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阅读《西游记-悟空出世》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阅读《西游记-悟空出世》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1 23:0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孙悟空出世
制作人:渌水兰亭
2021-11-23
《西游记》作者简介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唐朝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叶,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文学体裁),全书共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8至100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人必须历经磨难才能取得成功的人生真谛。
【内容概述】全书共100回,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7回):讲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的故事,集中表现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为他的神通广大和后来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
第三部分(第13-100回):写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部分是全书故事的主体部分。
第二部分(第8-12回):介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代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主要起过渡和连接的作用。
目录
西游开篇
01
文本精读
02
悟空名号
03
悟空形象
04
01
西游开篇
东胜神洲
南赡部洲
西牛贺洲
北俱芦洲
精读情节
1
2
拜师菩提老祖
4
大闹天宫
3
强销生死簿
……
拜师菩提老祖
三敲石猴
01
传道授业
02
赐名悟空
03
强销生死簿
地府:
生死簿上给猴子除名
龙王:
如意金箍棒
凤翅紫金冠
锁子黄金甲
双藕丝步云履
官封弼马温
大闹天宫
起因
添加标题
事件经过
添加标题
结果
添加标题
起因
孙悟空大闹蟠桃盛会
事件经过
01
02
03
04
天庭招安,官封齐天大圣
化身赤脚大仙,大闹蟠桃园,抢劫兜率宫
小圣施威降大圣
约赌如来,被压五行山
结果
被压五行山,风雨500年
悟空名号
弼马温
孙悟空
齐天大圣
美猴王
01
02
03
04
05
石猴
形象
A
B
C
兽性
人性
神性
04
形象——兽性
动作:暴躁、跋扈
外形:猴子
性格:暴躁、跋扈
01
02
03
形象——人性
哭泣
老后死去的时候;师傅赶走悟空的时候,留下了伤心的泪水
语言
会说话,能思考,机智
形象——神性
本领
上天入地
总结
西游取经的过程,其实就是师徒四人修行的过程。孙悟空的出世,只是“修行”的开始,此时的孙悟空,还是保持着“兽性”在身,生活毫无顾忌,肆意妄为,不考虑后果。所以,最终的结局就是被镇压。他需要一个引领者,带领他开始“修行”,褪去兽性。更多展现人性和神性,修身修心,最终修成“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