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题3第2课时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课题3第2课时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01 09:3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材分析】
《一氧化碳》选自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的第二课时。本单元既完善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又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节课,了解CO的性质和用途,不但为第八单元中金属的冶炼做了准备 ,还强化了学生使用毒气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学情分析】
在前面也学习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为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做了铺垫。  
学生已了解了氢气和单质碳的还原性,也为学习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认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交流展示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讲练结合,分组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CO的全面认识过程,初步训练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
2、认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问题讨论→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教师总结→拓展思维。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猜谜语“组成半个圆,杀人不见血;追捕无踪影,点火冒蓝烟。”组织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学生积极思考并讨论回答 由谜语导入新课,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学生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
问题讨论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对比项目状态密度溶解度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实验探究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完成书上表格。小结: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可燃烧的气体,火焰呈蓝色,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点燃前应检验气体的纯度CO在空气中燃烧:现象CO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结论CO + O2 点燃 CO2CO2 + Ca(OH)2===CaCO3↓+ H2O提问:(1)、如何用实验证明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用附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2)、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如何区别一氧化碳和氢气?能否从燃烧火焰颜色上区别?(燃烧的产物) 记录实验现象,归纳总结。思考讨论,分析回答。回答:用石灰水和燃烧的产物回答:一氧化碳和氢气燃烧火焰颜色相似,无法区别,只能从燃烧产物上区别 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变化,让学生深刻领会该实验的操作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情景问题探究 展示图片资料提出问题在煤炉的上方,看到兰色火焰,这是什么气体在燃烧?你能写出煤炉中产生该气体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吗?小结:(1)煤炉中有关的方程式:2CO + O2 点燃 2CO2{上层}CO2 + C 高温 2CO(中层)C + O2 点燃 CO2 (底层) 分析思考,回答问题。煤炉中分三层反应:上层、中层、下层。分别是一氧化碳燃烧、碳还原二氧化碳、碳燃烧 直观、清晰明了,又便于学生把握要点
总结过渡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不同的化学性质之一是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其次不一样的第二点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一氧化碳不能使石灰水变浑;用这二点性质可以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过渡:一氧化碳除能燃烧外,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认真听课 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实验探究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对比,把现象结论填入书118页表中。小结: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这是与二氧化碳不同的又一点性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 CuO △ Cu + C02提问:1. 该反应的装置最后为什么要加一盏酒精灯?2.此反应属于置换类型吗?3. 反应中哪种物质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 4.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有什么用途?学生回答后总结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归纳结论。分析回答:加酒精灯的目的是处理尾气;不属于置换,反应中。一氧化碳被氧化,氧化铜被还原,氧化剂是氧化铜,还原剂是一氧化碳;用途是冶炼金属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深刻领会该实验的操作方法,以及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
情景导入 展示图片资料提出问题在冬天用煤取暖和用燃气洗澡时,若室内不通风,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为什么?中毒机理是什么? 观看视频内容 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探究原理分析 (3)一氧化碳的毒性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总结现象,并用粒子运动视频分析机理,然后得出结论:一氧化碳有剧毒。这是因为一氧化碳吸进肺里很容易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人体就缺少氧气。如果吸入较多的一氧化碳,会因缺少氧气而死亡。 学生观察交流,把现象填入表格,认真听取分析,画出记忆要点 学生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
讨论交流 1.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煤气泄露怎么办?2.学了一氧化碳的性质后你有几种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3、如何除去混在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如何去除混在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4、为什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交流讨论、踊跃发言 学生对CO的全面认识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认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启示小结 1、难闻气味能帮助判断一氧化碳泄露,泄露时首先开窗通风。2、用可燃性、通入石灰水、通入紫色石蕊、还原等方法可区别。3、通入澄清石灰水除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铜除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4.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这种分子组成上的差异给两种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带来很大的差异 认真听取分析,记忆有关要点认真听取分析,记忆有关要点 学生对CO的全面认识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认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练习 展示PPT上的问题 思考回答 巩固所学知识
小 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 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布置作业 同步训练
板书设计 一氧化碳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还原性三、一氧化碳的毒性 记笔记 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核心。既清晰明了,又便于学生把握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