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古诗三首》课件(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古诗三首》课件(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1 09:2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2
0
2
1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上册
18 古诗三首
学习内容
1.了解刘禹锡、杜牧、王安石。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中的用典。
4.认写生字。
返 回
第一阶:课前预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性格刚毅,有豪猛之气。
文学成就:其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
主要作品:《浪淘沙》《望洞庭》《乌衣巷》《秋词》等。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唐代文学家。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称他为“杜紫微”“杜樊川”。
文学成就:其诗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杜牧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江南春》《山行》《清明》《泊秦淮》等。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王文公”。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文学成就: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有着峭刻幽远、雄健刚直、简丽自然的独特风格。
主要作品:《梅花》《元日》《泊船瓜洲》等。
通读课文
课文大意
《浪淘沙》(其一)描写了黄河波澜壮阔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
《江南春》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庭院的清幽与洁净及湖阴先生对山水的深情,衬托庭院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课文内容资料
你知道“杜紫微”是谁的别称吗?
  杜牧曾官至中书舍人。在唐朝,中书省又称紫微省。白居易有一首《直中书省》的诗,其中有一句是“紫薇花对紫微郎”。而称杜牧为“杜紫微”的是诗人郑谷,郑谷在给《高蟾先辈以诗笔相示抒成寄酬》诗:“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唯应杜紫微。君有君恩秋后叶,可能更羡谢玄晖。”郑谷与杜牧交情深厚,有“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的赞誉。
课文内容资料
关于“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中的用典。
  “护田”出自《史记·大宛列传》中的“因置使者护田积粟”,说的是汉朝在轮台设置使者,保护田地、积攒粮食;而“排闼”出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的“(樊)哙乃排闼直入”,说的是高祖卧病时好多天不肯见人,樊哙推门而入探望。诗人把这
两个典故自然无痕地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中,用“护田”的西域使者形容
河流,用“排闼”而入的樊哙比喻青山,有多个方面的好处:一是直接
用了《史记》中的语词,形成了标准的用典对仗,即“史对史”“汉人
语对汉人语”;二是动作、情态上的迁移运用十分精准;三是令山水也
暗含了一点儿典故中人物的情操品质,从而使这种拟人化的表达手法更
添了一层历史文化的韵味。
多音字

qū 弯曲
qǔ 歌曲

bǒ 簸荡
bò 簸箕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右边外部是“厂”,不是“广”。

上中下结构。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盖住下面。
生涯 黄莺
词语听写
返 回
学习内容
1.通过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大意。
2.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返 回
第二阶:阅读理解
借助词语,了解《浪淘沙》(其一)写了什么。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虚指,指黄河弯曲的河段甚多,民间素有天下黄河999道弯的说法。
颠簸
  诗意: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极具气魄
借助词语,了解《浪淘沙》(其一)写了什么。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牵牛: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传说中天上的仙女。
  诗意: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一往无前,逆流而上
读《浪淘沙》(其一),想一想: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通过“九曲”“万里”“浪淘风簸”等关键词,运用夸张的手法,以磅礴的气势写出了黄河挟带着泥沙仿佛从天边奔腾而来的壮观景象。由此诗人展开奇特的想象,沿着这波涛汹涌的黄河浪潮直达银河,和古人一起到牛郎织女家做客,表现了诗人一往无前、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
借助词语,了解《江南春》写了什么。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山城,山村。
  诗意: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晴朗之景
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借助词语,了解《江南春》写了什么。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公元420-589年先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诗意: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的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烟雨之色
“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诗的前两句,抓住绿树红花间莺啼阵阵,水村山郭中酒旗飘动,有声有色地写出了江南春光的声色之美,描绘了春景的明朗绚丽。后两句写了数量众多的寺庙、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的亭台楼阁,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朦胧迷离之美。
借助词语,了解《书湖阴先生壁》写了什么。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青苔。
  诗意: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院内排排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
主人勤劳,爱整洁
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借助词语,了解《书湖阴先生壁》写了什么。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里指护卫、环绕着田园。
  诗意: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了眼前。
院外景色灵动可爱
闼:小门。 推开门。
《书湖阴先生壁》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结合关键词说一说。
  这首诗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景手法,通过“将绿绕”“送青来”“排闼”等拟人化的动态描写,赋予了山水以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描写了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环境。表面上写田园山水的灵动可爱,内里还隐含着对居于此地的人的欣赏之情。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湖阴先生是个品性高雅的人。
这首诗在结构上还运用了对偶的句式,诗句对仗工整:“一水”与“两山”、“护田”与“排闼”、“将绿绕”与“送青来”两两相对,展现了诗句的对仗之美。
比较三首古诗,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三首诗都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浪淘沙》(其一) 《江南春》 《书湖阴先生壁》
代表性的景物 黄河。 莺、村郭、酒旗、寺庙、楼台、烟雨。 茅檐、花木、田地、山水。
写法 夸张和用典。 晴天和雨天形成对比。 拟人、对仗和用典。
主题 抒发豪迈气概。 赞美江南春景。 歌咏田园生活。
题目
不同点
浪淘沙(其一)
豪迈气概
奋发精神
状物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涛风簸自天涯
夸张
联想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用典
结构图示
江南春
姿态丰美
气象万千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结构图示
空间切入,
写江南晴日
时间追溯
写烟雨江南
色彩明丽
春意盎然
静谧端庄
空蒙迷离
结构图示
返 回
书湖阴先生壁
庭内清洁幽雅
院外自然幽雅
静态之美
动态之美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学习内容
借助不同方式,理解古诗大意。
返 回
第三阶:方法学用
把握古诗大意
想象画面
借助图片
借助注释
查找资料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
江南春景有声有色
多少楼台烟雨中
烟雨迷蒙的朦胧美感
丰富认知,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九曲、万里、浪淘风簸
黄河奔腾汹涌
“湖阴先生”是何人
苔、畦
排 闼
读懂诗题之意
读懂院内景色的清洁幽雅
读懂院外景色的自然幽雅
教材插图、黄河古往今来的图片
通过查找学过的诗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建立新旧知识链接
学习内容
1.课后习题。
2.随堂检测。
(1)判断对错。(2)选择填空。
返 回
第四阶:课后练习
课后习题1
  朗读时,要把在诗中读出的内容、读懂的感受读出来,才能达成有感情地朗读。读《浪淘沙》(其一)时,前两句语速放缓,语调沉稳有力,读出黄河九曲的绵长曲折之感和挟沙带浪的气势,第三句节奏可稍微加快,语调转向激昂,表现出诗人欲直上九霄的气概,第四句再转向平缓悠长,读出其中的憧憬之感。读《江南春》时,前两句应用柔和、舒缓的语调,读出江南春景欢快、明朗的感觉,后两句语调可稍稍低沉,读出蒙蒙细雨的缥缈之感。读《书湖阴先生壁》时,全诗都可以用较为舒缓、闲适的语气,读出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之感,后两句节奏适当放慢,读出诗中的自然田园之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背诵古诗要在饱含感情地熟读古诗的基础上。背诵时,可以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边想边背。《浪淘沙》(其一)先想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再想牛郎织女的典故。《江南春》先想春声、春色、春风,再想春雨蒙蒙、楼台隐约。《书湖阴先生壁》先想湖阴先生家庭院里的青苔、花木,再想庭院外的农田、青山、小河。这样就容易背诵了。
课后习题1
课后习题2
  诗的前两句直接描写,通过“九曲”“万里”“浪淘风簸”等关键词,写出了黄河的长度、弯曲、大浪淘沙,表现了黄河奔腾汹涌的姿态;后两句引用相关典故,“直上银河”写出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伟气势。
读读《浪淘沙》(其一),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课后习题3
   《江南春》抓住了莺、水村、山边城郭、风中飘扬的酒旗、烟雨中的楼台等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春景的思想感情。
想想《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课后习题4
  我发现这两句诗是对偶句,它们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当,“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对仗非常工整。我想起了其他古诗里也有这样的诗句,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
读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 护田 将绿绕,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随堂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浪淘沙》(其一)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的。(  )
(2)“水村山郭酒旗风”中的“郭”是指姓郭的人。(  )
(3)“两山排闼送青来”中的“闼”是指小门。(  )
×
×

随堂检测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两句诗运用的修
辞方法是(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2)(  )化用了“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
A.《书湖阴先生壁》 B.《江南春》 C.《浪淘沙》(其一)
A
C
返 回
学习内容
诗人笔下的黄河
返 回
第五阶: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课外拓展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仍山。
——[唐]王之涣《凉州词》
课外拓展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