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二轮复习:语言文字应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历代文人笔记著作卷帙浩繁,________________,而内容、风格、功用、性质各异,是中国文学、思想及文化事业独特而绮丽的奇观。苏轼《东坡志林》、沈括《梦溪笔谈》、洪迈《容斋随笔》、张岱《陶庵梦忙》、李渔《闲情偶寄》……皆个中翘楚,书中妙文________________时现,是________________者。至范成大撰《梅谱》《菊谱》、述名卉栽培之法,王应麟作《困学纪闻》、顾炎武修《日知录》,继往圣之绝学,如此之类士人思想与实践之文化遗珍,皆以笔记体成全。
( ),实则这恰是中国式写作之优势所在,其会意而不刻意之妙,须读者慢慢领会,细细咀嚼。好比中国画,写意之可贵正在于寓匠心于________________之中,寄情思于不假思索之外。再者,人多以文人之随笔漫谈为笔记而不甚重视,是不知儒学圣经之《论语》其实亦笔记也,道家之《老子》又何尝非笔记欤!
(摘编自沐斋《滋兰笔记》自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不胜枚举 吉光片羽 妇孺皆知 漫不经心
B.不胜枚举 鲁殿灵光 妇孺皆知 漫不经心
C.不计其数 吉光片羽 老少咸宜 苦心孤诣
D.不计其数 鲁殿灵光 老少咸宜 苦心孤诣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笔记之最大特点在于缺乏组织与逻辑性,全书看似不成系统
B.全书看似缺乏组织与逻辑性,乃笔记不成系统之最大特点
C.笔记之最大特点在于全书看似不成系统,缺乏组织与逻辑性
D.全书看似不成系统,缺乏组织与逻辑性,乃笔记之最大特点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实则这恰是中国式写作之优势所在,其会意而不达意之妙,须读者慢慢领会,细细咀嚼。
B.实则这恰是中国式写作之优势所在,其会意而不达意之妙,须读者细细咀嚼,慢慢领会。
C.实则这恰是中国式写作之优势所在,其用意而不刻意之妙,须读者细细咀嚼,慢慢领会。
D.实则这恰是中国式写作之优势所在,其用意而不刻意之妙,须读者慢慢领会,细细咀嚼。
答案
1.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根据后文列举苏轼、沈括、洪迈、张岱、李渔等人的笔记内容可知,应用“不胜枚举”。鲁殿灵光:比喻仅存的有声望的人或事物。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根据前文“书中妙文”可知,应用“吉光片羽”。老少咸宜:对老年人和少年人都适合。妇孺皆知:妇女、小孩都知道,指人人都知道。语境强调苏轼等人笔记知名度高,应用“妇需皆知”。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根据前文“中国画写意之可贵”和后文“寄情思于不假思索之外”可知,应用“漫不经心”。
2.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全书看似不成系统”为整体评价,需在“缺乏组织与逻辑性”的具体说明之前,排除A、B两项。根据后文“实则这恰是中国式写作之优势所在”可知,括号内的词句对应指示代词“这”,主语应为“笔记之最大特点”,排除D项。
3.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根据逻辑顺序,应先是“细细咀嚼”,然后再“慢慢领会”,排除A、D两项。根据“妙”字及后文提示可知,“妙”在“不刻意”而非“不达意”,排除B项。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碧绿的树叶中,红艳剔透的石榴花骄傲地挺起腰身,亮出娇美的面庞。放眼望去,那朵朵石榴花,就像簇簇火苗。在蓝天和阳光下,石榴花聚合成熊熊燃烧的火海,摇荡着,呼应着,翻滚着,十分壮观。
文人们对石榴的偏爱,不吝笔墨。有的诗人细致观察石榴形象,将其描摹得 。有的诗人透过石榴外表,挖掘其内涵, 其精神,“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不求结果,但求过程。“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石榴花不与桃李争艳,独自盛开在另一个季节,不争不抢,不卑不亢。
石榴圆润饱满,浆满汁溢的石榴籽甘甜如饴;众多石榴籽密密实实拥抱在一起,常被 紧密团结的寓意。石榴的名字可谓 ,金婴、金庞、沃丹、丹若……贵重的“金”、喜庆的“丹”,都赋予在石榴身上。火红的石榴,多籽的石榴,甜蜜的石榴,团结的石榴,或许正契合了人们祈愿的生活的样子吧!
1.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这里聚齐了。
B.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C.面对着浩瀚星空,我陷入了遐想,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D.辞典可以告诉我们好多好多的知识,包括人名、地名、制度、成语、典故……的含义。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入木三分 传承 寄予 丰富多彩
B.纤毫毕现 张扬 寄托 不胜枚举
C.入木三分 张扬 寄予 不胜枚举
D.纤毫毕现 传承 寄托 丰富多彩
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的要脆弱, ① 。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从而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等问题,而频繁玩手机也会使他们视力下降。
中学生自制力比较弱,往往在上课、自习时也会发信息聊天,还有的同学晚上就寝时也在用手机与人长时间聊天、看电子小说、玩游戏等, ② , 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休息。
因为手机收发信息比较便捷和隐蔽,所以 ③ 。这样的行为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建立,而且败坏考纪,违反考风。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样的行为违背考纪,违反考风,而且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B.这样的行为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建立,而且违反考纪,败坏考风。
C.这样的行为违反考纪,败坏考风,而且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D.这样的行为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建立,而且违背考纪,违反考风。
5.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
1. C
2. B
3.句中把朵朵石榴花比作簇簇火苗,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石榴花和火苗的外观形状相似;石榴花的“红艳”和火苗的红在颜色上相似;石榴花和火苗所给人的火热感觉相似。
4.C
5.(1)他们更容易受手机辐射影响(2)这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和休息(3)有同学在考试中用手机作弊(每处2分,意对即可)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强力推动了媒体融合,带来了一场“传播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文艺创作、生产、评论、传播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文艺生态发生了 的变化,文艺评论也出现了 的新特征。但是,近年来,作为文艺评论的重要对象,文艺作品因为资本等市场力量和互联网等科技力量的强力介入,其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但质量上却。
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 )。不管技术如何进步,也改变不了评论者对文学作品创作主体的决定性影响,不管网络文艺如何喧嚣热闹,更改变不了文艺评论引领大众审美潮流和社会价值判断的功能和作用。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因此,文艺批评者要 、主动应对,坚守艺术理想、批评精神和独立品格,引领文艺朝着健康繁荣的方向阔步前进。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铺天盖地 空前绝后 良莠不齐 当仁不让
B. 翻天覆地 空前绝后 参差不齐 首当其冲
C. 铺天盖地 前所未有 良莠不齐 首当其冲
D. 翻天覆地 前所未有 参差不齐 当仁不让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B. 是多出精品、引导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C. 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引领风尚、提高审美的重要力量。
D. 是提高审美、引领风尚、引导创作、多出精品的重要力量。
3.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优秀的文艺评论,能够发现和抵制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
B. 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而且能够发现和抵制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C. 不仅优秀的文艺评论,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而且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
D. 优秀的文艺评论,不仅可以帮助创作者总结创作得失,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而且能够发现和解决不良的创作倾向,批驳错误的文艺现象,匡正文艺风气,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中的炊烟是个姑娘,一位、两位,一群、两群,相约着、簇拥着,腾空而跃,妖娆地舞弄着身姿,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无论走到哪,你都能看到她的美。她从不害羞,从不遮脸,只要你愿意,何时何处都能见到她的舞。风中的炊烟是个姑娘雨中的炊烟是个勇士,柔弱中带着刚强,柔嫩中带着坚硬。不怕细绵拉拢,不怕豆粒敲打,不怕倾盆肆虐。他用坚强去迎接生命的每一刻,释放自己的温暖和热血。他用微笑去接纳无情的每一次,敞开自己的宽容和大度。拥雨入怀,化作薄雾,将整个村子罩住。最后,在空中徘徊,飘入空中,形成一处醉美的仙境。雪中的炊烟是位母亲。寒冷裹不住她的热情,积雪挡不住她的柔嫩。她的爱一点一点地从灶膛升起,冲出烟囱,冲破屋顶。积雪再厚也把持不住内心的感动,慢慢一点一滴开始融化,最后化作泪水顺着屋檐快速流淌。很快,整个屋顶又恢复了往日。乡下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很长很长,凸出屋顶的或方或圆的烟囱。为了应对下雨,有的还会用瓦片、砖头或是铁皮斗笠半遮着。
4.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拟人、比喻、对偶 B. 拟人、比喻、排比
C. 比喻、借代、排比 D. 拟人、夸张、排比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风中的炊烟是个姑娘,一位、两位,一群、两群,相约着,簇拥着,腾空而跃,妖娆地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地舞弄身姿”,从语义上看二者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6.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
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府2020年5月18日宣布,将在该市唐人街一幢有着百年历史的建筑中设立澳洲华人博物馆。据介绍,博物馆将收藏相关书籍和期刊,设立美术和图片展区,提供常设展览和巡回展览等。博物馆还设有工作室,方便举行艺术活动和艺术家驻地创作。这个博物馆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一代代华人怎样在澳大利亚立足和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所作出的贡献,发掘、保存、展示和弘扬在澳华人的历史和文化。
答案
D “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铺天盖地”,形容来势猛,声势大,到处都是;此处指文艺生态的变化而不是声势,故应使用“翻天覆地”;“前所未有”,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空前绝后”,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也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此处新特征应该是之前未有,不能断言包括以后,故使用“前所未有”。“参差不齐”,本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此处对象为文艺作品质量,故应使用“参差不齐”。“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此处是指文艺批评者要积极主动,故应使用“当仁不让”。
A
B
A
原文把“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前或后”单独拿出来作为句子存在,放在结尾,铺排展示,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画面感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改句中作为“舞弄身姿”状语,属于附加成分,无足轻重,不能很好地展示舞姿的特征,印象平平。
①2020年5月18日,②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府宣布,③将在唐人街④设立澳洲华人博物馆,⑤意在发掘、保存、展示和弘扬在澳华人的历史和文化。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五集电视专题片《人民的小康》全景式和立体化的呈现方式,让观众对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全面小康社会的现实图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奋斗目标____________,过程令人感动,成就令人感叹,前景令人向往。圆梦小康是中国共产党人____________的职责和使命担当的时代表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奋战在第一线,____________。这一切告诉我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小康梦”是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打造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坚实基础,赋予了我们深厚底气和信心。
《人民的小康》是一部高度浓缩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史,是一部启智增慧的生动教科书。它以大量真实的事例、灵动的影像、权威的数据、透彻的说理,呈现历史的进程,承载____________的初心使命。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从人民的全面小康走向人民的共同富裕,走向人民的现代化,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清二楚 义不容辞 身先士卒 坚如磐石
B.一览无余 义无反顾 身先士卒 固若金汤
C.一清二楚 义无反顾 事必躬亲 坚如磐石
D.一览无余 义不容辞 事必躬亲 固若金汤
2.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继续创造并记录属于人民的光辉事业是《人民的小康》告诉我们的
B.《人民的小康》告诉我们要继续创造并记录属于人民的光辉事业
C.告诉我们要继续创造并记录属于人民的光辉事业的是《人民的小康》
D.《人民的小康》要把继续创造并记录属于人民的光辉事业告诉我们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奠定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实基础,赋予了我们深厚底气和信心。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造了坚实基础,赋予了我们深厚底气和信心。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实基础,赋予了我们深厚底气和信心。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赋予了我们深厚底气和信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牛奶变质往往是因为①____________,残留的杂菌继续活动,或者由于包装不严密,有外来杂菌侵入。牛奶中的细菌生长繁殖后会产生酸,酸度增加的结果就会②____________,于是出现凝块。出现这种现象说明牛奶已经变质,不能继续食用了。但是酸奶不是变质的牛奶,它是人为地在牛奶中加入乳酸菌,让乳酸菌在牛奶中产生酸从而使蛋白质凝固。由于乳酸菌是一种可以食用的菌,而且是在严格的卫生条件下加入的,没有任何杂菌的污染,③____________。
我们和乳酸菌之间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也就是说你给我一片树叶,我一定会还你一片森林。特定的乳酸菌可以帮助管理、治疗和预防一系列的疾病和感染。作为回报,我们必须给乳酸菌提供合适的营养,这样它们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提供帮助。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B
3.D
4.①牛奶杀菌不彻底 ②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凝固 ③所以是十分安全的(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5.用树叶、森林的关系来比喻人类和乳酸菌互惠共生的关系,体现互相帮助、互相回馈的特点;(3分)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引发读者阅读兴趣。(2分)(合理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原始时期,物质生活极度贫乏,人们往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常常要和野兽争夺食物和生存的空间。与野兽的抗争可以通过武器,通过集体的力量慢慢解决,但是面对一望无际、神秘莫测的大海,人们束手就擒,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海”字“从水从晦”。晦,便是晦暗。又有人记载“海之言,晦昏无所睹。”“无所睹”表明不可知,这样可以想象当时超然客公号人对海洋的敬畏程度了。人类始终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看待海洋,海洋的浩瀚无垠使人类感到自身的渺小,① 。
科学家们从河姆渡古人类遗址厚达2米的海生贝壳层中发现了一把小型木桨,证实了船的历史至少有7000年之久,在夏代也曾出现过“东狩于海,获大鱼”的文字记载。渐渐地,人们的视线扩展到了海的那一边,发现新的大陆,感受不同的文化。再然后,② 。相传在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就曾经亲自在玻璃罐中潜入海中。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潜水技术应当从17世纪末世界上第一个潜水钟开始算起,真正的深潜是从深潜器发明开始的。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深潜设备,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如今的“奋斗者号”,它们就像不断走向深海的战士,为我们探寻着大洋深处的奥秘。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贫乏
B.束手就擒
C.浩瀚无垠
D.探寻
2.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文中“奋斗者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B.“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C.“时代楷模”张桂梅无私奉献,改变了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的现状。
D.外国地摊上的书,到国内摇身一变成为“传世经典”,真是贻笑大方。
3.根据语境,在文中空缺的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汉代铜镜的背面,不仅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形象,有的还篆刻着文字:“作佳竞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池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寿如金石保。”里面所描绘的“仙人”就是汉赋中的神仙形象。浙江上虞出土了一面东汉龙虎镜,铭文中也提到了仙人王子乔。
唐朝与前代相比,是一个诗意盎然的时代,所有事物都可以作为创作题材。唐朝铜镜的背面,刻的是“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这样充满诗意的句子,精心雕刻的图案也是以饮酒、弹琴等为主题的。有朋友、有音乐、有美景,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到了宋代,手工业不断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宋镜不像唐镜,刻那么多雅致的诗。普通百姓家用的镜子,扑面而来的是浓厚的市井气息,宋朝铜镜上的铭文大多像是打出的各类小广告,通过宣传扩大铸镜作坊的知名度,好让镜子的销量更好一点。
今天,我们现在再看汉朝、唐朝和宋朝的镜子,确实能从中感受到时间和文学形式的流逝。
4.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答案
B(束手就擒:捆起手由人捉拿,形容因无法脱逃或无力反抗而甘愿被擒获。此处语境是面对一望无际、神秘莫测的大海,人们“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应用“束手无策”。A项,贫乏:贫穷;缺少,不丰富。此处用来形容原始社会的物质生活,使用正确。C项,浩瀚无垠:水势盛大没有边际。此处用来形容海洋,使用正确。D项,探寻:探求;寻找。与后面的“奥秘”搭配恰当,使用正确。)
C(“奋斗者号”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C项中引号的作用与之相同。A项,表示强调;B项,表示直接引用;D项,表示反语讽刺。)
示例:①海洋的奇幻神秘又激发了人类征服它的欲望②人们将目光由海洋表面投向大海深处(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①删去“今天,”或“现在”;②将“时间和文学形式的流逝”改为“时间的流逝和文学形式的变化”。(共5分。答对一点得3分,两点得5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又是一年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_____________,神州大地到处是一派丰收景象。北国苍茫,柿黄梨大冬枣甜;南疆秀美,橘红蕉长稻米香。在中国寒地香米之乡的田野上,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示范田。每年九月伊始,一片片金黄色在这片黑土地上_____________,那是稻子熟了。
丰硕的稻穗,在秋天如诗的风景里满怀着对黑土地的无限敬意,低下头来感恩农民们150天的辛勤付出,满怀深情地向脚下的黑土地致敬。晶莹的超然客公众号稻穗上,每一粒的稻米都经历120多天阳光雨露的_____________,展示着大自然的精华之类,如同镶嵌在这片寒地黑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折射出塞北江南的丰饶与美丽。饱满的稻穗,乘着凉爽的秋风为_____________的黑土地披上厚重的“金装”。人们在禾下乘凉,在“金甲重装”的温暖保护下,美滋滋地做着一个盛世家国的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约而来 漫延 滋润 广袤无垠
B.如约而来 蔓延 滋养 广袤无垠
C.如期而至 漫延 滋养 一望无际
D.如期而至 蔓延 滋润 一望无际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在禾下乘凉,在“金甲重装”的温暖呵护下,美滋滋地做着一个盛世家国的梦。
B.人们在禾下乘凉,在“金甲重装”的温暖保护下,做着一个美滋滋的盛世家国的梦。
C.在“金甲重装”的温暖呵护下,人们在禾下乘凉,美滋滋地做着一个盛世家国的梦。
D、在“金甲重装”的温暖呵护下,人们美滋滋地做着一个盛世家国的梦,在禾下乘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海陆风在近地面由海风和陆风两部分组成。白天,陆地受太阳辐射增强, ① ,海面上由于海水巨大的热容量受热慢,空气相对较冷,冷空气下沉并在近地面流向附近较热的陆面,补充因热空气上升而造成的空缺,从而形成海风; ② ,陆地上的空气冷却快,海面上的空气较为温暖,近地面气流转为从陆地吹向海面 ③ 。通常,夏季的海陆风强于冬季,能够缓解夏季白天的高温,( ),甚至形成低云和降水。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并向大陆输送水汽,使陆地上湿度增大,温度明显降低
B.使陆地上湿度增大,温度明显降低,并向大陆输送水汽
C.并向大陆输送水汽,使陆地上温度明显降低,湿度增大
D.使陆地上温度明显降低,湿度增大,并向大陆输送水汽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案
1.(3分)B(如约而来,按照约定的时间赴约;如期而至,按照计划或者规律,按时到来。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漫延,水满溢而向周围扩散。滋润,增添水分,使不干枯;滋养,供给养分。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
2.(3分)C(原句存在语序不当和用词不当的语法错误)
3.①意义紧密相连。“北国”和“南疆”都是地域名称;“柿黄”和“橘红”、“梨大”和“蕉长”、“冬枣甜”和“稻米香”也都是两两相对,物产特色概括恰当。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展现丰收景象。(5分。答出①给2分,答出②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3分)A(“输送水汽”使“湿度增大”,进而“温度降低”,逻辑上与前后文更衔接)
5.①陆面上空气增温并上升 ②夜晚则正好相反③从而形成陆风(6分。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七、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文创商店里,____________的红色文创产品吸引观众驻足挑选;北京鲁迅博物馆旁的鲁博书屋内,以“新青年”为主题设计的帆布袋,笔记本、徽章等让年轻人__________;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北侧的“一大文创”商店中,馆方与沪上老字号品牌联名推出的食品,成为市民和游客的首选……如今,打卡红色地标____________,与之相关的红色文创也日益受到大家欢迎。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滋养红色文创设计的沃土。近年来,红色场馆的网络文创商店数量迅速增加,人们______________便可以购入心仪的红色文创产品。消费场景的转变,也折射出红色文创产品从旅游纪念品到日用品、艺术品,收藏品的转型。一批文创设计师充分利用和发掘红色资源,深入理解红色精神内涵;寻找红色文化与大众需求之间,力求以红色文创传承红色基因。不同的红色元素,在设计师的创意表达中,关联红色故事,让红色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琳琅满目 爱毛反裘 靡然成风 足不出户
B.五花八门 爱不释手 靡然成风 足不履影
C.五花八门 爱毛反裘 蔚然成风 足不履影
D.琳琅满目 爱不释手 蔚然成风 足不出户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自一批文创设计师充分发掘和利用红色资源之后,深入理解红色精神内涵,寻找红色文化与大众需求之间,力求以红色文创传承红色基因。
B.一批文创设计师充分利用和发掘红色资源,深入理解红色精神内涵,寻找红色文化与大众需求之间的对接点,力求以红色文创传承红色基因。
C.一批文创设计师充分发掘和利用红色资源,深入理解红色精神内涵,寻找红色文化与大众需求之间的对接点,力求以红色文创传承红色基因。
D.自一批文创设计师充分利用和发掘红色资源之后,深入理解红色精神内涵,寻找红色文化与大众需求之间的对接点,力求以红色文创传承红色基因。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2题。
绿色是地球上的植物中最常见的颜色,这与植物叶片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的阳光光谱有关。太阳的颜色、温度以及它与地球的距离,决定了地球上的植物可以吸收大部分波长的光,但 ,于是这一波长的光被反射回去,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会看到植物呈现绿色。
秋天到了,山野间的树叶转眼间变成美丽的黄色或红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秋天到来后,大多数植物为减少养分消耗,只好舍弃其叶子。在落叶之前,( )。这样,随着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其他色素的颜色就会在叶面上渐渐显现出来,于是树叶 。
自然界的花朵五颜六色却少有绿色,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植物的进化相关。花作为被子植物特有的有性生殖器官,在繁衍后代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形成雌雄两性生殖细胞以及传粉受精。我们知道,植物是不会动的,所以 ,比如风、昆虫等不同的媒介。因此它们需要各种鲜艳的颜色,以吸引昆虫的注意。如果花与叶片同一个颜色,就不易被昆虫发现,不利于繁衍与进化,所以绿色的花较少。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树木不再像春天和夏天时那样制造大量的叶绿素,开始逐渐分解叶绿素
B.树木开始逐渐分解叶绿素,不再像春天和夏天时那样制造大量的叶绿素
C.叶绿素开始逐渐分解,叶绿素不再像春天和夏天时那样被树木大量制造
D.树木不再像春天和夏天时那样制造大量的叶绿素,叶绿素开始逐渐分解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五花八门:原指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琳琅满目”。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爱毛反裘:古人以毛朝外为正。意思是为了爱惜毛而将皮衣反过来穿。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贪小失大。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爱不释手”。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靡然成风:相互跟风,群起效尤而成风气,贬义词,多指不好的风气。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蔚然成风”。足不出户:脚不跨出家门,形容不与外界接触。足不履影:比喻循规蹈
矩。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足不出户”。
2.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序不当,“利用”与“发掘”应互换位置;缺少成分,在“寻找红色文化与大众需求之间”后加上宾语中心语“的对接点”。A项,缺少宾语,删掉“自”“之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寻找红色文化与大众需求之间”后加上宾语中心语“的对接点”。B项,语序不当,“利用”与“发掘”互换位置。D项,缺少主语,删掉“自”“之后”;语序不当,“利用”与“发掘”互换位置。
3.“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本体,“是”为比喻词,“沃土”是喻体,从而构成比喻(暗喻)修辞。把“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比作“沃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红色文创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表达了对红色精神的景仰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表达效果的能力。比喻的构成应从本体和喻体两个角度来
分析,表达效果应从效果、思想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
4.D【解析】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的能力。前面有“在落叶之前”,填入的句子主语宜为“树木”,可排除C项;“树木分解叶绿素”不合逻辑,可排除A,B两项。
5.不吸收绿色光(波长范围的光)呈现出黄、红等颜色要想传粉就必须依靠外力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第处根据前面“可以吸收大部分波长的光”和后面“于是这一波长的光被反射回去”的信息可知,这里要填“不吸收绿色光(波长范围的光)”之类的内容;第处根据前面“山野间的树叶转眼间变成美丽的黄色或红色”和“其他色素的颜色就会在叶面上渐渐显现出来”的信息可知,这里要填“呈现出黄、红等颜色”之类的内容;第处根据前面“植物是不会动的”和后面“比如风、昆虫等不同的媒介”的信息可知,这里要填“要想传粉就必须依靠外力”之类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