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燃烧的学问自我综合评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燃烧的学问自我综合评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01 07: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自我综合评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5分)
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
2.下列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潮汐能 C.地热能 D.石油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汽油
4.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5.液化石油气(LPG)可压缩贮存在钢瓶中的原因是 (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在不断运动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通常说的燃烧是发光、放热的现象
B.可燃物与足够的氧气接触一定能燃烧
C.可燃物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D.只有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同时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才能灭火
7.下列地点附近,可以使用明火的是 (  )
A.加油站 B.面粉厂 C.烟花销售点 D.空旷的露营区
8.密闭居室内使用燃气热水器容易使人中毒,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  )
A.CO2 B.CO C.O2 D.N2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蒸馏水 B.食盐水 C.汽水 D.洁净的空气
10.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水分子的是 (  )
A.H2O B.2H2O C.2H2 D.2H2O2
11.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有关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12.下列对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冰中的水分子也在不断运动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活性炭可使硬水软化
13.[2021·海淀期末] 下列灭火措施对应的灭火原理正确的是 (  )
选项 灭火措施 灭火原理
A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降低着火点
B 风将蜡烛吹灭 隔绝空气
C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 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扑灭森林火灾 移除可燃物
14.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  )
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高楼发生火灾,乘电梯逃生
C.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
D.档案资料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15.钼主要用于航天合金材料制作。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属于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 g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2
D.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2
16.2019年3月北京密云区发生山火,由于风势较大导致火势迅速蔓延。消防官兵灭火时用到鼓风灭火机(如图所示),其灭火原理是 (  )
A.移走可燃物
B.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C.隔绝氧气
D.降低着火点
1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
D.将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得更充分
18.根据图所示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19.“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 s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0.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根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熄灭了。下列有关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
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C.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21.某同学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温度有关。其中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的一组实验是(  )
编号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装置
现象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22.绿茶中含有的单宁酸(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有关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B.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46
23.如图,“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作容器盛放汤料的一种火锅,当酒精燃烧时纸张未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纸张被水浸湿后,导致其着火点降低
D.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24.下到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将煤球制成蜂窝煤,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乙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饶,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丙中纸杯烧不坏,是因为固体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少
D.由图丁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导致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25.[2021·石景山期末] 实验小组在密闭容器中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探究乙醇燃烧的产物。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图甲曲线说明乙醇燃烧有水产生 B.根据图甲,可推出乙醇中含有氢元素
C.图乙曲线说明乙醇燃烧有CO2产生 D.根据图乙,可推出乙醇中含有碳和氧元素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5分)
【生活现象解释】
26.(3分)生产火柴常用到三硫化二锑(Sb2S3)、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等物质。
(1)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2)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3)将火柴头与火柴盒侧边摩擦能引燃火柴。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摩擦能引燃火柴”的原因是                      。
27.(2分)[2018·海淀期末] 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解释以下防火安全提示。
(1)冬季进入山林时禁止携带火种,原因是                    。
(2)定期清理抽油烟机管道内的油污,原因是                 。   
28.(3分)[2021·石景山期末] 熔喷布是医用口罩的核心原材料,其主要生产过程为:石油→丙烯→聚丙烯→熔喷布。
(1)除石油外,化石燃料还包括煤和     。
(2)丙烯的化学式为C3H6,1个丙烯分子由            构成。
(3)熔喷布具有疏松网状的结构,能阻挡粉尘颗粒,能将飞沫、细菌、病毒等吸附住,说明熔喷布具有    和吸附作用。
29.(3分)如图,搭篝火是露营的一项传统活动。
(1)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木柴属于    。
(2)搭篝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燃烧,这是为了    (填字母)。
A.加快散热
B.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C.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3)用沙土可以盖灭篝火,其灭火原理为        。
30.(5分)[2019·西城期末] 能源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
(2)节约化石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能源进一步利用和开发的重点。
①我国将推行乙醇汽油。乙醇汽油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某品牌汽车使用相同标号的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时,每百公里油耗和CO排放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项目 平均油耗/L CO排放量/g
乙醇汽油 11.8 1.358
普通汽油 11.8 2.108
由表中数据可知,乙醇汽油对环境更友好的理由是           。
③氢气是理想的清洁燃料。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
④下列利用了新能源的是    (填字母)。
A.风力发电    B.太阳能路灯    C.核动力潜艇
【科普阅读理解】
31.(6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随着矿物燃料消耗量的增加,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升高,温室效应加剧,给地球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目前,矿物燃料仍然是主要能源,因此,减少CO2排放量或将产生的CO2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又称CO2再资源化),已成为人类关切的世界性问题。
CO2再资源化方法的关键是将CO2高效率的转化以及方法的能耗和经济问题。研究人员将磁铁矿在一定温度下经过H2活化处理,制得缺O2-磁铁矿,该缺O2-磁铁矿可直接分解CO2,将其转化为碳。
用汽油发动机排放气和缺O2-磁铁矿进行CO2分解实验,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过程中装置内气体压强变化(压强大代表CO2含量高)如图0中甲、乙所示。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Fe、缺O2-磁铁矿进行CO2分解实验,测得CO2的分解率如下表所示。
分别用Fe、缺O2-磁铁矿实验时,CO2的分解率(300 ℃)
物质 CO2分解率/%
4 h后 10 h后
缺O2-磁铁矿 98 99
Fe 1.3 2.5
  由此可见,用缺O2-磁铁矿分解CO2的方法具有反应温度低、反应效率高、磁铁矿廉价易得、生成物碳可再资源化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原文作者:关玉德,有改编)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CO2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
(2)CO2再资源化方法的关键是                    。
(3)O2-属于    (填“阳离子”或“阴离子”)。
(4)对比甲、乙,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5)由表中数据推断,在相同条件下,更有利于提高CO2分解率的物质是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矿物燃料消耗量的增加不会对地球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B.在一定温度下,用H2活化处理磁铁矿可制得缺O2-磁铁矿
C.CO2分解只得到一种产物——碳
D.用缺O2-磁铁矿分解CO2的方法有应用价值
【生产实际分析】
32.(3分)[2021·门头沟期末改编] 富氧燃烧技术中,用氧气含量高于21%的富氧空气支持燃烧,能达到节能和减少碳排放的作用。富氧燃烧的产物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达到95%,有助于二氧化碳的回收和利用。该技术的主要流程图如下:
(1)空气分离过程中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根据所给信息推测,煤粉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    (填字母)。
A.碳元素 B.铁元素 C.硫元素 D.钠元素
(3)关于富氧燃烧技术,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填字母)。
A.与普通燃烧相比,富氧燃烧锅炉中煤粉燃烧更剧烈
B.煤粉燃烧更充分,可以节约燃料,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C.CO2无毒,压缩和存储的CO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即可
33.(3分)[2019·大兴期末改编] 煤的气化和液化是目前实现煤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以粗煤为原料合成甲醇的流程如图2所示。
(1)过程②中的主要反应为C+H2OCO+H2,该反应中氢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1→0,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      。
(2)上述流程图中的氧化物有      。
(3)将煤加工处理的意义是                   (写出一条即可)。
【基本实验及其原理分析】
34.(5分)根据图3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中能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浓氨水具有    性。
(2)实验B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白磷的作用是           ,白磷熄灭、试管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倒流入试管中,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    mL刻度线处,原因是                                 。
35.(3分)[2021·大兴期末] 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
装置 步骤及现象
Ⅰ.打开K1,将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注入锥形瓶中。A中导管口处有大量气泡产生,白磷不燃烧 Ⅱ.打开K2,关闭K1。C中导管口处有大量气泡产生,白磷燃烧
(1)B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步骤Ⅰ,A中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
(3)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                。
【科学探究】
36.(7分)[2020·西城期末] 消防教育常提及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提出这一逃生技巧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同学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8%时人会感到不适。
②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是火灾中使人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
③高温是火灾中使人伤亡的另一主要原因,温度大于50 ℃时就会烫伤形成水泡。
[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在圆筒形容器中放置3支不同高度的蜡烛,传感器及蜡烛摆放位置如图所示。 a、b、c三处均放置氧气、二氧化碳和温度三种传感器 ①放置好传感器; ②点燃蜡烛,迅速封盖并开始采集数据; ③观察蜡烛熄灭顺序并记录熄灭时间; ④待3支蜡烛完全熄灭、曲线趋于稳定时,停止数据采集
[实验数据]
Ⅰ.不同高度蜡烛的熄灭时间:
蜡烛高度 高(30 cm) 中(20 cm) 低(10 cm)
熄灭时间 106 s 164 s 199 s
Ⅱ.不同位置传感器测得的相应数据如图4所示:
[解释与结论]
(1)蜡烛燃烧时,烛芯周围有“蜡油”出现。蜡熔化为“蜡油”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3)实验中3支蜡烛放置位置的俯视图正确的是    (填字母)。
(4)低处蜡烛熄灭时,c处氧气的含量约为    。
[反思与评价]
(5)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应在下方聚集,但实验数据显示“100 s时,a处二氧化碳浓度最大”,分析其原因是                 。
(6)本实验证明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是合理的,其依据是                                    。
(7)下列火灾逃生的做法合理的是    (填字母)。
A.沿着大火尚未燃及的应急通道迅速往未起火的楼下撤离
B.坐电梯往楼下撤离
C.若向下的楼梯已被火焰封锁,可从水平方向选择其他通道暂避
D.前进时应尽量保持弯腰低姿势或贴近地面匍匐
【实际应用定量分析】
37.(2分)图6为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加碘低钠盐的相关说明。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I)的化合价为    ,如果一个人每天摄入5 g加碘低钠盐,则每天摄入钠元素的质量约
             (列计算式)。
品名:加碘低钠盐
净重:400 g
成分含量:
NaCl:70%
KCl:29%
碘酸钾(KIO3):(以I计算)
40 mg/kg
其他:不含K+、Na+
教师详解详析
1.D 2.D 3.A 4.D 5.C
6.C [解析] 燃烧通常有氧气参加,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而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并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就属于物理变化;要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与足够浓度的氧气(或空气)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只要阻断一个燃烧条件即可实现灭火;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它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有关,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7.D 8.B 9.A 10.B 11.C 12.D
13.D 14.D 15.B 16.B 17.D 18.C
19.B 
20.A [解析] 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使蜡烛的温度降到其着火点以下。
21.D 22.C 23.D
24.D [解析] 图甲中将煤球制成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其目的是使煤充分燃烧; 图乙中当火柴头向下时,火焰沿着火柴梗燃烧,提高了火柴梗的温度,使其更容易燃烧;图丙中纸杯内的水吸收了热量,使纸杯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可以燃烧,因此金属镁燃烧导致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25.D
26.(1)MnO2(或二氧化锰) (2)+5 
(3)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火柴头的着火点
27.(1)防止火种引燃其他可燃物(合理即可)
(2)移除可燃物
28.(1)天然气
(2)3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
(3)过滤
29.(1)可燃物 (2)C
(3)隔绝氧气
30.(1)甲烷+氧气二氧化碳 +水 (2)①混合物
②每百公里平均油耗相同的情况下,相同标号的乙醇汽油排放的CO比普通汽油少(合理即可)
③氢气+氧气水
④ABC
31.(1)2(或两)
(2)将CO2高效率的转化以及方法的能耗和经济问题
(3)阴离子
(4)其他条件相同时,用缺O2-磁铁矿分解CO2,350℃时CO2的分解速率(或效率)高于290℃时的分解速率
(5)缺O2-磁铁矿
(6)BD
32.(1)物理 (2)AC (3)AB
33.(1)0→+2
(2)H2O、CO
(3)减少污染物排放(或转化为化工原料等,合理即可)
34.(1)纸花变红 挥发
(2)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20 试管内有150 mL 空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白磷燃烧约消耗30 mL氧气,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量筒中约30 mL水进入试管
35.(1)H2O2H2O + O2
(2)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
(3)打开K2前C中白磷不燃烧,打开K2后燃烧
36.(1)物理 
(2)C、H 
(3)B 
(4)18.5%
(5)蜡烛燃烧放热,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气体受热膨胀,向上聚集
(6)由本实验可看出位置低处温度低、二氧化碳含量低、氧气含量高
(7)ACD
37.+5 
5 g×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