙江、大渡河……,经过了苗、瑶、彝、回、藏等兄弟民族地区,我们完成的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毛泽东
材料二: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究竟一切按“左”倾教条主义的指挥行事,还是独立自主地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会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直入云南,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
(1)材料一中的“远征”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大革命失败了,“宁汉合流”,他们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革命群众和共产党人,革命陷入了低潮。
材料二“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摘自《训政时期约法》
材料三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龙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于1928年底通电全国,宣布: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1)材料一中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动者分别是谁?
(2)材料二讲的是什么意思?结合史实说明国民政府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描述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测试B卷
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1.B 2.C 3. B 4.A 5.C 6.D 7.C 8.A
9.A 10.B 11.B 12.B 13.C 14.C 15.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16.(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两只“小鸡”是:人民军队(或工农革命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或农村革命根据地,或革命根据地)(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精神:(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理想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甘共苦的)集体主义精神;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等。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运用;人民群众的支持等。(任意两点)
17.(1)红军长征(或二万五千里长征);(2)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人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18.(1)蒋介石和汪精卫。
(2)以宪法形式规定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行国民大会职权,国民政府委员全部以国民党人充任。实质是国民党一党独裁。
(3)东北易帜。意义: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