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长征胜利万岁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统编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长征胜利万岁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统编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1 19:2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长征胜利万岁
基础过关练
(2021山东烟台高二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了浸润和充盈着情与爱的军民鱼水情,十送红军,又怎么舍得送完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对这些   的亲人们来说, 十万红军是亲人组成的队伍,革命的目的就是为   的穷苦人争取自由幸福的生活,就是胜利之后回家过日子。多么朴素平实的愿望啊,平平凡凡之中,   着参加革命的初心,诠释着中国革命的真谛。长征的伟大正在这里,长征的温柔也正在这里。“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紧紧拉住亲人手,革命胜利早还乡”,每个字每个音,都诉说着对亲人无尽的牵挂和嘱咐,( ① ),都跳动着胜利回家的渴望。一曲曲缠缠绵绵唱不完的红歌小调,诉说着一段段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往事。是的,红军,就是一支在硝烟弥漫中带着情与爱跋涉前行的队伍,而漫漫长征路,就是革命战士用鲜血和生命   的对家园和国家的大爱之道。
红军的长征已经结束,( ② )。作为文学工作者,需要重拾长征精神,团结一心,目光坚定,沿着人性追求真善美的方向,向前、向前、向前,直至永远,甚至永恒。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极目远望  饥寒交迫  表征  铺砌
B.望眼欲穿  饥肠辘辘  象征  铺砌
C.望眼欲穿  饥寒交迫  表征  铺筑
D.极目远望  饥肠辘辘  象征  铺筑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男女老少都从家里出来相送,跟红军话别,有说不完的情深意长,热泪沾湿了衣襟。”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4.把下面材料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20个字。
2020年8月26日,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代表党中央向全体人民警察致以热烈的祝贺。
本次授旗仪式对于推进新时代人民警察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训词,蕴含着坚定的政治立场、真挚的为民情怀、鲜明的法治精神和严格的治警要求,为新时代公安队伍建设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对人民警察队伍提出要求,同时也时刻关心这支和平时期“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
                                                
                                                
                                                
5.某中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结合下图写一段解说词,介绍红军长征的大致经过和精神。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
                                                
                                                
                                                
6.微写作。
在进行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过程中,一些人或单位主张重走长征路,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认为很有必要,也有人认为纯属作秀。请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微评论,表达你的看法。
                                                
                                                
                                                
三年模拟练
(2021山东潍坊高二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9分)
材料一:
这是10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头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阵地。
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得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到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军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头去,看看后边阵地。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在缴获的文件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的密电,电报称:
“……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摘编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材料二:
(二)
“永丰战役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我军进城消灭了敌人。”
这是立功证书对张富清1948年11月参加永丰战役的记载。
发生在陕西蒲城的永丰之战,是配合淮海战役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况异常惨烈,“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
对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95岁的张富清仍历历在目。
张富清所在的连是永丰战役突击连。张富清又是突击连的突击班成员。27日夜,他和两名战友匍匐前进,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城墙。张富清第一个跳下城墙,与围上来的敌人激战。
“我一转身,看见敌人将我围住了,就端起冲锋枪扫射,一下子打死七八个。”张富清说,交火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消灭眼前的敌人后,手一摸,发现满脸都是血。原来,子弹擦着头顶飞过,把一块头皮掀了起来……
“打死七八个敌人后,我逼近碉堡,用刺刀在城墙底下刨了个洞,把我带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拉着了手榴弹,炸毁了碉堡……”
(六)
在张富清简陋的家中,珍藏着一个打满了补丁的搪瓷缸。
一面是熠熠生辉的天安门、展翅飞翔的和平鸽,一面写着: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保卫和平。孙玉兰说,这是丈夫最心爱的物件。
从1954年起,这个搪瓷缸就是张富清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补了又补,不能再用,张富清就把它认真保存了起来。
20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一家搬到现在仍居住的建行宿舍。30多年过去,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已翻修一新,老两口的家还是老样子。
斑驳的墙壁,褪色的家具……虽然朴素,这个家整洁而充满生气。阳台上整齐地养着一排绿植,像是一队整装待发的战士。
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矍铄——我们面前的张富清,仿佛不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近几年,他仍然坚持自己下楼买菜,有时还下厨给老伴炒几个菜。透过窗户,常常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1985年离休后,张富清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他特别爱看《半月谈》。
卧室的写字台上,一本2016年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被他翻阅得封皮泛白。
第110页的一段文字旁,做着标记——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这不正是共产党员张富清一生的写照吗
(九)
3月2日,部队派员专程到来凤,探望老战士张富清。
是夜,平素内敛沉默的儿子张健全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眼含热泪,他写下深情的记录——
部队来人了
老兵心中掀起波澜
面对军装上的军徽
老兵用一条独腿坚强站立
缓缓举起右手
庄严地行上军礼
……
(摘编自唐卫彬、杨依军、谭元斌《英雄无言——
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
新华网2019年4月8日)
材料三:
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谈到,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底蕴深厚,意涵丰厚,值得深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境界,“有我”与“无我”,可以用来品评诗词境界,也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
先秦儒家有关于“无我”的论述。《论语·子罕》中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法则天地,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这是儒家修身的目的。天地最大的德行是“无私”,正如《礼记·孔子闲居》所云:“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又如《论语·宪问》中所云:“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不能只想着自己的一己私利,在修为上要“大其心”“志于道”。诗圣杜甫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就是典型的儒家“无我”思想。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大公无私、乐于奉献,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心中有民、一切为民”。中国共产党人把自己完全融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之中,把满腔激情完全投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去,“我”已化在滚滚时代大潮之中。“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既是“有我”的姿态,也是“无我”的境界。
(摘编自肖伟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共产党人最高人生境界》)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习惯性转头看阵地的细节显示了“我”在长期战斗生活中养成的谨慎性。
B.材料一引用蒋介石密电,从正面写出了长征的艰难,突出了吴起镇战斗的重要性。
C.材料二通过援引史料、人物口述等形式来记叙永丰战役,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性。
D.材料二写张富清的搪瓷缸、住所、生活习惯,展现了其初心不改的党员本色。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使用“嗬”“谁知道”“最后一仗啊”等具有口语色彩的语句,符合回忆录的语言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感彩。
B.材料二写张健全记录张富清行军礼之事,表现了老战士对党和部队的忠诚,体现了人物通讯可以从侧面报道人物的特点。
C.材料三以“有我”与“无我”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为观点,并引经据典,兼论古今,透辟分析,体现了新闻评论的特点。
D.材料三在传统文化的视野下阐释“无我”,论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的深厚底蕴,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共产党人的涵养。
3.()下列事例,不能体现材料三画线处“无我”的一项是(3分)(  )
A.甲午海战中,邓世昌在弹尽粮绝的危急时刻毅然指挥自己的战舰狠狠地撞向敌舰。
B.百团大战期间,聂荣臻元帅打破敌我界限,救助抚育日本小女孩,后将其转交其亲属。
C.县委书记焦裕禄,投身兰考,心装人民,不畏困难,矢志锁住风沙,制服洪水。
D.面对突发的疫情,无数白衣天使成为逆行者,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的健康和幸福。
4.()请结合材料,简要阐释“革命精神”的具体内涵。(4分)
                                                
                                                
                                                
                                                
5.()《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假如你是评委,会给出哪些获奖理由 请结合节选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C ①极目远望:尽目力所及向远处望。望眼欲穿: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语境强调亲人们对红军早日归来的殷切期盼之情,用“望眼欲穿”更合适。②饥寒交迫:形容生活极其贫困。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语境说的是穷苦人生活艰难、贫穷,并非单纯的“饥饿”,应用“饥寒交迫”。③表征:显示出来的现象;表现出来的特征。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语境说的是红军朴素平实的愿望显现了参加革命的初心,应用“表征”。④铺砌:用砖、石等覆盖地面或建筑物的表面,使平整。铺筑:铺设修筑。语境说的是革命战士筑成了对家园和国家的大爱之道,用“铺筑”更合适。
2.答案  ①原文句式较为整齐,读之有节奏感,与上文语言风格协调一致。②原文的“长”与前文的“响”“乡”押韵,充满诗意,情感表达更饱满。
解析 解答本题,应将改后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表达效果的差异。原文“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句式整齐,与前文“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连在一起,具有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味,使感情抒发得更加深挚动人。
3.答案 (示例)①都饱含着对故乡和土地的眷恋 ②文学的长征才刚刚开始
解析 ①空,结合前文“都诉说着对亲人无尽的牵挂和嘱咐”和后文“都跳动着胜利回家的渴望”可知,其句式应与这两个分句一致,其内容应与对故乡的眷恋有关,据此即可得出答案。②空,结合后文的内容可知,第二段的首句为过渡句,由红军的长征过渡到文学的长征上来,所填写的句子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其内容应与文学工作者的长征精神有关的内容,再结合上一分句“红军的长征已经结束”的内容和句式,可知此处应填“文学的长征才刚刚开始”。
4.答案 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
解析 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材料第一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事件等信息,是新闻的导语,也是关键信息所在。第二段主要阐述了事件的意义和训词的内涵,第三段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这两段的内容属于次要信息。所以压缩语段时,从第一段中提取主要信息(人物+事件)作答即可。
5.答案 (示例)红军长征起于瑞金,止于延安,行程二万五千里。途中,将士们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战役,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是人类精神的丰碑,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解析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解题时,先仔细阅读线路图,筛选出重要事件,然后按先后顺序陈述,并据此概括出长征所体现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
6.【写作指导】
本题要求写一段微评论。答题时,或赞成或反对,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如赞成,可以从亲身体验当年红军经受的艰难困苦对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意义等方面来阐述理由;如反对,可以从这是对时间、精力与物质的浪费,要把时间、精力和物质用于现代化建设上等方面阐述理由。
三年模拟练
1.B “引用蒋介石密电,从正面写出了长征的艰难”表述错误,此处应该是侧面烘托。
2.C “以‘有我’与‘无我’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为观点”表述错误,由材料内容和文章标题可知,材料三论述的观点应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的最高人生境界”。
3.B 聂荣臻元帅的举动体现的是人道主义,不能体现“无我”。
4.答案 ①长征途中的不畏艰难;②战争中的不怕牺牲;③和平年代的忠于祖国,甘于奉献;④“心中有民、一切为民”的“无我之境”。
解析 通读三则材料可以得知,“革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非常丰厚的。由材料一中红军战士与马大胡子的部队作战、蒋介石的密电等内容可以提炼出“长征途中的不畏艰难”这个要点;由材料一、二中红军将士的英勇作战、张富清打仗的经历可提炼出“战争中的不怕牺牲”这个要点;由材料二、三中张富清的朴实生活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等可提炼出“和平年代的忠于祖国,甘于奉献”和“‘心中有民、一切为民’的‘无我之境’”这两个要点。
5.答案 ①选题(选材)准确。选取张富清这一时代英雄人物,颂扬时代英雄,体现时代精神。②表现角度准确。再现战争真实场面,让读者体会战争的残酷;展现张富清老人今天的朴实生活,尽显其不改初心的精神品质。③细节描写具有感染力。如“行军礼”这一细节,尽显一位军人对党和军队的忠诚,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④标题精当。“英雄无言”是对张富清老人战功显赫、深藏功名的高贵品质的高度概括。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人物通讯是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的一种新闻体裁,常常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解答本题,可以结合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来分析材料二中三部分选文的特色。首先,从选材上看,在建设伟大社会主义中国的进程中,我们需要颂扬时代英雄,体现时代精神,张富清这个伟大的英雄,深藏功名六十多年,清于物质,富于精神,是典型的时代英雄,选材非常精准。其次,从表现手法及表现角度上看,作品定位非常准确,既有概括性的叙述和精准的评价,也有战争真实场面的再现,还有主人公今天朴实生活的显现,尽显其不改初心的精神品质,让读者在体会战争的残酷的同时,感佩于主人公在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之后的深藏功名,真实可信,真切感人。再次,作品还注意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张富清“行军礼”这一细节,尽显一位军人对党和军队的忠诚,这样的情节极富感染力。最后,在标题的选择上,用“英雄无言”高度概括了张富清这位老人、英雄、人民功臣战功显赫但却深藏功名的高贵品质,极为简练而精当。