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第三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第三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12 06:3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三节 明治维新
要点轻巧突破
经典例题探究
速效提能演练
第三节 
教材研读学案
教材研读学案
一、明治维新
1.政治:废藩置县,改革封建等级制度
(1)废藩置县
①目的:消灭_________、实现国家
统一。
封建割据
②内容:1871年,明治政府发布《废藩置县诏书》,废除藩国制度,将全日本划分为3府(东京、大阪、京都)72县(后并为40多个县),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府、县知事管理。
③作用:封建________被废除,实现了真正的集中统一,
领主制
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改革封建等级制度
①内容:1869~1876年,明治政府改革了旧的封建等级制度,取消了_____
的特权.除皇族外的全国居民划分为三个等级:华族(原公卿、大名)、士族
武士
(原武士)、平民(原农、工、商和贱民),
各等级间可自由通婚。
②作用:促使华族和士族转化为_______
和资产阶级,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2.经济:改革封建土地制度,大力发
展资本主义经济
新地主
(1)改革土地制度
①内容:允许土地买卖,确认了
_________;进行地税改革。
②作用: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因负担过重而失地破产,
土地私有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
________。
(2)殖产兴业
①目的: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大力推行殖产兴业,设立工部省和内务省,制定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方针。
劳动力
②阶段:a.示范阶段:明治政府采用“__________”方针,由国家出资大办官营企业,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为私人企业作“示范”。b.扶植阶段:1880年,明治政府颁布“处理”国营企业条例,将大部分国营企业以低价、无息、
官营示范
分期付款的方式卖给与国家有密切关系并拥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③作用:殖产兴业政策使日本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了_____________。
3.文教:文明开化,教育兴国
(1)内容
工业近代化
①1871年,明治政府设立________,主管教育行政,派出考察团去欧洲考察学制等,仿照欧美制定了一套教育制度。
②1872年,日本颁布了第一个教育法令——《学制》,
文部省
确立了从小学到中学、大学一套完整的学校体制。1873年,又决定振兴
_________。
③重视师范教育、高等教育和派学
生出国留学。国家还大力扶植私立学
校。
实业教育
(2)作用:明治政府创办的各类学校,为日本近代化培养了大批人才,本国大学毕业生和________逐步取代了聘请的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
4.军事:建立新式军队
(1)目的:建立一支强大的新式军队作为富国强兵政策的重心。
留学生
(2)措施
①政府发布建立近卫军诏令,建立保卫天皇的_______——“亲兵”。
②发布《征兵诏书》,仿照欧美国家,实行_______。旧军队全部被解散,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新式常备军。新式军队称为“皇军”。
近卫军
征兵制
(3)作用:成为镇压人民和向外侵略的强大工具。
二、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1.性质: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领导的改革。
2.局限
(1)用新地主土地所有制代替了封建领主所有制,用中央集权的__________
代替了分散割据的幕藩体制,用新的等级代替了旧的封建等级。
天皇专制
(2)明治政府发展带有封建性的
______________和特权财阀资本主义,把日本最终变成了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垄断国家资本
3.意义
(1)明治维新在日本的近代化过程中仍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地位。
(2)经过明治维新,日本从幕藩领主统治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带有封建性的资本主义国家。
(3)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避免了沦为_______________命运的国家,把封建割据、贫穷落后的日本变成了统一的、先进的资本主义强国,在很短的时间里快速走完了近代化的历程。1889年宪法的颁布,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_____国家。
殖民地半殖民地
立宪
要点轻巧突破
废除封建等级制是如何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
从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和资本的原始积累两方面考虑,具体表现如下:
1.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
并宣布“四民平等”。
2.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3.明治政府用公债补偿形式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使他们的上层也可利用巨额公债投资于金融业等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因此它的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明治政府是如何殖产兴业的?
1.殖产兴业是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而制定的重大经济政策,其基本内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各种政策甚至动用国库资金,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成长。
2.殖产兴业政策的实行可分为示范和扶植两个阶段。明治政府首先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由国家出资大办官营企业,为私人企业作“示范”,同时加紧交通、通信事业的建设,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后来,明治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将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还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支持。
从改革的领域、方式、措施、内容等方面掌握,具体如下:
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较为全面。
明治维新的特点是什么?
2.从改革方式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
3.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是注重加以更新改造。
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上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
5.从改革内容的特点来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经典例题探究
例1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表数字,它们分别是电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解析】 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大力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让更多的日本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日本儿童所玩的游戏名称,反映出当时的日本生活已充满了新鲜气息,这是文明开化的重要反映。
【答案】 D
(2011·高考江苏卷)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
例2
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2: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
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3: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依据材料2、3,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 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创办官立事业”可知殖产兴业的方式应为官营;第二小问从材料中“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可归纳殖产兴业的原因。 第(2)问从材料2、3中归纳总结。第(3)问应从政府干预经济的角度考虑。
【答案】 (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
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
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