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七上科学 9.1.5电流、电流表及其使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牛津上海版七上科学 9.1.5电流、电流表及其使用(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牛津上海版(试用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02 08:3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流、电流表及其使用
1、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电流表及其使用》一课是《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九章《电力与电信》的教学内容,主要由“观察认识电流表和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组成。在之前的课时中教材从电力的应用、电路的连接、简单的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物理学电学的简单知识,本课时教材的重点是观察、认识并学会使用电流表,通过用电流表测量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来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为后一课时观察、认识并学会使用电压表、了解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做好铺垫,帮助深入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而理解家庭用电的安全意识和节能意识。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拓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因此,掌握好本节的知识和技能,对今后电学内容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认识并学会使用电流表,用电流表测量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等内容,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的学达到B级,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中经常使用用电器,对电学知识充满了好奇,有充分的学习兴趣。在知识储备上,通过《科学》第五章的学习,对电能已有一定了解,也积累了使用电器的生活经验,在过程技能方面也学会了读取测量数据的基本方法,但初中学生认识事物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支持。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属于比较抽象的内容,对于七年级学生的想象、推理、分析、归纳的要求较高。
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学会了简单的电路连接、画简单的电路图、初步研究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也认识了电路中电流形成的原因等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了解电流表的结构,学会用电流表连入电路测电流,用实验所得证据支持对电路中的电流特点的假设,进而深刻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真正理解“将科学研究中得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的工程技术”这个科学大概念。
2、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的基础上,新授使用电流表的方法,并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电流表是测量电流强度的工具,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物来认识电流表的结构,观看视频了解电流表的操作要点,在实践操作中学会使用电流表。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强度这个活动中,引导学生猜想电流表分别接在小灯两侧所测得的电流大小是否相等,并指导学生用实验数据作为验证假设的证据,完成初步的探究过程。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这个活动就设计成由学生可以依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自行完成的探究活动,即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大胆假设、设计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评估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实验的方法。考虑到画电路图和电路连接是本章的难点,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并适当交流。本节课的两个活动有测量的实验数据,组织学生收集数据,并指导学生对多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是本课在活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一个深入指导。由于我们学生人数少,课堂上统计收集数据比较方便,如果人数多,就可以采用诸如问卷星这样的信息工具来进行统计。考虑到画电路图和电路连接是本章的难点,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并适当交流。如果实验室配有希沃或投屏设备,可以将学生的电路图和实验操作即时投射到大屏幕以方便交流和讨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熟练应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会根据问题的提出设计实验并选择器材进行实验,从而了解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看视频、实物观察了解电流表的结构,学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2、能根据提出的假设进行有效的实验设计;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3、科学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特点的全过程,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难点】 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能根据提出的假设进行有效的实验设计;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五、教学资源:
教师:多媒体课件、活动单、电路演示仪
学生:电流表3个、小灯2个、开关1个、电池(电池盒)2节、导线若干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指导活动
实验引入 观察实验现象,灯泡的亮度有区别,体会电流有大小之分,猜测电路中电流强度是否一样,知道测量电流大小的工具是电流表。 演示实验1:使用同一只灯泡来做两次亮度不同的演示(分别用一节和两节干电池作为电源),演示实验2:两灯串联,指导学生观察两个灯的亮度。不同的电路和用电器中的电流的大小是不同的,怎样测量电流呢?——使用电流表。
电流表的 观察电流表的结构。完成书本45页的填空。学习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练习电流表的读数。看视频学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画电路图。实验: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根据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得出数据,完成学习单。分析各小组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观察电流表的结构。指导学生读数。指导学生在学习单上练习电流表的读数。视频讲述电流表的使用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单方框中画出的电路图。指导学生实验: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引导学生猜想电流表分别接在小灯两侧,所测得的电流大小是否相等?收集各小组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提出假设:流过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不相等),并简述理由。设计实验:在学习单上画出电路图。交流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在学习单中记录数据。分析各小组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思考课堂引入阶段的实验2的现象。观察数据,发现两灯串联的电路中电流比只有一个灯的电路电流小。进一步假设:不断增加串联接入的灯泡,电路中电流越来越小。实验设计。在表格中补充设计完整记录方式。 问题:如若串联两个小灯泡L1、L2 ,流过两灯的各处电流是否相等?请把电流表接入适当的位置,完善电路图,来验证你的假设。提示:要测流过两灯各处的电流,电流表应接在哪些地方?收集各小组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思考课堂引入阶段的实验2的现象,指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但由于小灯本身转化能的本领(功率)不同,小灯的亮度可能不同。提示学生纵向观察学习单 两个表格中的数据,还能从中看出什么特点?根据这个现象,你能不能作进一步假设?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设计记录方式。
板书设计
电流、电流表及其使用
一、电流表的使用
串联
正进负出
试触
防短路
二、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处处相等
认识电流表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引入
比较电流强度
探究
串联电路的电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