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课件 (共39张PPT)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课件 (共39张PPT)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01 07:5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北师大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十六章 动物的行为
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攻击行为
猜一猜:这些行为属于动物的哪种行为?
繁殖行为
防御行为
攻击行为
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
社群行为
社群行为
防御行为
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举例说明动物的多种行为。
3.举例说明动物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考纲要求
2
一、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具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不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2)学习行为
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 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
获得途径 由体内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适应性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行为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在它们全部行为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练习:
1.试着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鹦鹉学舌 、小鸟学飞、老虎跳火圈、蜘蛛织网、蚕吐丝、鸟筑巢
2. 有一些鱼类有趋光性,渔民常利用灯光引诱这些鱼类。鱼类的趋光性是一种( )
A.先天性行为 B.后天性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A
1、取食行为——与获取食物相关的行为。
肚子好饿呀
取食行为有什么意义?
1、获得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
2、在取食者与被取食者的相互选择中,
种族得以优化。
3、控制生物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练习:
1、人类养蜂取蜜,是利用了蜜蜂的( )
A.攻击行为    B.繁殖行为   
C.贮食行为    D.防御行为
2、螳螂是一种肉食性昆虫,在食物严重缺乏时,有雌虫吃雄虫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生物学意义是( )
A.雌虫凶猛 B.雌虫有食雄虫的习惯
C.雄虫过剩 D.有利于种族延续
C
D
2、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而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的行为。
哼,你翻脸,我也不客气
攻击行为的特点:
双方虽然斗争相当激烈,但是很少受到致死性的伤害。

攻击行为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获得食物、领域、配偶;有利于种族的优化。
3、防御行为——动物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任何一种能够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
别想欺负我
动物的防御行为
——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 如:逃跑躲避 静止不动 释放臭气 集体防御等。
尺蠖的拟态
平时身体弯曲,休息时就伸直身体,伪装成小树,迷惑敌人,保护自己
逃跑躲避
保护色-美洲豹
警戒色——章鱼
保护色

防御行为有什么意义?
降低被捕食的几率,减少外来伤害,有利于生存。
动物的防御行为和攻击行为有什么不同?
行为类型 本质区别 行为原因 行为表现
攻击行为
防御行为
同种动物
不同种动物
争夺配偶、食物、领域、巢区
保护自己,防御敌害
斗争激烈,但很少死亡
逃跑、躲避、静止不动、释放臭气、集体防御
练习:
1.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是( ) 。
A.行为过程是否激烈 B.行为结果有无伤亡
C.行为双方是否同种 D.行为双方是否主动
2.尺蠖静止不动时,形态像一段树枝,这属于( )
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节律行为
3.下列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A.一只蛇追击一只青蛙  B.螃蟹举起螯反击天敌的进攻
C.猫捉老鼠   D.两狗争食
C
A
D
4、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
(两性的识别、筑巢、求偶、交配、孵卵、育雏……)
妈妈,我是从哪来的?

繁殖行为有什么意义?
使种族得以延续,利于种族优化。
练习:
1.鸟类繁殖季节里,亲鸟如捉到毛虫,它自己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巢,这属于( )
A.繁殖行为  B.取食行为  C.防御行为   D.招引行为
2.下列不属于“求偶信号”的现象是( )
A星夜萤火   B蜻蜓点水  C孔雀展翅   D夏日蝉鸣
3.杜鹃将卵产在大山雀的巢内,靠大山雀孵卵和喂养幼鸟,大山雀充当杜鹃幼鸟“养母”,这种现象是( )
A.杜鹃的攻击行为  B.杜鹃的繁殖行为
C.杜鹃的防御行为  D.“养母”的繁殖行为
A
B
B
5、节律行为——一些动物表现出的具有周期性、节律性的行为。
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
白天不要打扰我,俺是上夜班嘀~
有些动物的行为随昼夜而改变
昼行性动物
夜行性动物
——某些鸟类随季节变化而变更栖息场所。
科学家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鸟类迁飞的时候,常常集结成群,一般是有组织有秩序地飞。
雪兔的换毛
动物冬眠
有些动物随季节而改变自己和行为

节律行为有什么意义?
利于获得食物和繁殖,利于度过不利的环境条件。
练习:
1.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间活动的行为属于( )
A.昼夜节律  B.潮汐节律 
C.季节节律  D.没有节律
2.猫头鹰昼伏夜出,这是一种( )
A、攻击行为 B、节律行为 C、捕食行为 D、繁殖行为
3.冬季来临,燕子带着幼鸟飞向南方,这属于动物的_______行为。
A
B
节律
6、领域行为——动物用姿态、气味、鸣叫或武力来保卫、占有自己领域的行为。
我的地盘
我做主

这种行为有什么意义?
提供安全活动场所,享有领域内部资源
7、社群行为——一起生活的动物个体内不同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看,我们是和谐的大家庭
合作的蜜蜂群
工蜂
雄蜂
蜂王
建筑蜂巢
喂养幼蜂
与蜂王交配
专职产卵
合作的白蚁群
兵蚁
兵蚁和工蚁
动物的社群行为
—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个体之间维持群体共同生存的一系列的行为。
社群行为的特点:
1.同种动物群居在一起
2.具有不同的分工合作
3.有的还具有等级差别
4.个体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

社群行为有什么意义?
个体间分工合作,更利于获得食物、躲避敌害、繁殖,更好地适应环境。
练习:
1.下列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的是( )
A.母鸡带领小鸡觅食 B.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
C.蜂王依靠工蜂喂养 D.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
2.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
A蜜蜂的群体 B、蚂蚁的群体
C、白蚁的群体 D、绵羊的群体
3.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猎豹捕食受伤的羚羊 B、水蛭吸附水牛的皮肤
C、小丑鱼躲进海葵避险 D、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
C
D
D
小结
一、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可以有如下的分类:
(1)根据行为的发生分:先天性的本能行为和后天性
的学习行为
(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分: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领域行为、社群行为
二动物行为的类型
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
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
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
领域行为:
动物通过独特方式获取食物的行为
同种动物之间为争夺食物 、配偶、
领域 、巢穴而相互攻击的行为
动物为了保护自己 防御敌害的行为
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
动物随着地球 、日 、月的周期性变化
形成了许多周期性的有节律的行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维持群体共同生存
的一系列的行为
动物用姿态、气味、鸣叫或武力来保
卫、占有自己领域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