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村
居
《清平乐·村居》
在清朝诗人高鼎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诗,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而在宋朝词人辛弃疾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词,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词。
课前
课前
导入
同学们,《村居》是什么?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其独特的词作风被称为“稼轩体”。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其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主要作品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
课中
作者
介绍
0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词牌名
题目
清平乐
村居
村
居
《清平乐·村居》
课中
初读
感知
0
大声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美。
剥
落
锄
头
茅
檐
翁
赖
部首:艹
茅草
茅屋
茅厕
茅塞顿开
部首:木
屋檐
房檐
帽檐
飞檐走壁
部首:羽
老翁
渔翁
富翁
塞翁失马
部首:贝
依赖
诬赖
耍赖
死皮赖脸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课中
细读
感知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这首词中出现了几口人,他们都在做什么?
一家五口,各具情态。请用自然、轻快的语气读出诗中蕴含的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
中儿——织鸡笼 小儿——剥莲蓬
句子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屋的屋檐。>
句意:茅草屋又低又小,茅屋旁的溪边长满青青的草。
<媪:年老的妇女。>
句意:听见茅屋里有人带着醉意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在互相逗趣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的夫妻。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句子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
句意: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东面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
句子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卧:趴着。>
句意:可爱、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
句子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这一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句子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江南的低矮农家茅屋、潺潺小溪和翠绿的小草组成一幅清新秀丽的乡村景象。
醉里:老夫妻生活的很安详、闲适、幸福。
相媚好:老夫妻的精神很愉悦。
渲染出了一种岁月静好、生活闲适的氛围,表现出了词人的向往之情。
句子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最喜:表达了词人对小儿子的喜爱之情和自己的愉悦之感。
句子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词中的小儿有什么特点?
哪个字最能体现出?
为什么?
卧
淘气、顽皮、天真活泼。
“卧”,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时的顽皮劲儿和盘托出,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整首诗的意境更耐人寻味。
卧
思考:作者为什么最喜小儿?
从小儿本身来说:
小儿天真活泼、顽皮可爱。
从小儿家庭来说:
生活安然恬淡、无忧无虑、让人心生羡慕向往之情。
整首词描绘出了怎样的生活场景?
五个,一对老夫妇悠然自得地聊着天,大儿子在田里劳作,二儿子忙着编鸡笼,顽皮地小儿子在溪边剥莲蓬。描绘了一种温馨、闲适、快乐劳动的生活场景。
这首词中共出现了几个人物?
他们都在干什么?
生活的地方山清水秀,夫妇间相敬如宾,孩子们又都勤劳孝顺,这些使老夫妇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快乐。
这家人生活比较清苦
为什么老夫妇却感到快乐和满足呢?
《清平乐·村居》通过对茅檐、小溪、青草、翁媪、大儿、中儿、小儿这些景物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平静、安宁的农村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 的向往之情。
农村和平宁静生活
课中
课堂
总结
村
居
上阕
下阕
悠然自得农家乐
世外桃源乡村景
悠然自得
勤劳可爱
茅檐 小溪 青草
翁媪 醉里 媚好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小儿—卧剥莲蓬
2.联系前两首诗,本课的三首诗有什么相同点?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向往农家之乐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都是描绘的田园风光。
课外
课外
探究
村
居
《清平乐·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