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课时训练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悟空迎近前来问曰:“你是谁家小哥?闯近吾门,有何事干?”哪吒喝道:“泼妖猴!岂不认得我?我乃托塔天王三太子哪吒是也。今奉玉帝钦差,至此捉你。”悟空笑道:“小太子,你的奶牙尚未退,胎毛尚未干,怎敢说这般大话?我且留你的性命,不打你。你只看我旌旗上的是甚么字号,拜上玉帝,是这般官衔,再也不须动众,我自皈依,若是不遂我心,定要打上灵霄宝殿。”哪吒抬头看处,乃“ ”四字。哪吒道:“这妖猴能有多大神通,就敢称此名号!不要怕!吃吾一剑!”
选文中横线处应填的四字是______ ,悟空取经成功后被封为______。
小语:小文,我找到一张图,刚好可以用来配上面那段选文。
小文:小语,我认为图片右边的那位不是哪吒。因为_____________。
2.三调芭蕉扇、三打白骨精、三探无底洞……《西游记》中有许多带“三”字的故事。请你说说作者用“三”讲故事的好处。
3.阅读下面名著文段,完成题目。
(甲)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那(乙)闻言,暗笑道:“这(甲)十分好呆!我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
(1)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______》,小说围绕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___、______等故事就非常精彩。
(2)上面一段文字中,(甲)是_____,(乙)是_______。这个故事,人们根据它的结局得了一个熟语:________。
4.名著阅读。
《西游记》是青少年读者最喜欢的古典小说之一,其中的孙悟空更是家喻户晓,他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第一任师傅是 _______ ,后经观音点化拜唐僧为师,随其西天取经,终成正果,被封为“________”。
5.阅读名著,可以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请从《西游记》中任选一个人物,按照示例完成表格
示 例 人物 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名著中的相关内容
莎利文老师 富有爱心 初次见面时,她就通过拥抱表达了对海伦·凯勒的关爱。
6.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大圣口称:“万岁!万岁!臣今皈命,秉教沙门,再不敢欺心诳上,只因这个妖精变作臣的模样。”如此如彼,把前情备陈了一遍,“指望与臣辨个真假!”那行者也如此陈了一遍……玉帝亦辨不出,赶出殿外。这大圣呵呵冷笑,那行者也哈哈欢喜,揪头抹颈,复打出天门,坠落西方路上道:“我和你见师父去!我和你见师父去!”
(《西游记》)
用自己的话补写出选文中省略号处省略的情节,这假悟空最终被谁识破才现出原形?
7.完成《西游记》的两道选择题。
(1)美猴王来到了灵台方寸山,找到了斜月三星洞,拜(_____)为师。
A.玉皇大帝 B.太上老君 C.须菩提祖师 D.南海观音
(2)“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什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说这句话的是(_____)
A.孙悟空 B.猪八戒 C.沙和尚 D.牛魔王
8.根据《西游记》的阅读体验,回答问题。
①选择合适的词语,将选项前的字母依次填在语段中的横线上。
孙悟空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最受人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生性________,号称“美猴王”,敢于挑战天宫权威,自封“齐天大圣”。后来,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________,制服了无数的妖魔鬼怪,为取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被封为“斗战胜佛”。
A.善恶不分 B.忠诚不贰 C.搬弄是非 D.桀骜不驯
②《西游记》“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中,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铁扇公主拒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认为“进退两难”,八戒想“拣无火处走”,唐僧“只欲往有经处去”,孙悟空几经挫折最后在托塔天王和哪吒的帮助下拿到真扇,灭了火焰山的火,扫平了去西天取经的障碍。师徒四人面对因难的不同态度,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呢?请结合生活经历谈谈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西游记》这部小说被鲁迅先生称为“_____________”。读《西游记》最宜精读和跳读并用。比如在“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中通过仔细揣摩课本选文中悟空的言行举止,可知悟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一种即可),这样的读书方法就叫__________。
9.阅读《西游记》后,有位同学对书中主要人物这样评价:“悟空可颂,悟净可敬,悟能可气,唐僧可憎。”针对这一评价,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假设你也参加了讨论,请你就“悟空是否可颂?”,结合原著具体情节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那妇人闻言,大怒道:“这泼和尚无礼!我若不看你东土远来,就该叱出。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你倒反将言语伤我。你就是受了戒,发了愿,永不还俗,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个。你怎么这般执法?”……那妇人见他们推辞不肯,急抽身转进屏风,扑的把腰门关上。师徒们撇在外面,茶饭全无,再没人出。……那呆子道:“……这如今茶水不得见面,灯火也无人管,虽熬了这一夜,但那匹马明日又要驮人,又要走路,再若饿上这一夜,只好剥皮罢了。你们坐着,等老猪去放放马来。”那呆子拉着马,有草处且不教吃草,嗒嗒嗤嗤的赶着马,转到后门首去。只见那妇人,带了三个女子,在后门外闲立着,看菊花儿耍子。他娘女们看见八戒来时,三个女儿闪将进去。那妇人伫立门首道:“小长老那里去?”这呆子丢了缰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那妇人道:“你师父忒弄精细。在我家招了女婿,却不强似做挂搭僧,往西跄路?”八戒笑道:“他们是奉了唐王的旨意,不敢有违君命,不肯干这件事。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那妇人道:“我也不嫌,只是家下无个家长,招一个倒也罢了;但恐小女儿有些儿嫌丑。”八戒道:“娘,你上复令爱,不要这等拣汉。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丑自丑,有几句口号儿。”妇人道:“你怎的说么?”
八戒道:“我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只消一顿钯,布种及时生。没雨能求雨,无风会唤风。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层。地下不扫扫一扫,阴沟不通通一通。家长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那妇人道:“既然干得家事,你再去与你师父商量商量看,不尴尬,便招你罢。”八戒道:“不用商量!他又不是我的生身父母,干与不干,都在于我。”妇人道:“也罢,也罢,等我与小女说。”看她闪进去,扑的掩上后门。
(1)本段节选自_______________所著的《西游记》,请为第二十三回的情节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猪八戒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3)结合选段谈谈,这段情节给唐僧提出怎样的警告?
11.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那长老昏梦中听着风声一时过处,又闻得禅堂外,隐隐的叫一声:“师父!”忽抬头梦中观看,门外站着一条汉子,浑身上下,水淋淋的,眼中垂泪,口里不住叫:“师父,师父!”……三藏道:“你既不是此类,却深夜来此何为?”那人道:“师父,你舍眼看我一看。”
水淋淋的汉子是谁?请说说他找唐僧的原因。
12.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菩萨不答,连忙拿丹盘道:“大王,且见小道鄙意。”觑定一粒大的,推与那妖道:“愿大王千寿!”那妖亦推一粒,递与菩萨道:“愿与凌虚子同之。”让毕,那妖才待要咽,那药顺口儿一直滚下。现了本相,理起四平,那妖滚倒在地。菩萨现相,问妖取了佛衣(袈裟),行者早已从鼻孔中出去。
①“那妖”是如何取得佛衣(袈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彻底制服妖怪,归功于孙悟空的计策,更得力于菩萨的手段。请就此作简要说明。
计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西游记》中套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常常被人用作对不规范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的规矩方圆的代名词。书中有许多情节都和“紧箍儿”有关,请参考下面回目,完成各题: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 ①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② 水帘洞誊文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1)在回目空缺处填上正确的内容
①
②
(2)请你根据自己阅读积累,从上述与“紧箍儿”相关的故事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进行概述。(80字左右)
(3)“紧箍儿”戴在悟空的头上是为了约束,取经成功后“紧箍儿”自动消失,“紧箍儿”作为一个独特的意象在“一戴一失”中使我们悟到了什么?
14.名著阅读。
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1)选段中的“妖精”是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所描述的故事情节。
15.阅读《西游记》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做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选段中的黄袍怪对唐僧师徒怀恨在心,为了诬其为妖怪,在宝象国将唐僧变成了什么动物?《西游记》这部著作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人物性格常常和某种动物的习性有着密切关系,孙悟空也是如此,请结合选段分析。
16.名著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七年级二班举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班级阅读活动中,请你写一则简短的推荐语向同学们推荐《西游记》。
要求:推荐的理由要充分,具体。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齐天大圣 斗战胜佛 因为他在用三昧真火攻击孙悟空;另外他脚下踩着的不是风火轮,而是火推车。我认为这个孩子不是哪吒,而是红孩儿。
2.“三”是数字,形容多,起强调作用;使故事情节宕起伏,扣人心弦,一波三折更为精彩;使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任意答两点或言之有理即可)
3.
(1) 西游记 示例:三打白骨精 真假美猴王
(2) 【甲】如来佛 【乙】孙悟空 孙悟空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4.菩提祖师 斗战胜佛
5.示例:
人物:孙悟空
精神品质:意志坚定、有责任感
相关内容:在花果山,保护猴子猴孙
6.玉帝叫托塔天王取来照妖镜,同众神观看(意近即可)。假悟空最终被如来佛祖识破才现出原形。
7.C B
8.①D B ②铁扇公主认为孙悟空坑害了她儿子红孩儿。 ③在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们一定要像唐僧那样对理想有坚定的信念,像孙悟空那样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到达胜利的终点。(如答到“遇到困难可借助外力”等因素也可适当给分) ④神魔小说; 合乎题意即可 精读;
9.示例1:我同意“悟空可颂”的观点。孙悟空取经途中降妖除魔,如“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忠心耿耿、不畏困难,他的执着坚守、勇敢忠心的品质值得歌颂。
示例2:我不同意“悟空可颂”的观点。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中无视法纪、以自我为中心,他的鲁莽自专、骄傲自大的性格是不值得歌颂的。
10.
(1) 吴承恩 四圣试禅心
(2)当唐僧拒绝了老妇人后,猪八戒借口喂马与老妇人接近,可见他爱耍小聪明的性格特点;几次三番要娶亲可见他贪恋女色、贪图安逸的性格特点,说明他取经意志不坚定;一见老妇人就称“娘”,还有说自己勤劳能干表明猪八戒善于阿谀奉承的性格特点。
(3)①不能有凡心,如有凡心,后果可能比猪八戒更严重;②要有领导的担当,怎么能随便把一个徒弟置下来做女婿呢;③管好自己团队的人,不能任凭自己的手下胡作非为;④取经路上困难重重,要有吃苦的准备,不能贪图享乐;⑤要谨慎小心,不要被外表迷惑,外表看着美的人,内心不一定美。
11.乌鸡国国王。他因被青毛狮子推入井中,希望唐僧师徒为他报仇。
12.①那妖帮忙救火时,见到方丈房间霞光彩气,见是佛门异宝,便趁哄打劫(趁火打劫),拿走了佛衣。(意思对即可) 孙悟空的计策:菩萨变成道人(凌虚子),设计让妖怪吞下孙悟空变成的仙丹,使妖怪现出原形。 菩萨的手段:用一个箍套在妖怪的头上,念起咒语(真言),制服了妖怪让他当守山大神。
13.
(1)①美猴王②假猴王
(2)示例一:(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取经行至白虎岭前,白骨精先后变幻为村姑、老妇、老翁来吃唐僧肉,但每次都被悟空识破,最后被悟空打死,唐僧不辨人妖,盛怒之下,将悟空赶回花果山。
示例二:(真假美猴王)孙悟空打杀强盗,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沙僧从观音处找来悟空,真假猴王大战,观音、玉帝、唐僧、阎王等无法分辨,最后如来佛识破六耳猕猴,悟空一棍将他打死,师徒团聚。
(3)“紧箍儿”作为一个独特的意象,跟随着十万八千里、八十一难全过程,它隐喻在追求真理与完成事业的艰难困苦中,由约束(他律)而到达自由境界(自律)的心灵历程。(意思对即可)
14.
(1)红孩儿
(2)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15.猛虎 孙悟空 急躁、易怒、好动的性格和猴子的习性巧妙结合,从文中“抓耳挠腮”“暴躁乱跳”可看出。
16.示例:《西游记》此书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