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基础过关练
(2020海南文昌中学高二上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许多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航天事业便是其中的一项。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他们的梦想,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而实施探月工程就是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飞天揽月之梦。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航天工作者们煞费苦心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积蓄的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磅礴伟力。
当然,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它不能急功近利,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事业发展任重道远。从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野来看,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在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B.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C.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
D.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2.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中“敢上九天揽月”的引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的豪言,让人感到了磅礴正气。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傍晚的秋水是另一番况味,王勃如是说。
C.鲁迅《拿来主义》中有言,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D.记得有一个叫小花的学生,无论何时何地见到我,总是微笑着亮着嗓子喊:“袁老师好!”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之所以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B.之所以如此,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过去数十年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C.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D.正因为如此,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过去数十年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4.(2020山东日照高二下期末)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的牺牲最大、起始最早。③经过中国人民6年局部抗战、8年全面抗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④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用生命和鲜血奏响了一首反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壮丽史诗。⑤前事不忘,后事之师。⑥我们铭记历史并不仅仅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世界人民永享太平。
5.(2021山东德州夏津一中高二上入学检测)仿照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组句子,要求内容相关,句式基本一致。
1978年年底,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40多年来,中国人民探索新路、发展经济,坚持对内改革,自力更生,把中国建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40多年来,
——40多年来,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风雨中砥砺前行,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6.微写作。
某中学文学社拟于2021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举办一次主题为“阅读点亮人生”的演讲活动。请你围绕活动主题写一段即兴演讲词。要求:100字左右;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语言得体;有激情,有文采。
三年模拟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9分)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在各国致力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经济高质量复苏这一特殊时刻,联合国举办生物多样性峰会,大家共同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将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
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我建议:
第一,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第二,坚持多边主义,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积极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是相关环境治理的法律基础,也是多边合作的重要成果,得到各方广泛支持和参与。面对全球环境风险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单边主义不得人心,携手合作方为正道。我们要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国际规则尊严和权威,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平。
第三,保持绿色发展,培育疫后经济高质量复苏活力。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全面冲击,我们要着眼长远,保持定力,坚持绿色、包容、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发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各国发展指明了方向,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第四,增强责任心,提升应对环境挑战行动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在环境问题上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存在差异。我们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公平公正惠益分享,照顾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方面的关切。我们要切实践行承诺,抓好目标落实,有效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主席先生!
“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既是明年昆明大会的主题,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寄语。作为昆明大会主席国,中方愿同各方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采取有力政策行动。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加快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步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高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过去10年,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中国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已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我们也愿承担与中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作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
主席先生!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我欢迎大家明年聚首美丽的春城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期待各方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行动框架。让我们从这次峰会携手出发,同心协力,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2020年9月30日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
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遭受破坏,全球出现生态危机,是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B.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开始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相关条约相继出台。
C.如果无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类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才可以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D.我国加快立法步伐,采取有力政策,规范公众行为,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推动了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进程,成效位居世界第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面对生态保护这一共同事业,中国和美国需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是不一样的。
B.生态文明是我国自古至今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中可知。
C.从我国近10年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成果中可看出,中国为全球生态保护做出了很大贡献。
D.为了守护地球,中国不仅切实履行相应义务,也愿意承担与自身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
3.()文中是如何阐述“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这一建议的 (6分)
4.()作为一篇讲话稿,本文针对性强,具有说服力与号召力。请从发言内容的角度简要分析。(7分)
五年高考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证思路
(2020新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2分)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情况,《汉书·地理志》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B.通过对比1935年《禹贡》半月刊所用的中英文刊名,可以看出这个刊物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学术视野。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
D.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某一地区运河开凿的路线选择,可以为该地区未来的运河网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
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
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
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
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3.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D A项,句子的主语是“航天事业”,“航天事业”应该放在“不仅”的前面。B项,“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中国精神的体现”都属于“其深层所蕴含的”内容,“其深层所蕴含的”应在“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的前面。C项,“中国精神”属于精神层面,应该先说“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
2.C 题干和A、B、D三项中的引号都表示引用,C项中的引号表示着重指出。
3.C 括号前面说的是“从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野来看……共同梦想”,故应用“正因为如此”与之衔接,据此可排除A、B两项。“过去数十年中”独立成分句,放在前面,更能突出探索时间之久,更符合上下文语境,故选C项。
4.答案 ②将“起始最早”放到“持续时间最长”前;③将“中国人民”放到“经过”前;④将“奏响”改为“谱写”;⑥删除“仅仅”。
解析 ②“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的牺牲最大、起始最早”语序不当,按照一般逻辑,“起始最早”应放在最前面;③“经过中国人民6年局部抗战、8年全面抗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缺少主语,应把“中国人民”放到“经过”前;④“奏响了一首……壮丽史诗”搭配不当,应将“奏响”改为“谱写”;⑥“不仅仅是……而是……”,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为“不是……而是……”。
5.答案 (示例)中国人民敞开胸怀、拥抱世界,坚持对外开放,互通共享,使中国成了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中国人民重视合作、惠及全球,坚持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助世界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画线句子在句式上的特点,即“中国人民……,坚持……,……”;其次要把握所写句子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分析可知,所写句子主要内容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通过不断奋斗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等。画线句子主要写的是“对内改革”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所以仿写后面两个句子时,可以写“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6.【写作指导】
演讲主题为“阅读点亮人生”,因此演讲的观点应为阅读对人生有积极意义,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观点,中间以事例进行论证,最后加以总结;并适当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段有文采,有气势。
三年模拟练
1.C A.强加因果。原文说的是“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这并不能说明“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遭受破坏,全球出现生态危机”是“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另外,根据原文“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可知,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是可以协调发展的。B.“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开始充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性”无中生有。 原文说的是“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积极推进全球环境治理……得到各方广泛支持和参与”。D.“成效位居世界第一”理解错误。 原文“过去10年,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是列举我国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成果,并没有指出“成效位居世界第一”。
2.B “生态文明是我国自古至今一直追求的目标”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没有表明生态文明是我国自古至今一直追求的目标。
3.答案 首先指出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再指出现实的生态危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观点,强调这一建议的必要性,最后明确指出如何做。
解析 根据原文“第一,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可知,答案应从本段总结,“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指出了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生态兴则文明兴”先指出现实的生态危机,然后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观点,强调了这一建议的必要性;“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则明确指出如何做。
4.答案 作为国际峰会上的发言,本文开篇即指出大会具有现实意义,说明本次大会的目的;接着提到将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说明这次发言的缘由,具有针对性;接着概述全球面临的生态危机,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各个国家提出四点建议,具有号召力;接着以负责任的态度通过具体数据同世界分享了中国经验,增强了说服力和号召力;最后表达了对在昆明举办的大会的期待,向世界发出号召。
解析 本篇讲话稿以后两次称呼语“主席先生”为界,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即开宗明义,指出本次大会具有现实意义,说明本次大会的目的;第二段“中国将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提到将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交代了这次发言的缘由,具有针对性;第3至7段,“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先概述全球面临的生态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我建议”“第一……共同守护地球家园”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各个国家提出四点建议,具有号召力。第二部分主要是分享我国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讲话中列举了一系列具体的数据,展现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果和经验,也体现了我国负责任的态度,增强了说服力和号召力。第三部分,“我欢迎大家明年聚首美丽的春城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期待各方达成全面平衡、有力度、可执行的行动框架”表达了对昆明大会的期待,“让我们从这次峰会携手出发,同心协力,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则是号召世界各国携手共建美丽世界。
五年高考练
1.C 由材料第六段可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得益于“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扩大研究领域”,选项C缩小了范围。
2.D 材料第五段中说,就研究内容而言,沿革地理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历史地理学要寻找地理现象变化发展的原因。A项是疆域的变迁;B项是地名的变迁;C项是水道的变迁。以上三项都属于沿革地理研究的范畴。D项是对地理现象变化发展原因的研究,属于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范畴。
3.答案 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解析 材料整体讲的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分为三层:第一至四段对我国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并讲解沿革地理的产生和重要意义;第五段比较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的不同,明确二者的本质,引出下文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介绍;第六段讲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取得的成就。整合信息,规范作答。
方法归纳
梳理论证思路需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是怎样一步步提出或论证中心论点的。
(3)明确论证过程中使用的论证方法。
(4)明确论证的角度,即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